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桥梁大临结构支架的施工监控与风险评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01
/ 2

大跨度桥梁大临结构支架的施工监控与风险评估

仝梦雅

(兴土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嘉兴 314000)

摘要

本文围绕大跨度桥梁大临结构支架的施工监控与风险评估展开研究。首先介绍了大跨度桥梁施工的特点和挑战,进而阐述了施工监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随后,详细论述了大临结构支架的施工监控方法,包括内力控制和变形控制,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了施工监控中的关键技术和问题。接着,文章针对大跨度桥梁施工中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一套有效的风险评估方法。结合研究成果,对如何降低大跨度桥梁大临结构支架施工风险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大跨度桥梁;大临结构支架;施工监控;风险评估;内力控制;变形控制

一、引言

大跨度桥梁,以其卓越的承载力与跨度,成为现代交通体系中的关键要素,但其复杂性与潜在风险也不容忽视。大临结构支架,作为桥梁施工中的临时支撑体系,其作用至关重要。支架的稳固性不仅影响施工进度,更关乎桥梁结构的持久安全。施工监控与风险评估,作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双重保障,对预防事故、降低经济损失、保障公众安全具有深远影响。通过精准的监控技术,可实时掌握支架的应力状态与变形情况,及时调整施工策略,以达到预期的工程性能。而风险评估则从多角度分析潜在危险,通过科学预测与管理,降低不确定性因素,提高工程的稳健性与可靠性。深化对大跨度桥梁大临结构支架施工监控与风险评估的研究,对优化施工过程、保障工程品质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价值。

二、大临结构支架施工监控方法

2.1内力控制

内力控制是确保大临结构支架施工安全和稳定性的核心环节。这一过程主要围绕应力监测与应力调整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展开。

应力监测是内力控制的基础,通过在关键部位安装精确的应力传感器,实时收集并分析桥梁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应力数据。这些数据不仅涵盖了主梁施工阶段,还包括桥梁成桥后的运行状态,以全面了解结构内部的受力状况。监测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可能的应力异常,如局部过载或不均匀分布,以防止结构损坏。

应力调整是内力控制的动态响应部分。在监测到应力异常后,工程团队会依据监测结果,采用多种技术手段进行调整。这可能包括但不限于调整施工顺序,优化加载方式,局部加固结构,或者采用预应力技术来平衡和分散应力。这些措施旨在确保桥梁结构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始终处于安全的应力范围内,以维持其设计性能和使用寿命。

内力控制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保证了施工阶段的安全,还对桥梁的长期运营稳定性有着深远影响。通过精确的内力控制,可以预防潜在的结构破坏,减少维修成本,提高桥梁的整体经济效益。

2.2变形控制

变形控制是大临结构支架施工监控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核心目标在于确保桥梁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形态和预期的使用性能。变形控制的实施分为挠度监测与线形调整两个密切关联的步骤。

挠度监测是变形控制的第一道防线,通过布设精确的挠度传感器,实时捕捉桥梁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弯曲程度。这些传感器如同精密的眼睛,时刻关注着结构的微妙变化,为施工团队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以判断桥梁是否在允许的变形范围内。在施工过程中,挠度的变化反映了结构的动态响应,任何超出预期的挠度增长都可能预示着潜在的问题,需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线形调整则是变形控制的主动应对阶段。基于挠度监测的数据,工程师将对桥梁的形态进行精确调整,以保证其与设计模型的一致性。这可能涉及调整支架的位置,优化加载顺序,或者在必要时对结构进行微调,以消除可能的变形影响。线形调整不仅关乎桥梁的美观,更关乎其功能的实现,例如行车的平顺性、承载能力以及抵御环境因素的能力。

变形控制的科学实施,确保了大跨度桥梁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也为桥梁的长期稳定运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是一种动态的、系统的工程管理过程,要求施工团队具备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判断力,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施工环境。通过有效的变形控制,可以防止因结构变形引发的安全隐患,保障桥梁的使用寿命,从而实现工程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三、风险评估方法

风险评估方法是大跨度桥梁大临结构支架施工中的一项核心策略,它通过科学的步骤来预测和管理潜在的威胁。首先,风险识别是这个过程的基石,它要求项目团队具备深入的专业知识,识别出如地质不稳、极端天气、设备故障、人为错误等可能影响施工的多种风险源。例如,根据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的研究,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是桥梁施工中常见的风险因素之一,需要通过地质勘探和专业分析来预测和控制。

风险分析是评估过程的第二步,涉及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深入探讨,以理解其可能对项目造成的影响。这包括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的量化分析。例如,对于极端天气事件,项目团队可能需要参考历史气候数据,预测未来施工期间可能遭遇的极端情况,进而评估其对施工进度和安全的影响。

最后,风险评估则涉及对风险的量化评估和等级划分,以确定应对策略的优先级。这通常通过风险矩阵完成,其中,风险的严重性(影响程度)和可能性(发生频率)被结合考虑,生成风险等级。例如,如果地质不稳的风险可能性高且影响严重,可能需要采取如增强地基处理等更积极的预防措施。

风险评估还包括制定风险应对计划,这涉及到为每个识别的风险制定预防和缓解策略。例如,对于设备故障,可能需要定期维护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人为错误,可以通过加强培训和标准化操作流程来降低风险。项目团队应建立有效的风险沟通机制,确保所有相关人员都对潜在风险有清晰的理解,并能及时响应。

综上,风险评估方法是大跨度桥梁大临结构支架施工安全管理的关键,它通过系统化的过程,帮助项目团队识别、分析和管理风险,从而降低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和人员的安全。

结论与建议

在施工监控方面,应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无人机巡检、传感器监测等,实时获取支架结构的动态数据,及时发现并预警潜在问题。对于数据处理与分析,应建立智能分析模型,以预测和解析支架的应力、变形等关键指标,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要强化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迅速、有效地应对。

风险评估层面,应细化风险分类,对每一种可能的风险进行深入的定性定量分析。考虑风险之间的相互影响,构建风险网络模型,以便全面理解和控制风险环境。此外,应定期更新风险评估结果,以适应施工进度和环境变化。

对于人员安全管理,除了常规的安全教育外,应推行安全文化,让每个工人都理解并践行安全操作。引入安全绩效考核,通过奖励机制激励员工遵守安全规定,从源头减少人为风险。

最后,建议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确保信息的畅通无阻,提高风险管理和应对的协同效率。通过上述措施,可有效降低大跨度桥梁大临结构支架施工风险,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提高桥梁建设的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洪涛. 大跨度桥梁施工风险控制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5.

[2] 张宁宁 支架施工安全评估系统开发[J]. 建筑工程, 2018, 34(2): 45-50.

[3] 王军峰. 无人机在桥梁监测中的应用[J]. 交通科技, 2019, 42(3): 67-71.

[4] 赵世宁. 桥梁大临结构风险动态管理[J]. 建筑安全, 2016, 31(4): 82-86.

[5] 姜振江. 安全文化在施工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 安全科学与技术, 2017, 35(1): 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