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钢琴学派对我国高校钢琴教育的影响

/ 2

俄罗斯钢琴学派对我国高校钢琴教育的影响

李昱昊

东北大学艺术学院  辽宁沈阳 110169

摘      要:俄罗斯钢琴学派作为世界上顶尖钢琴学派之一,他们吸取欧洲各国钢琴艺术精华,立足于本民族特色,在百年间快速崛起必然有中国钢琴教育可以借鉴的地方。我国钢琴音乐的起源与发展都与之有着极为深刻的渊源。随着世界文化的不断融合,俄罗斯钢琴学派也促进我国钢琴教育蓬勃发展,我国钢琴教育也开始朝着本土化特色的道路不断迈进,让中国悠久的民族文化内涵渗透到这件“舶来品”之中。本文从俄罗斯钢琴乐派形成基础、俄罗斯钢琴学派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对中国高校钢琴教育的影响分别进行阐述。

关  键  词:俄罗斯钢琴学派钢琴教育民族性

一、俄罗斯钢琴学派形成基础

同中国一样,键盘乐器在俄罗斯的发展并不是一路坦途。16世纪羽管键琴就传入了俄罗斯,由于俄罗斯人民对歌舞音乐的热爱以及东正教对乐器的限制使用导致键盘艺术没有在当时得到很好的发展,钢琴只能现身于贵族的沙龙间。由于本土的师资力量薄弱,国外的音乐家成为了当时主要的教学力量。随着国外钢琴家的到来,俄罗斯的土地上开始挂起浪漫风潮,这股风潮打破了俄罗斯民众对于钢琴这件乐器的认识。国外音乐家在俄罗斯的教学和创作为俄罗斯早期钢琴音乐提供了启发。德国的普拉其、盖斯勒尔,爱尔兰的菲尔德等都为俄罗斯键盘艺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普拉齐根据俄罗斯民歌创作了钢琴伴奏作品《俄罗斯民歌集》,他还出版了钢琴教材《钢琴整体训练法》。盖斯勒尔在沙俄生活了30年,他也根据俄罗斯音乐主题创作了《24首圆舞曲性质的练习曲》和《为全部大小调创作的360首前奏曲》。约翰·菲尔德的创作活动影响更加广泛,他创作的《卡玛林斯卡亚》是以钢琴演奏形式体现俄罗斯民族精神的早期探索之一[1]

二、俄罗斯钢琴学派对高校钢琴教学理念的影响

(一)扎根于本民族精神文化

俄罗斯钢琴音乐的肇始就牢牢扎根于本民族的民族音调,以民族民间音乐为养分,不断壮大,不断展现俄罗斯民族独有的音乐气质和精神。俄罗斯钢琴艺术基于本民族立场,坚持民族的天性艺术观,为国家艺术发展做贡献,在艺术中融入情感与鲜明的个性,反映时代特征。作为俄国钢琴演奏艺术的代表,安东·鲁宾斯坦要求演奏者从两个方面把握作品风格:第一,重视作者原意,熟悉乐谱上的每一个记号;第二,深入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加强理解,将自己所感悟到的作品风格、时代精神都要在演奏中表达出来[2]。我国高校钢琴教育注重培养学生中国钢琴表演美学观念,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础,实践体验演奏形式、技巧和理念形成富有中华传统特色美学的钢琴表演美学。学生在演奏钢琴作品时在尊重作曲家本愿的基础上加入灵性的中国文化思考,运用独特的东方审美眼光去诠释钢琴音乐作品。

(二)综合性学科教育

俄罗斯有着浓厚的民族音乐氛围,他们重视音乐学科建设,教学理念严谨,有着非常全面的教学体系。俄罗斯系统化的教育体制使得钢琴学者在不同年龄阶段都能受到专业的培养。大量优秀的音乐工作者从专业音乐院校毕业,不断革新完善教育机制,这使得整个俄罗斯音乐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源源不断为本国输送更加活力更有创新精神的音乐新鲜力量。随着时代发展,俄罗斯开始注重学科交融,以格涅辛音乐学院为例,他们增设了历史、文学史、艺术史这三门史学类课程,让学生更加全面的观察音乐文化的发展。我国高校同样加强了各个与钢琴学科有关科目的建设,例如钢琴艺术史、钢琴文献、钢琴演奏心理与生理、钢琴室内乐、钢琴伴奏艺术、钢琴教学法等。我国高校钢琴教育结合我国国情,打好宽厚的学科基础,提高学生的实践与科研能力,大力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高校对每一位学生都有精确的培养计划,钢琴表演专业每学年考核曲目都有范围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把握多样化的音乐风格,更强调提升审美能力,关注世界各民族的音乐作品。中国当前这样完整的钢琴教学体系都是借鉴俄罗斯专业化的学科体系再结合中国实际音乐环境形成而来的。中国不断完善的教学体系使得钢琴音乐学科从最初的仅仅在两所专业性音乐学校设有发展到如今广泛存在于各个高校之中。

三、俄罗斯钢琴学派对高校教学内容的影响

(一)注重本民族钢琴作品的推广

我国钢琴演奏家鲍蕙荞曾说过:“一个“学派”离不开作品、本民族的作品和本民族演奏家对这些作品的解释和推荐。”俄罗斯的作曲家在最初创作时不满足于单纯效仿西欧音乐,他们对本土音乐文化深入考察,用本国民间音乐的土壤孕育钢琴音乐的生长,随之创作了大量的充满俄罗斯民族气息的钢琴作品。俄罗斯教师所使用的钢琴教材大部分内容是融合了本民族音乐特色的作品,他们注重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能力,追求把优美如歌的旋律同技术动作相结合。俄罗斯钢琴学者在不同学琴阶段都会学习本民族优秀的钢琴作品,本民族演奏家在世界舞台上对自身民族作品的展演能更好的体现本民族的精神风貌和优秀的民族文化。随着中央音乐学院等音乐院校的先后建立,钢琴教育在全国范围类得到了很好的普及。自从1956年毛泽东主席提出“双百”方针后,我国文学、艺术蓬勃发展,文艺工作者创作出众多出色的精神产物。“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国作曲家不断批判吸收西方音乐文化,将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作曲技法相融合,表现中国民族文化的神韵。多民族国家的特性决定了我国丰富多彩的区域化民族文化特色,各个民族音乐特色鲜明,中国乐曲题裁也丰富多样给予了我国作曲家广阔的创作空间。高校钢琴教育步入新时代后,钢琴教材建设工作不断推进,教师不断加强本土化的钢琴作品在教学实践中的地位,中西方钢琴音乐作品在高校教学中有机的统一起来。高校学生通过对中国特色钢琴作品的学习演奏不仅能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提高民族文化修养还能弘扬民族精神。

(二)加大演奏技巧、音乐能力的培养

俄罗斯钢琴学派之所以能够在各大国际赛场上崭露头角,原因在于他们扎实的基本功和极高的音乐素养。叶西波娃学派的创始人,安娜·叶西波娃在教学时不仅关注学生的手指技术训练,还强调学生的艺术思维培养。她要求学生理性分析乐句中每个音的力度关系,还要求他们多去观察优秀歌唱家的表演。她把技术训练的注意力集中在于如何弹出“美声”上,要求学生每天都必须进行手指练习。俄罗斯钢琴学派演奏中主张运用重量弹奏法,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会定期要求学生进行音阶、双音、八度等专门的技巧练习。在触键方式上强调用手腕控制音色,控制身体力量的转移,由大臂经过手腕最后传导至手指,并提倡以“深触键”的方式体现旋律的进行[4]。俄罗斯钢琴学派认为,钢琴演奏者应该习惯用耳朵去倾听,将钢琴人声化,以求在演奏时达到歌唱的效果,注意音乐的旋律性。随着我国高校钢琴教育开始注重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中国钢琴学生音乐表现力不够丰富这一现状正有所缓解。所有的技巧都是为音乐服务的,钢琴表演者若只是准确、快速敲击琴键而没有内在的音色处理,没有内在音乐感觉的声音是苍白无力的无法打动自己更不要说和听者建立桥梁了。高校音乐教学活动紧密联系钢琴艺术,训练学生的内心听觉,充分强调艺术感染力与钢琴乐器表现力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孙兆润.“爱尔兰的俄罗斯人”——约翰·菲尔德对俄罗斯钢琴艺术发展的影响[J].北方音乐,2022,(02):24-36.

[2]卞萌.彼得堡与俄罗斯的钢琴艺术[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8,(03):68-74.

[3]万凡捷,王耀华.中国文化精神影响下的中国钢琴表演美学[J].东南学术,2020,(03):208-214.

[4]赵丹. 俄罗斯钢琴学派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