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维导图为媒,提升“三新”背景下小说阅读思维品质》——以必修上《百合花》《哦,香雪》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07
/ 2

《以思维导图为媒,提升“三新”背景下小说阅读思维品质》——以必修上《百合花》《哦,香雪》为例

邱燕

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   646100

世界著名作家、大思想家斯宾塞·约翰逊曾经说过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在如今的“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叠合而成的三新背景下,智者不仅应当借一颗慧心顺时而谋还需要用一双巧手时适变”

一、三新背景下小说阅读教学的重重困境。

现行的新教材——部编教材在体例设计时,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双线组织单元,强化语文实践活动,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小说阅读由人教版教材的必修三、必修五的单元化、序列化阅读,前置到部编教材的必修上册,以完成大单元人文主题“青春的价值”的阅读,诗歌与小说的跨文体阅读,学生应当成为一个怎样的青年的“立德树人”启示性阅读的多重阅读任务。

而新高考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更为多元和综合,强调学生多种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以落实语文“听说读写”核心素养培养,体现语文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和人文功能。其中的小说考查,不仅加大了阅读速度、阅读精度的要求,还突显了跨文体的阅读跨度。

在部编教材的小说阅读教学中,其实质学生不仅要养成小说的阅读思维品质,还要提升个性思维、对比思维、圆融思维品质。才能在“敌军围我万千重”中“我自岿然不动”,甚至“她在丛中笑”。

因此,在三新背景下小说阅读教学的重重困境,主要指向学生的小说阅读困境和教师教学的小说教学困境。

(一)“三新”背景下学生的小说阅读困境。

1.停留在“蜗牛式”阅读的慢阅读。

在布置《百合花》的阅读任务时,我要求同学们20分钟内读完,结果调查统计,只有三位同学在20分钟内完成了文本阅读,一半以上的同学用了30分钟以上的时间。近几年语文高考试卷字数在9000字——11000字之间,主要在10000字左右。网络上曾传言温儒敏教授说过“语文高考要让一部分人做不完”。现今的高考既考查学生的阅读速度,也考查学生的阅读质量,这样的阅读速度,显然是超负荷、超时阅读

慢阅读的真相是学生没有小说阅读的技巧和能力,只是一种认字式阅读。

2.停留在“蜻蜓点水式”阅读的浅层次阅读。

在《百合花》的阅读教学前,我曾对学生的小说阅读状况做过调查,98%的同学,在小说阅读时只读小说情节,只喜欢读小说情节。只要小说情节平淡无奇,学生就会对小说给出差评,反之只要小说情节引人入胜,就认为是佳作。情节固然是作者表情达意的方式,但决不是唯一方式,这种扁平化的阅读评价标准,导致了学生阅读的思维浅层次。而这种浅层次的阅读,还常会导致小说主题的误读,比如对《百合花》的主题解读时,就有同学说这篇小说是爱情小说,是小战士与“我”的爱情故事,还有更离谱的解读说是歌颂小战士与新媳妇的爱情。而且以情节作为解读小说的唯一“钥匙”,也不适合《百合花》《哦,香雪》这类诗化小说。

3.停留在“点石成金式”阅读的功利阅读。

有不少同学对阅读的渴盼,不是沉浸式阅读,不是成长式阅读,而是“点石成金”“葵花宝典”式的功利化阅读,快餐化阅读,一日之读就得终生受益,需要的不是阅读的体验与互动,而是立竿见影的阅读功效、阅读满分。不重阅读过程的感悟与积淀,怎会有阅读的“龙场悟道”。

(二)“三新”背景下教学的小说教学困境。

1. 停留在“老牛拉破车”式的心急阅读教学。

《百合花》《哦,香雪》是两篇长篇小说,群文阅读的教学任务突然加大,诗化小说的教学难度陡然提升。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有“老牛拉破车”之感,内心无比着急,但又感觉“英雄无用武之地”,似乎只有额外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才能让“灵魂追赶上身体的脚步”。其实教师的小说阅读教学要的不是时间的加法,而是教法的乘法,只要抓住诗化小说的文本特点,紧扣“青春的价值”大单元人文主题,便不会在教学中留下“风中狂奔的疲惫背影”,而是“胜似闲庭信步”。

2.停留在“一叶障目”式的窄阅读教学。

新教材与新高考,对阅读思维品质的要求已经提升到了“创新的个性思维”“精准的对比思维”“有效的圆融思维”的思维品质高度。但不少的教师还深陷于精心打造“千篇一律”的单篇小说教学循环中。阅读教学应是阶梯性的,螺旋式的,渗透式的教学系统。

3.停留在“大而全”式的冗阅读教学。

部编教材任务群教学任务,其实为教材的教学重点指明了方向,这一个一个的教学重点,最终会汇成一条学习任务线。教师教学时只需根据任务群要求,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各个击破,大可大胆舍弃“大而全”式的冗阅读教学模式,让课堂简约而不简单,让自己在小说阅读教学中游刃有余。

虽然在三新”背景下的小说阅读困境重重,但教师定要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脚步总比路途远。

二、以思维导图为媒,助力提升小说阅读思维品质。

新课程中提出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其中“思维发展与提升”是阅读教学中最难提升与最难检测的。

而学科思维导图恰好是能将这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外化的宝藏,思维导图能从思维与语言两在角度,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思维导图在思维方面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可视化。按阅读的核心内容或阅读的要求以词语或短语的形式,将阅读结果概括性的可视化呈现;第二、结构化。小说有文脉,思维有层次性,思维导图可将文本与阅读思维的逻辑层次性展现;第三、创新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思维导图还可以实现鉴赏的个性化、阅读体验的创新性、阅读思维的审美性展示。

通过思维导图的训练,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与准确能力都将得到提升,培养语言表达的概括性与准确性,这必是一个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不可或缺的过程。

    借力思维导图,能快速厘清小说文本的要点知识,用准确精要的概括表达,让小说文本思维逻辑“眉清目秀”令阅读的文学价值与思想启示普遍而又具有个性,深刻而又独道。假以时日,持之以恒,可以提高学生的小说阅读的速度、精度、深度。

三、思维导图的百变魔法秀场。

思维导图如一只会魔法的指挥棒,可以在指挥预习阅读、专题式阅读、对比式阅读、大单元阅读、复习式阅读中有意想不到的收效;也可以指挥对小说形象、情节、环境、主旨、手法、语言等小说鉴赏点的点对点精准阅读。

(一)思维导图的百变魔法秀场之预习阅读。

读透小说,需要抓住小说的“3+2”,即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和小说的艺术手法与主旨。在教学《百合花》《哦,香雪》两篇小说之前,我都安排了学生画小说“3+2”的预习思维导图,通过预习思维导图,学生的阅读不再停留只关注小说情节的浅层次阅读,而是发现《哦,香雪》中文具盒、鸡蛋、大山、火车等物象,对人物形象或主旨等具有比喻或象征用意,发现“诗化小说”初级秘密。通过预习思维导图,不难发现学生对《百合花》的主旨理解,不能借助“以小见大”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解读。教师通过习思维导图可以精准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针对学生阅读中的肤浅点、错误点,及时与针对性调整、优化教学,让小说阅读教学课堂有的放矢,让学生的阅读逻辑思维品质有效提升。

(二)思维导图的百变魔法秀场之专题式阅读。

在教学《百合花》《哦,香雪》两文时,我也给学生设计了小说的“形象”思维导图专题式阅读。我让学生从《百合花》中的主要物象“百合花”,《哦,香雪》中主要人象“香雪”,主要物象“大山”“火车”“文具盒”选择一个意象为核心来构建小说阅读的思维导图,借助小说的主要形象,发散状呈现文本阅读思维成果。专题式阅读思维导图,既可以让学生一课一得,掌握一个具体的知识点,也可以让学生管中窥豹,找到准小说阅读要素的关联性,进而提升学生阅读思维中的形象思维与联想思维。

(三)思维导图的百变魔法秀场之对比式阅读。

在教学《哦,香雪》时,设计了“香雪”与“凤娇”“姑娘们”形象对比式阅读思维导图的任务。对比式阅读思维导图,从“关注点”和“交换物”两个角度不难看出凤娇等人更关注火车上物质层面的东西,香雪对文化知识和精神等更关注的差异性,也有“青春对美的热烈向往和追求,对现代文明的追求”的共性。对比式阅读思维导图,可以将对比两方的共性和差异性、冲突性或矛盾性,很直观的呈现,让学生一目了然,感悟深刻,在对比阅读的思维导图构建中,还可以医治很多同学不细读文本、精读文本的毛病。在“治病”的同时,又让学生提升阅读思维品质——比较思维。

(四)思维导图的百变魔法秀场之大单元式阅读。

《百合花》《哦,香雪》两文是小说,而必修上册的第一单元其他篇则是诗歌。第一单元的文章,除了统摄在“青春的价值”这一大单元主题之下,还体现了“诗化风格”这一大单元阅读特点之下。因此在给学生设计思维导图任务时,要与时俱进,与新教材同脉动。可以设计大单元“青春的价值”文本主题思维导图和大单元“诗化风格”文本特征思维导图任务。

大单元阅读思维导图,更能提升学生阅读思维的同整思维与圆融思维。

(五)思维导图的百变魔法秀场之复习式阅读。

无论多么精彩的课堂,教学总也是有遗憾的艺术;无论多么完美的课堂,学生总还有进一步探究的渴望。也许有个别同学还有疑惑的知识点,也许是教师还想拓展,或者还想深挖,却因为某些迫不得以的原因戛然而止。但复习式的思维导图,一方面可以让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补丁完善;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大的发挥学生阅读的主观能动性,或逼迫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从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习从已经完成时变为现在进行时。“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鸡蛋,从里面打破是成长”复习式阅读思维导图,能让学生发现困惑,解决困惑,养成主动提升的学习习惯。

学科思维导图以它百变的魔力,既可演绎常规小说的艺术,也可彰显《百合花》《哦,香雪》这类个性小说的长篇性、诗化性、联读性的魅力。

学科思维导图,能让小说阅读形神俱备,事半功倍,沉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