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湖地铁站广场及平台景观改建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09
/ 2

滴水湖地铁站广场及平台景观改建设计

李永超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200125

摘要:本文介绍了滴水湖地铁站广场及平台景观的改建设计,项目位于上海临港新城,旨在通过整合地面景观绿化,打造空中平台,与周边城市空间及原有地下商业形成联动,激发城市活力,为市民提供公共活动场所。项目内容包括地铁站广场的铺装、绿化、景观小品以及二层平台的相关设施。设计上注重现代感、科技感和节日氛围感,同时考虑了交通、经济、景观和文化功能的融合。改建工程包括拆除陈旧设施、翻新现有设施和新建设施,以及对植物景观进行科学规划和特色设计。项目完成后,预期将提升城市形象,并成为市民休闲、运动、交流的理想场所。

关键词:景观改建设计 公共空间 空中平台 立体景观空间 市民活动场所

一 项目概况

滴水湖地铁站枢纽改建工程位于临港新城,临港大道与环湖一路交点,东至环湖一路,西至云鹃路,南至临港大道南路,北至临港大道北路,地面广场公共空间面积约 7.42 公顷,规划用地性质为公共绿地及广场用地。建设内容包含地铁站广场的铺装、绿化、景观小品,以及二层平台的铺装、绿化、景观小品等内容。

目前现状场地景观形象不佳,空间碎片化情况明显,交通功能定位模糊,广场设施陈旧老化,步行环境较差。铺装样式不合时宜,部分广场位置铺装有破损,广场上的水景因缺少维护,比较脏乱,影响整体的美观。广场上的棕榈树长势不佳,且没有与广场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整体感觉比较零散,现场的设施大多数外露,缺少遮挡与美化。局部位置存在高差较大的情况,需要考虑行人的通行安全及美观。

二 总体设计

项目通过整合地面景观绿化打造一座空中平台,与周边城市空间及原有地下商业形成联动,激发城市活力,为市民提供公共活动的场所。旨以塑造世界一流的滨湖门户地标。

西广场地块空中平台之下是公共交通枢纽,其北侧为交通配套用房,南侧为共享大厅。平台北侧靠近云鹃路设置楼梯及自动扶梯,在南侧水芸路结合共享大厅设置大台阶,将人流引向空中平台。平台之上布置了轮滑赛道,可以举办相关赛事,周围区域设计为市民活动场地,形成“第二地面”,打造独居特色的空中运动广场。

平台自西广场地块向南侧延伸,通过过街天桥与南侧连接。东广场地块以地面层市民活动广场为主,可以举办马拉松赛事等多项具有影响力的活动。广场两侧是平台的延续部分,以空中连廊的形式串联南北城市空间,两侧布置景观台阶,端头布置旋转坡道,为市民提供多种有趣形式垂直交通形式。

1拆除部分

项目为改造项目,为便于实施以上方案,需要先考虑现状场地的拆除,移除等内容。具体内容包含有:

(1)水芸路西侧广场原滴水湖站上方贝壳形车站顶盖拆除,新建空中平台,打造共享广场,融入体育轮滑及大型活动举办功能。平台之上布置了轮滑赛道,可以举办相关赛事,周围区域设计为市民活动场地,形成“第二地面”,打造独居特色的空中运动广场,

(2)东广场现状有陈旧的楼梯出入口外墙,本次需要整体翻新处理,更换为铝板。

(3)东广场铺装,绿化,水景拆除,需要全部腾出场地实施新的方案。

(4)拆除现状水景,原水景位置填充作为广场。

2改建部分

对于排风井和送风井,对其进行外观翻新。考虑到这些构筑物在广场中的显眼位置,使用环保且耐用的材料,如不锈钢板或铝板,进行覆盖和装饰。

3新建部分

(1)整体设计内容:

地块内部结合一层地面和地上新增架空平台以及连接地下的扶梯等设施,构筑起立体式景观。通过对场地内部的铺装进行翻新,绿化重新配置,营造充满现代感、科技感、节日氛围感的景观广场,对场地保留的风井、采光井、冷却塔等出地面设施,在不影响其功能的前提下,采用不锈钢板、铝板等进行美化装饰,对场地局部空间竖向抬高,适当取消原有场地的台阶,在广场上增加树箱,利用大乔木构筑绿化空间。在空中平台上设置了滑板场地,轮滑跑道等娱乐场地,同时增加了异形景观座凳,并相应布置成品树箱及种植池,丰富二层平台空间,在玻璃扶手外围设置条带式样种植箱,浇灌方式采用滴灌,在一二层连接的台阶部分,也通过适当的树池设置,配置植物美化平台空间。

(2)分区设计

<1> 共享广场

在接纳枢纽广场人流的基础上,通过景观的打造,架空平台的延续,将人流引导至滴水湖边,本广场更多的体现生态与科技的交融,在保证交通及空间功能的前提下,满足区块景观提升的需求。

<2>  枢纽广场通过增加上盖平台,翻新地面景观,更新地下空间生态,构筑立体景观空间。在组织交通枢纽人群疏散的同时,引导人流进入廊道空间、广场景观以及地下配套空间,实现交通、经济、景观以及文化的多重功能体现。 

<3>  空中平台运动广场

场地的空中平台部分,通过设置轮滑场地/滑板场地/平台活动广场的方式,丰富平台场景,在空中平台的骨架内丰富场地内涵,实现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

(4)竖向设计

整体一层地面竖向维持原场地标高,在水芸路中间抬高约40cm,相应的临近东广场和西广场位置取消现状台阶,改为广场放坡。

(5)铺装设计

现场整体铺装较为陈旧,现有面层铺装整体翻新,材质以花岗岩材质为主,整体色调为灰色调,通过颜色的搭配,表达场地的现代及科技感,其中一层地面采用花岗岩铺装加植草砖;二层滑板场地采用丙烯酸加PC铺装,建筑台阶装饰采用花岗岩。

考虑到本次场地内铺装面积全部翻新,结合道路、交通等专业协同考虑,重新梳理盲道路径流线、地铁无障碍路径流线,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体现人文关怀。

(6)种植设计

<1> 植物种植设计理念

植物配置以“立足生态、体现自然;兼顾功能,统筹布局;适树适地、突出主题;以人为本,永续利用”为基本原则。对现状资源最大化利用,从生态植物多样性的角度出发,对不同区域的景观空间进行经济合理、自然美观、符合生态规律的绿化设计布置。

<2> 种植设计原则

本项目整体植物绿化景观需与周边环境有机结合,通过项目方案的设计,展现大气、精致的植物景观。本次植物景观提升应保证四季景观风貌,并满足整个场地的遮阴等功能的植物效果。

结合上海地域特色,利用上海的乡土植物做出科学规划和特色设计。

适地适树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凸显本土植物景观。

季相变化原则,营造鲜明的四季景观,实现各具特点的季节性景观效果及整体植物景观在时间上的连续性,着重体现春景秋色,打造有丰富季相变化的景观。

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组合利用现状植被和各种乔灌木,构建和谐稳定的植物群落,减少后期养护的投入。

<3> 种植设计特色

总体种植设计本次植物景观应保证四季景观风貌,并重点突出春季观花及秋季色叶植物效果。

<4> 种植设计方案

由项目主题以及功能分区不同的分区特色进行规划,在人流量比较大的广场上,采用榉树树阵方式种植,既保证了场地遮阴美观的功能性,又能够使视线通透,局部采用悬铃木、广玉兰等大乔木撑起空间;在不好的景观因素周边种植金桂、垂丝海棠等中层植物进行遮挡,以达到美化环境的效果;道路边绿化采用高分支点的大乔木列植方式种植。

(7)设施小品

增加广场树池座凳、休闲伞座,节日庆典装饰等设施,设置服务岗亭以及增加周边配套沿街外摆,丰富广场空间。

三 总结

 随着滴水湖地铁站广场及平台景观改建工程的圆满完成,我们展望着一个融合了现代设计理念、生态智慧与人文关怀的新型城市空间的诞生。本项目不仅是对现有设施的一次全面升级,更是对城市公共空间功能与美学价值的深度挖掘和创新实践。

滴水湖地铁站广场将成为城市新地标,体现了我们对市民生活质量提升的不懈追求和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坚定承诺。我们坚信,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滴水湖地铁站广场将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市民休闲、运动、交流的理想场所,以及展示临港新城现代化面貌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