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下床活动 助力加速康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09
/ 1

早期下床活动 助力加速康复

梁红梅

平昌县人民医院 普外胸外科 636400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术后就应该好好休息,卧床静养。由于害怕切口疼痛、切口出血、活动引起切口裂开、携带引流管不方便等各种原因,对离床活动较排斥,有的甚至是拒绝,这对其恢复是非常不利的。根据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术后躺的越舒服,康复的越慢,并发症可能越多,想要术后快速康复,早期下床活动是关键。

  1.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好处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可以促进呼吸、循环、消化、运动等系统的恢复。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增加肺部通气量,促进伤口愈合、加快胃肠蠕动,减轻术后腹胀,促进早期肛门排气及身体各项机能尽快恢复,能有效预防肺部感染、肠粘连、肠梗阻、压力性损伤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早期活动还可以缓解手术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1. 早期活动的指征及下床活动计划实施具体方法

术后清醒即可半卧位或适量在床上活动术后1 d内患者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稳定,无麻醉并发症和麻醉不适,伤口和引流管处无渗血,引流无活动性出血,患者肌力正常,评估患者疼痛并制定镇痛计划使患者疼痛可耐受,即可开始床活动

在术前 1~3 天,医护员将术后早期活动法及意义告诉给患者。指导患者在床边练习有效深呼吸,每天练习 4 次,每次在 20 分钟左右。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和吸烟的患者,需要呼吸功能训练此外,指导患者进行踝泵运动,趾尖下压及上翘时间在5s 左右,这样腓肠肌及股二头肌收缩的目的就会达到。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省力翻身的训练,要对其巧用脚的对称支撑指导。教会患者掌握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当咳嗽时要从切两旁扶压对切保护

  1. 如何正确早期下床活动

那么,早活动是有多早呢?其实,只要患者身体状况允许,术后当天即开始活动,并鼓励患者每日达到一定的活动目标。然而术后第一次下床活动,如果过于猛烈,或者直接下床是不行的,这样很容易造成体位改变性低血压,引起病人眩晕,甚至摔倒,反而不利于病人的身体恢复。所以术后病人下床活动时,要遵循术后下床活动“三步曲”:第步,坐,先将病床缓慢摇高,观察有无头晕、恶心等症状,待患者适应后,再将患者扶至半坐卧位3-5分钟。第二步,站,协助患者由床边端坐位改成站立位,头部缓慢左右旋转,无头晕心悸等不适。家属可在患者对面给予支持,防止跌倒,同样保持最少3分钟。第三步,走,首先要确保患者身上各引流管妥善固定,如无不适,方可在病区内适当活动,每次可走15-30分钟。

  1. 术后下床活动注意事项

首次下床活动应在医务人员及家属陪同下进行,按照下床活动“三步曲”完成下床或在床旁站立移位。下床活动应循序渐进,在患者可耐受范围,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对每天每次的活动形式和量有明确的要求,且逐渐增加。注意防止低血糖、体位性低血压,观察有无头晕、气促、心悸、出冷汗等不适,如发生上述症状,暂停活动。有引流管患者要妥善固定各个管道,引流管要用别针固定在上衣衣角,低于腹腔穿刺点20公分,防止滑脱和感染,引流液过多可先倾倒后再活动。下床活动前应进行疼痛评估,对中重度疼痛患者应先控制疼痛后活动。下床活动时穿防滑的鞋子以防滑倒,穿合适的衣物避免受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