矿山救护中创伤出血控制新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31
/ 2

矿山救护中创伤出血控制新技术研究

刘阳

安阳鑫龙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救护队  河南省安阳市 455000

摘要:在矿山救护中,创伤出血是导致矿工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主要因素之一。传统的出血控制方法在复杂恶劣的矿山环境下往往效果有限,且对救护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医疗器械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一系列新型出血控制技术应运而生,为矿山救护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文主要探讨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前景和临床效果,分析其在矿山救护中的实际价值。

关键词:矿山救护;创伤出血;智能止血材料;便携式止血设备;遥感监测;远程指导系统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矿山救护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工作,尤其在应对突发事故时,其复杂性和危险性远超一般救援场景。深井作业的封闭环境、狭窄的空间以及潜在的有毒气体和易燃物质,都给救护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这种环境下,一旦发生事故,伤者往往面临严重的创伤,尤其是大出血,这要求救护措施必须迅速、精准且有效。

传统救护手段在矿山环境下受限于救援通道的狭窄和救援时间的紧迫。因此,开发创新的出血控制技术成为提升矿山救护能力的关键。新型出血控制技术的目标在于缩短救援响应时间,减少因出血而引起的并发症,从而显著提高伤员的生存率和后续康复的可能性。这不仅是对现有救护体系的补充和完善,更是对矿山救护理念的重大革新,意味着在未来的矿山救援行动中,科技将成为保护生命的重要力量。

二、传统创伤出血控制方法及其局限性

传统的创伤出血控制方法包括直接压迫止血、使用止血带、填塞止血以及药物止血等,这些方法在普通救护场景下通常能够发挥良好效果。然而,在矿山救护的特殊环境下,它们的局限性变得尤为突出:

1)直接压迫止血:需要救援人员手动持续施压,这在矿山的狭窄空间中难以操作,且长时间的手动压迫对救援人员的体力也是巨大考验。

2)使用止血带:虽然能快速止住大动脉出血,但过度使用或不当操作可能会导致肢体缺血甚至坏死,不适合长期使用,尤其是在等待救援的漫长过程中。

3)填塞止血:适用于腔道或深度伤口的止血,但在矿山环境下,由于空间限制,填塞操作难度大增,且容易造成感染风险。

4)药物止血:虽然能够促进血小板聚集,加速血凝过程,但在缺乏专业医疗条件的情况下,药物的使用时机和剂量难以精确掌握,可能导致效果不佳或产生副作用。

三、新型创伤出血控制技术研究

3.1 智能止血材料

智能凝胶是通过纳米技术和生物高分子材料的结合,研发出的一种能够感知周围环境pH值变化的智能止血剂。这种材料在接触到血液时,会迅速识别血液的酸碱度变化,进而激活其内部的交联反应,形成一种类似于凝胶的稳定结构,快速填塞伤口并促进血液的自然凝固过程。例如,美国某公司开发的“VetiGel”就是一种基于海藻酸盐的智能凝胶,它能在短短几分钟内促进血液凝固,为急救人员赢得宝贵的时间。智能凝胶的这一特性,使其特别适用于处理深部伤口或那些难以直接压迫止血的部位,为矿山救护中的复杂出血情况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可降解止血纱布由生物相容性良好的聚合物材料构成,具有优异的血液吸收能力和加速血小板聚集的特性。一旦应用于出血伤口,这种纱布能够迅速吸收大量血液,利用其独特的结构促进血小板的聚集,加速血栓的形成,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纱布会被人体自然吸收,避免了传统纱布移除过程中可能带来的额外伤害和疼痛,降低了二次手术的需求,为矿山救护提供了更加人性化和高效的止血手段。例如,“ChitoGauze”是一种基于壳聚糖的止血纱布,它不仅能快速止血,还能促进伤口愈合,已被广泛应用于战场和急救场景中。

3.2 便携式止血设备

自动止血器是一种集成有压力传感器和微处理器的高科技便携式设备。当放置于出血部位时,内置的压力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出血量和压力变化,微处理器则根据这些数据自动调节压迫力度,确保既能有效止血,又不会因过度压迫而造成周边组织的损伤。这一功能在矿山救护中尤为重要,因为矿山环境往往复杂多变,自动止血器能够提供快速、精准且安全的止血效果,为救援人员减轻了操作负担,也为伤员赢得了宝贵的救治时间。这种设备在军事和紧急医疗服务中已经得到了应用,如“QuikClot Combat Gauze”和“Combat Application Tourniquet”(C-A-T)都是自动止血器的实例,它们在战场上挽救了许多士兵的生命。

在矿山救护中,空间狭小且环境复杂,传统的止血方法可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微型止血机器人利用精密机械臂和高清摄像头技术,能够灵活穿越狭小通道,精准定位出血点,通过机械臂进行封闭或压迫止血,同时高清摄像头能够实时传输图像至操作终端,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虽然目前这种技术尚处于概念阶段,但已经有科研团队正在研发类似的技术,比如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的“地下挑战赛”项目,旨在开发能够自主导航和执行任务的地下机器人,这为未来矿山救护中微型止血机器人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3.3遥感监测与远程指导系统

在矿山救护中,时间就是生命。为了提高救援效率和精准度,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变得尤为重要。通过融合物联网(IoT)、5G通信技术以及先进的遥感监测设备,可以构建一套高效的实时监控和远程指导系统,为矿山救护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救护人员在进入灾区前,会配备一系列高科技穿戴设备,如智能头盔、健康监测手环和集成通信模块的防护服。这些设备能够实时采集并传输伤员的生命体征数据、救护人员的位置信息以及现场环境状况等关键信息。5G网络的高速率、低延迟特性确保了数据的实时传输,使得远程医疗中心能够即时获取现场情况,为救护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当救护人员遇到复杂伤情时,通过穿戴设备上的视频通话功能,可以直接连线至远程医疗中心的专家团队。专家们借助于高清晰度的视频流,能够观察到现场的每一个细节,结合实时传输的生命体征数据,给出专业且及时的救治建议。这种模式打破了地理限制,使得偏远地区的矿山也能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资源。

在灾害现场,无人机和地面机器人成为重要的信息采集和支援平台。无人机能够飞越危险区域,拍摄高分辨率的现场影像,为指挥中心提供全局视角,帮助救护团队规划安全路径和优先级。而地面机器人则可以携带摄像设备深入受限空间,提供更加详尽的内部环境信息,协助进行人员搜索和物资递送。这些机器人还能够搭载医疗包、止血装置等急救设备,直接对被困人员实施初步救助。

所有收集到的数据都会汇总至中央处理系统,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分析,为救护团队提供伤情评估报告和救援策略建议。这种综合性的信息处理能力极大地提高了矿山救护的智能化水平,确保了每一次救援行动都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执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矿山救护将更加依赖于这类智能系统,进一步推动矿山救护向信息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结束语

新型创伤出血控制技术的出现,为矿山救护提供了更高效、更安全的解决方案。智能止血材料、便携式止血设备以及遥感监测与远程指导系统的应用,不仅能够显著提升救护效率,还能降低救护风险,为矿山救护工作开辟了新途径。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这些技术将进一步完善,为保护矿工的生命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钟明,任俊杰. 矿山医疗救护在我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C]. //中华创伤学会全国煤矿第八届创伤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7:27-30.

[2]胡云刚,沈余明. 为创面愈合量身定制的生物医学材料[J].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2024,40(6):563.

[3]张昕, 史杰, 王秀丹, 等.  不同类型止血材料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 中华创伤杂志, 2022, 38(4) : 38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