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矿开采过程中地质灾害防范与应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08
/ 2

铜矿开采过程中地质灾害防范与应对

俞国力

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本文探讨了铜矿开采过程中地质灾害的防范与应对策略。随着铜矿开采活动的增加,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严重性也在上升,给矿工安全和矿山环境带来了重大威胁。本文分析了地质灾害的类型及成因,提出了有效的防范措施和应对策略,以保障矿山作业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关键词:铜矿开采;地质灾害;防范措施;应对策略;安全管理

引言

铜矿开采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其过程伴随着一定的地质灾害风险。地质灾害不仅影响矿山的经济效益,还直接威胁到矿工的生命安全。本文旨在分析铜矿开采中常见的地质灾害,探讨其成因,并提出有效的防范与应对措施,以提升矿山作业的安全性。

一、铜矿开采中的地质灾害现状

1.1 地质灾害的定义与分类

1.1.1 地质灾害的概念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地质环境异常变化,进而引发的对人类活动和生命财产造成危害的事件。这类灾害通常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不仅与地质条件、气候因素密切相关,还与人类的活动(如矿山开采、建筑施工等)有着直接的联系。在铜矿开采中,因工程作业、地下水位变化以及地质结构的破坏等因素,地质灾害的风险显著增加。

1.1.2 铜矿开采中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

在铜矿开采过程中,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滑坡:滑坡是指岩土体沿着一定的斜坡面向下滑动的现象。在铜矿开采中,由于矿石的开采和运输,造成了地表和地下的应力变化,容易引发滑坡。此外,降雨和融雪等因素也会影响土壤的稳定性,加大滑坡发生的可能性。崩塌:崩塌是指岩石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从高处掉落到低处的现象。这在开采过程中尤其常见,尤其是在进行露天开采时,矿体的裸露使得岩石失去支撑,容易发生崩塌。泥石流:泥石流是高强度降雨后,山体侵蚀和土壤饱和所引发的快速流动的泥沙混合物。在铜矿周边地区,特别是雨季,泥石流对矿区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可能造成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

1.2 地质灾害的成因分析

1.2.1 自然因素的影响

自然因素是引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主要包括地质条件、气候变化和地震等。首先,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是铜矿开采中最常见的自然因素。矿区的地质结构往往存在断层、褶皱和岩石类型的多样性,这些地质特征直接影响到矿体的稳定性。例如,若矿体周围存在较多的断层线,开采过程中可能导致岩层的崩塌和滑坡,从而增加地质灾害的风险。其次,气候变化,特别是降雨量的变化,对地质灾害的发生也有显著影响。在一些铜矿开采地区,强降雨会导致土壤饱和,降低土体的抗剪强度,从而引发滑坡或泥石流。此外,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如暴雨、洪水等)更是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最后,地震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自然因素。地震活动能够瞬间改变地质结构,导致矿区内的岩石和土壤发生位移,从而引发崩塌和滑坡等灾害。尤其在地震多发地区,铜矿开采的安全性需要更加重视

1.2.2 人为因素的作用

除了自然因素外,人为因素在铜矿开采中的地质灾害成因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首先,矿山的开采方式和技术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地质环境的稳定性。例如,露天开采往往会导致大量的土石方剥离,造成地表支撑力的下降,从而引发滑坡和崩塌。而地下开采则可能由于长期开采造成的地面沉陷,影响周边生态和居民生活。其次,开采过程中对地下水的抽取和排放也会对地质环境产生重大影响。过度抽取地下水会导致水位下降,进而引发地层沉降和地裂缝现象,造成地质灾害的风险加大。此外,矿区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若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可能会造成地质灾害的频发。例如,施工过程中对地质勘查的忽视,导致对潜在危险区域的误判,从而在开采时引发意外事故。

二、铜矿开采中地质灾害的防范与应对措施

2.1 岩土工程技术的应用

2.1.1 稳定性分析与监测

稳定性分析是确保矿区安全的首要步骤。通过对矿体及其周边地质条件的深入研究,工程师可以识别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这一过程通常涉及对土壤和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实验,以评估其在开采过程中承受荷载的能力。此外,利用数值分析软件进行模拟,可以预见不同开采方案对地质稳定性的影响,从而选择最优的开采方法。监测则是稳定性分析的补充。通过安装地表和地下监测仪器,如位移计、应变计和倾斜计等,可以实时跟踪地质条件的变化。这些监测系统不仅能提供即时数据,帮助工程师及时调整开采方案,还能在地质灾害发生前发出预警。定期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监测,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潜在的灾害发生。

2.1.2 设计合理的支护结构

支护结构是保障矿山稳定的重要工程措施。合理设计支护结构可以有效分散和传递地层荷载,防止岩体的坍塌和滑移。在支护设计中,根据不同的矿体特征和开采方式,需要选择合适的支护形式,包括锚杆支护、喷射混凝土支护以及钢支撑等。锚杆支护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通过在岩体内部打入锚杆并施加预应力,可以提高岩体的整体稳定性。喷射混凝土则用于加固岩壁表面,形成保护层,防止风化和水侵蚀。因此,在设计支护结构时,需充分考虑矿体的地质特性和开采进度,以确保支护方案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2.2增强监测与预警系统

2.2.1 安装现代监测设备

现代监测设备的安装是实现有效监测的基础。这些设备涵盖了多种类型,包括地面和地下位移监测仪、应变传感器、地下水位监测仪,以及专门用于土壤和岩石的物理化学传感器。这些设备的集成能力使得矿区管理者能够实时收集并分析各种关键的地质参数数据。地面和地下位移监测仪能够精确测量岩体的微小变形和位移,这对于预测岩体稳定性和防止地质灾害至关重要。应变传感器则监测结构物和岩体中的应变变化,提供关键的工程安全信息。地下水位监测仪能够追踪地下水位的波动,帮助预测矿区内水文地质的变化趋势。当这些监测设备记录到的数据超过预设的安全阈值时,系统能够实时发出警报通知相关人员。这种自动化的响应机制大大增强了矿区管理的响应速度和准确性,有效降低了潜在地质灾害带来的风险。除了实时警报功能,现代监测设备通常还具备远程监控功能,通过无线网络将数据传输至控制中心。这种远程监控系统使得矿区管理者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最新的地质监测数据,从而能够迅速制定和调整应对策略。此外,采用先进的技术如无人机进行地质勘探和监测,极大地提高了监测效率和精度。无人机能够快速获取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用于评估地表和地下的地质情况,为矿区的长期稳定运营提供关键的支持。

2.2.2 建立实时数据分析平台

为了充分利用收集到的监测数据,建立一个实时数据分析平台显得尤为重要。该平台集成了大数据处理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实时监测数据进行深度分析,识别潜在的地质灾害模式。通过对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的比对,分析平台能够发现微小的变化趋势,从而提前预测和评估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实时数据分析平台还可以生成可视化报告,使得矿区管理者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地质状况和风险等级。这种信息的透明化有助于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确保每位工作人员都能随时了解当前的安全状态。此外,建立与地方气象、地质监测等部门的数据共享机制,可以实现更全面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提高灾害响应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三、结论

本文结合铜矿开采过程中地质灾害的现状、成因、类型及其防范与应对策略,指出了当前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通过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率,保障矿山安全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美强.如何做好铜矿安全管理工作的研究与探讨[J].世界有色金属,2018,(18):118-119.

[2]王平,冯兴隆,蔡永顺,等.普朗铜矿自然崩落法开采过程综合在线监测技术研究[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8,70(05):12-17.

[3]孙丽萍.铜矿开采过程中某一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及校正措施[J].世界有色金属,2018,(10):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