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07
/ 2

国家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胡瑞云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探沂镇便民服务中心 山东 临沂 273411

摘要: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国家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面临着巨大压力。快速的城市扩张导致大量土地资源被占用,生态退化问题日益突出。同时,部分地区存在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闲置浪费等问题,阻碍了社会的健康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应通过多样化措施,以国家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两方面为切入点,研究如何在开发利用的同时保护土地资源,保障生态系统稳定。

关键词: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保护

1 国家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重要性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耕地资源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实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避免现有耕地数量减少,并提高耕地质量,为农业生产提供坚实的土地基础,确保我国粮食供给稳定。同时,土地资源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更是促进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能够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通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引导产业集聚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此外,加强土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条件。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与社会稳定息息相关。在城乡发展中,通过建立健全土地管理制度,公平公正地处理土地征用、补偿等问题,可以有效缓解因土地权益引发的社会矛盾,增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并通过实施土地流转制度,激活农村土地资源,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2 国家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措施

2.1 实施严格的土地用途管理制度

为了实现对国家土地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与保护,应依照《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严格落实土地用途管理制度,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要求土地使用者按照确定用途使用土地。并实施农用地转用审批制度,对农用地转变为非农业用途进行严格控制。通过该机制,政府可以有效监管农用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变过程,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任何单位和个人需要将农用地用于建设项目的,必须依法办理转用审批手续,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耕地占补平衡措施,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征地审批方面,可以在公共利益需要的情况下,由政府部门依照法定程序,将集体所有土地收归国有并予以使用。该过程需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依法补偿被征地农户,保障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通过严格规范的征地审批流程,保证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发展项目的顺利推进,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动产登记则是确认和保护不动产权利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统一的不动产登记制度,可以清晰界定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等权利归属,防止重复抵押、欺诈转让等问题发生。此外,完善的登记信息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数据支持,有助于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相关部门需要定期对土地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如非法占地、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等,确保土地用途管理制度被严格落实。

2.2 推广节约集约用地模式

节约集约用地是对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有效方法,虽然我国幅员辽阔,土地面积相对较大,但由于我国人口较多,人多地少是不可回避的现实国情。根据第三次国土调查显示,至2019年底,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36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应推广节约集约用地模式,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在城市建设中,应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减少不必要的占地,特别是在城市扩张过程中,需要优先考虑使用已有的闲置土地。同时,鼓励建筑向上发展,如高层住宅、办公楼等,以减少占地面积。并制定严格的建设用地标准,对不同用途的土地设定合理的容积率、绿地率等指标,确保每一寸土地皆得到高效利用。在集约用地方面,应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效益。如在农业领域,可以通过精准农业技术提高作物产量;在工业领域,可以通过智能制造方式提升生产效率。并支持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低能耗的方向转型,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升级换代,实现对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对于位于城市中心区域的老旧工业用地或其他低效用地,可以通过置换方式,将其迁移到更适合的位置,释放出的原有土地可用于更高效的城市建设项目。政府则可以通过收储、收购等方式,提前储备一定数量的土地资源,根据城市发展需要适时供应市场,避免因土地供应不足导致的地价飙升现象,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2.3 做好生态修复工作

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对我国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地侵蚀遥感调查,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吨,全国113108座矿山中,采空区面积约为134.9万公顷,采矿活动占用或破坏的土地面积238.3万公顷,植被破坏严重。为了应对生态破坏问题,需要在开发利用国家土地资源的同时,做好生态修复工作,在进行任何开发活动之前,应进行全面细致的环境评估和生态影响分析,确保拟建项目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针对已遭受破坏的土地资源,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生态修复措施,如恢复植被覆盖、重建生物多样性、改善土壤质量等,以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后续土地利用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同时,应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健全土地资源管理机制,明确各类土地使用权责边界,严格监管各类开发行为,防止对国家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降低生态系统所承受的超负荷压力,实现对国家土地资源的有效保护。

2.4 完善土地市场运行机制

土地市场是指以土地作为交易对象进行买卖、租赁、抵押等活动,土地所有者通过出售、出租、转让等方式将土地使用权转移给需求方,以满足不同用途需求,如住宅开发、商业建设、工业用地等。为了规范国家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需要建立健全土地评估体系,分析土地真实价值及其潜在利用价值,包括生态、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通过引入先进的评估技术,如GIS技术、遥感技术等,更科学地评估土地资源现状,为合理规划土地用途提供坚实基础。同时,应加大对土地市场的监管力度,确保所有土地交易活动公开透明、合法合规,防止非法占地、低价转让等行为的发生,实现对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多种形式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如租赁、入股、合作开发等,以满足不同主体需求。并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确保各类市场主体能够平等参与土地市场竞争,促进土地资源向高效利用方向流动。而对于具有重要生态价值或历史文化意义的土地资源,则应当采取特殊保护措施,限制其商业开发,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家土地资源是社会发展的根本,通过对国家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研究,可以探索如何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实现对国家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我国农业和工业水平的持续提升,避免国家土地资源被滥用的现象发生,通过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监管措施,从根本上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叶怡君.浅谈我国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J].中国房地产业,2022(3):6-8.

[2]严金明,董立宽.全面提高国土资源利用效率:战略背景,理论支撑与路径选择[J].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22,11(1):12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