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路径和顶层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01
/ 2

兰州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路径和顶层设计

张凤英

中共兰州市委党校  甘肃省兰州市 730015

     一、全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下发多个指导性文件和办法,使得优化营商环境的制度规范日趋完善。全市各级部门优化营商环境的自觉性不断提高,“放管服”改革正在有效释放市场活力,我市与2018年开始推行“四办四清单”管理制度的做法,得到中央改革办的充分肯定。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水平不断提。2019年1月4日,西北首家知识产权法庭在兰州成立。通过走访调研和视察了解,总体看来兰州市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但对标沿海发达的省会城市以及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及企业的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不断优化全市营商环境。

二、全市法治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1.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体系尚需完善

2019年国务院颁布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兰州市积极跟进,市政府2022年印发了《兰州市落实强省会战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第2号)》,同年又出台《兰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办法》,但是这些服务企业经营、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配套政策和办法,总体上缺乏操作性、实用性,有的政策过于原则,不易落地,有的政策没有连续性,而且出台相关具体措施时缺乏沟通,使扶持措施显得碎片化、零星化。

2. 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还需加强

各级政务服务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与“放管服”改革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部门对数据共享应用意识不强,数据利用效率有待提高以及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部分承办单位对工作要求不全面,理解不到位。行政审批服务数据尚未完全共享。在国家层面,公安、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的自建业务专网不能实现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不能有效归集到政务服务平台,对接难度较大。

3、社会与法治环境亟需改善

检察院有案不立、压案不查,法院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时有发生。企业涉法涉诉信访事项渠道不顺畅、流程不健全、办理不及时。在行政执法中存在重处罚、轻教育,搞趋利执法。涉企法治宣传、法治培训、法治体检力度不够,效果较差,企业涉法涉诉信访事项渠道不顺畅、流程不健全、办理不及时。近年来随着兰州不断发展,兰州在假冒商标、盗版、商业秘密、专利、著作权以及商标等领域的保护体系和维权体系仍然存在短板,亟需法治人才。

4. 企业合法权益救济体系尚不完善

在实际工作中,政府对于部分民营企业家反映的涉及企业执行案件的政策性和普遍性问题回应还不够,尤其是由法院牵头的执行合同,办理破产,保护中小投资者三项考核指标亟待提升。对外联系欠缺,与指标单位没有形成良性互动机制,办理破产指标中的破产企业注册,涉税实务,信用修复等多方面机制建设沟通不畅。

三、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路径和顶层设计

1、人大制定《兰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地方性法规》,强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制度供给

要结合实际,对标其他省会城市由市人大制定《兰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地方性规章》,建立完善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的总体要求和制度体系。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省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的重要内容并一体推进。要加快各类配套制度政策的“废改立释”工作进度,对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存在地方保护和不当竞争内容的兰州市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集中清理,并及时将优化营商环境的地方法规、政策措施进行分类整理,汇编成系统的指南,向社会公开,逐一落实,通过法规确定具体制度的方式实现市场营商环境的优化。

2、提升政务服务能力,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做好兰州市2023年全年新建项目的数据目录编制,进一步破解市县区、部门和层级的界限,实现信息共享、联通,加强电子证照应用跨地区、跨部门工作协同,推动电子证照应用,实现数据“一网共享”、交易“一网通办”、监督“一网协同”,进而提升政务服务能。一是加快建立集法院、税务局、发改为、环保局等有关部门信息于一体的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实现多部门信息互通共享,推动民营企业信息公开化、透明化,维护社会信用秩序。二是凸显“安全”的重要性。尤其体现在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国家食品安全、药品安全以及网络安全。要特别注重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和数据安全,让企业能安心便捷地使用在线服务。

3、由司法行政机关牵头,创新公共法律服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构建和完善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完善司法调解、行业调解以及其他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之间的衔接机制,发挥工商业联合会、行业协会和商会的作用;发挥“甘肃省违约拖欠中小企业款项登记(投诉)平台”作用,在线受理企业投诉问题线索,建立重点投诉问题线索督办和约谈机制。

4、以诚为本,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兰州市县区政府各部门一要大力推介诚信民营企业在银企对接,及时将民营企业诚信、优良的信用信息公示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网站上。注重运用大数据手段,根据信用记录和信用评价分类,对诚信企业,可实施 “容缺受理”和“绿色通道”等便利化服务措施。二要抓实企业包抓联、“六必访”、“白名单”、“企业家日”等制度,鼓励支持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对诚信民营企业贷款优惠支持,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使诚信民营企业在市场中获得长足发展。

作者:张凤英 职称:副教授

单位:中共兰州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火车站西路722号中共兰州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

邮编:7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