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01
/ 2

高职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邓建平

荆门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448000

摘要: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班主任不仅是学生学业上的指导者,更是他们心理健康的重要守护者。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学业压力的增大,高职学生面临着诸多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自我认知困惑等。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班主任工作,成为提升高职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关键一环。本文旨在探讨高职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角色、面临的挑战以及有效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引言: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连接学校与职场的重要桥梁,其培养目标不仅仅是专业技能的传授,更包括学生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心理健康的培养。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未来职业选择的迷茫、学业负担、人际关系处理等挑战,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班主任作为学生在校期间最直接的管理者和教育者,其工作对于预防和干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

一、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

(一)心理健康的观察者

班主任作为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引导者,需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如同一位细心的侦探,时刻留意着学生情绪和行为上的细微变化。他们需要识别出可能的心理问题迹象,如长期情绪低落、社交退缩、成绩突然下滑、失去对日常活动的兴趣、睡眠或饮食习惯的显著改变等。班主任的细心观察是及时发现并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第一步,对于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心理知识的传播者

班主任不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还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成为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者。他们需要能够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如压力管理技巧、情绪调节策略、自我认知与自我接纳的重要性等。通过班会、心理健康讲座、个别辅导等多种形式,班主任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三)心理危机的干预者

当学生面临严重的心理危机时,班主任需要迅速采取行动,成为危机干预的第一响应者。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危机干预技能,能够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安抚和疏导,稳定学生的情绪,防止危机事件的进一步恶化。同时,班主任还需要及时联系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或医院,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帮助和支持,确保学生能够及时得到必要的心理干预和治疗。

(四)成长环境的营造者

除了上述角色外,班主任还是学生成长环境的营造者。他们需要努力营造一个包容、支持、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和归属感。班主任应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支持,减少班级内的心理压力源,如欺凌、歧视等不良行为。他们还应倡导积极的班级文化,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交技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2

二、高职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策略

(一)加强专业培训,构建专业基石

为了打造一支具备高度专业素养的班主任队伍,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视为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培训内容需既广泛又深入,既要涵盖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如认知发展理论、情绪调节机制等,让班主任能够科学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轨迹;又要聚焦实战技能,如心理评估方法、危机干预策略等,确保在面对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响应、妥善处理。此外,还应强化沟通技巧的培训,通过模拟对话、角色扮演等方式,提升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及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效率与质量,构建起理解与信任的桥梁。

(二)整合资源,构建全方位支持网络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内外多方力量的协同配合。学校应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明确班主任、心理咨询师、校医、辅导员等角色的职责与协作机制,形成快速反应与联动的“绿色通道”。这一机制要求团队成员间保持高度的信息共享与沟通,确保学生心理问题的早发现、早干预、早解决。同时,积极寻求与校外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精神卫生中心的合作,为学生搭建起从校园到社会的无缝对接平台,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心理支持与治疗。

(三)创新教育方式,提升教育效果

面对数字化时代的挑战,班主任应勇于探索并运用新媒体平台,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通过创建班级心理健康公众号、微信群等线上平台,定期推送心理健康资讯、心理调适技巧等内容,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增强其实用性和吸引力。同时,利用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开展线上心理讲座和工作坊,邀请心理专家与学生直接互动,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时空限制,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其参与度与获得感3

(四)强化家校合作,共筑心理防线

家庭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家校合作对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学校应定期组织家长会,邀请心理学专家或教育工作者为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同时,班主任应建立与家长的常态化沟通机制,及时分享学生在校表现及心理状态,共同分析原因,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通过家校携手,共同营造一个温馨、和谐、支持的家庭与学校环境,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五)注重学生主体性,激发内在动力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其主体地位,激发其内在动力。班主任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活动,如成立心理健康社团、举办心理剧表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通过同伴教育的方式,让学生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启发,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同时,班主任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与帮助,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困惑,培养其自我认知、自我调节的能力,使其在心理健康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结论:

高职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扮演着多重角色,面对的挑战也多种多样。通过加强专业培训、整合资源、创新教育方式、强化家校合作以及注重学生主体性等策略,可以有效提升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工作效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未来,随着社会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班主任在这一领域的工作将更加重要,也需要更多的专业指导和社会支持。
参考文献:

[1] 徐大春,查群.高职院校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刍议[J].文教资料, 2007(26):2.DOI:CNKI:SUN:WJZZ.0.2007-26-086.

[2] 蒋丽仙.班主任工作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融合[J].知识文库, 2021(11):52-53.

[3] 王如明.高职院校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浅谈[J].教书育人, 2006(11):30-31.DOI:10.3969/j.issn.1008-2549.2006.1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