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定性检验在糖尿病蛋白尿临床诊断中的准确性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07
/ 2

尿常规定性检验在糖尿病蛋白尿临床诊断中的准确性观察

张菠

苏州市姑苏区白洋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目的分析尿常规定性检验在糖尿病蛋白尿临床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的72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的72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实施尿常规定性检验,对患者的蛋白尿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尿常规定性检验的作用。结果:糖尿病患者中,0.00%亚硝酸盐定性检测为阳性,97.22%尿胆素原检测呈阳性。健康体检者中97.22%亚硝酸盐定性检测为阳性,5.56%尿胆素原检测为阳性,两组指标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病程的延长,糖尿病患者的蛋白尿严重比例也明显升高。结论:通过尿常规定性检验可判断糖尿病蛋白尿患者是否存在糖尿病性肾病,为诊断疾病及后续的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关键词:尿常规定性检验;糖尿病蛋白尿;准确性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进行性胰岛素抵抗、糖代谢紊乱和(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为特征的常见代谢性疾病,是导致成人慢性并发症的重要原因。糖尿病并发症中糖尿病肾病非常常见,主要病理特征为肾小球微血管病变和肾小球高滤过,是糖尿病慢性肾脏病重要的病理生理基础[1]。目前,随着生活质量提高、老龄化人口增加,糖尿病发病人数不断上升。糖尿病肾病作为一种全身性疾病,除表现为微量蛋白尿外,还可出现高血压、肾功能衰竭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健康。临床研究显示,尿蛋白检测可用于评估患者肾脏损害程度,治疗反应及预后。为更好地了解糖尿病患者蛋白尿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分析尿常规定性检验在糖尿病蛋白尿临床诊断中的准确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72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性39例,女性33例,年龄22-75岁,平均(48.63±2.68)岁,1型糖尿病30例,2型糖尿病42例。选择同期的72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8例,女性34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48.55±2.59)岁。2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纳入标准:全部患者都满足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并经确诊;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尿常规检查后,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确诊;入选对象和其家属的签字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排除标准:肾小球疾病者、严重心肺功能异常者;有其他用药史;不愿合作的患者;对药物过敏者。

1.2方法

两组观察对象均接受尿常规定性检验方法:嘱咐两组观察对象使用一次性容器,留取晨尿的中段尿,并放置在常温环境中2h作为常规检验尿液标本,测定尿液样本中的亚硝酸盐和尿胆素原等。在开展检测时,对女性观察对象,应当对外阴进行清洗后再进行取样,并且需避开经期,防范对检测结果产生不利影响。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尿常规检验结果,包括亚硝酸盐、尿胆素原等定性指标。其中亚硝酸盐结果显示阴性、尿胆素原显示阴性。

观察患者蛋白尿发生情况与年龄与病程之间的关系。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X2检验,用n(%)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用(x±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糖尿病患者蛋白尿检验结果分析

经观察尿常规检测结果,观察组亚硝酸盐阴性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尿胆素原阴性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阳性率比较[n,%]

组别

亚硝酸盐

尿胆素原

阳性

阴性

阳性

阴性

对照组(n=72)

70(97.22)

2(2.78)

4(5.56)

68(94.44)

观察组(n=72)

0(0.00)

72(100.00)

70(97.22)

2(2.78)

χ2

136.2162

121.0934

P值

<0.001

<0.001

2.2蛋白尿严重程度与年龄、病程的关系

随着年龄增长蛋白尿越发增加,同时,随着病程延长,蛋白尿也越发增加,见表2。

表2蛋白尿严重程度与患者年龄、病程的关系[n,%]

大量严重蛋白尿

年龄(岁)

例数

百分比

20~40

1

4.00

41~60

3

12.00

>60

21

84.00

病程(年)

1~3

2

8.00

4~10

4

16.00

>10

19

76.00

3.讨论

随着生活的进步,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之人口老年化影响,糖尿病患病人数不断增加,且向着年轻化发展。通常在糖尿病发病初期,临床上对其的诊断没有特征性的特点,极易出现漏诊和忽略的情况,从而耽误最佳的治疗时间,不能对血糖进行有效的控制,有很大可能导致糖尿病肾病的形成[2]。患者的血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会对患者的器官和血管造成损害,对患者的身体和精神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该病的临床检查,做出正确的诊断,才能得到正确的治疗。

目前,尿常规检查在临床上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早期筛选方法,特别是对于肾病,其结果显示出良好的预见性。有研究发现,对糖尿病患者的尿量进行常规检查,发现多项指标出现异常时,提示可能有不同的并发症[3]。临床研究发现,尿常规的检测结果显示的是白细胞,亚硝酸盐,尿胆素原,蛋白质,PH,潜血,比重,胆红素,维生素C,酮体,葡萄糖等指标,如果出现持续的蛋白尿,很有可能是由于肾小球病变、肾小管病变等原因引起的,这是由于在正常的尿检中,只有少量的蛋白质,当肾脏接收到循环流蛋白质时,由于肾脏滤过功能的减弱,无法对蛋白质进行高效的过滤,从而造成了以减尿液的形式排出[4]。在慢性肾脏疾病中,以蛋白尿为最常见的表现,这种表现可能与肾小球屏障功能有着一定的关系。此外,有研究显示,如果糖尿病患者已经有很多年,但是没有被发现,一般会表现为间歇性的尿蛋白,然后发展为持续性[5]。尿酮体由乙酰乙酸、丙酮、β-羟丁酸三种组成,如果身体机能正常,尿酮体的含量很低,检查结果是阴性的。如果患者同时存在呕吐、腹泻、饥饿等糖代谢障碍、脂分解增加等情况,检查结果会显示为阳性。因此通过对患者开展尿常规检查,能够有效筛查糖尿病蛋白尿,有效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和指导,改善患者的疾病现状。本研究中,亚硝酸盐指标以及尿胆素原指标,均与对照组存在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表示糖尿病患者出现蛋白尿,会在人体内蛋白质代谢将会产生硝酸盐,并在小便中转化为亚硝酸盐[6]。同时,本研究结果还发现,随着年龄增长和病情进展,患者出现严重的蛋白尿症呈上升趋势,分析发现随着病程增长肾小球功能会逐步降低,加之高血糖影响,患者的肾脏损伤更为严重,二者构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进而导致蛋白尿的加重。

综上所述,对于糖尿病蛋白尿患者,可通过尿常规定性检验判断是否有糖尿病性肾病,为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孙京辰.尿常规定性检验糖尿病蛋白尿的临床价值研究[J].生命科学仪器,2022,20(z1):373.

[2]管卫东,张晓梅.尿常规定性检验糖尿病患者蛋白尿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6(9):81-83.

[3]祁媚姣,陈思,姜雯雯.尿常规定性检验在糖尿病蛋白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医师在线,2022,12(8):7-9.

[4]倪燕.尿常规定性检验在糖尿病蛋白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准确性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22,51(6):102-104.

[5]李大伟.尿常规定性检验在糖尿病蛋白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15):277.

[6]赵凤亭.尿常规定性检验糖尿病蛋白尿的临床效果[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6):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