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实践——以大邑县沙渠街道稻香渔歌项目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10
/ 2

关于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实践——以大邑县沙渠街道稻香渔歌项目为例

黄科

大邑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四川成都  11330

摘要:在乡村产业的发展中,农文旅融合是主要发展方向,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以大邑县沙渠街道稻香渔歌项目为例,探讨、分析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振兴

新时期背景下,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进一步拉开了城乡差距,不仅不利于城乡的协调发展,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乡村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迁或转型。基于乡村振兴的前提下来说,我国大部分乡村主要依靠农业、旅游业,随着人们文化需求的逐渐增长,农文旅融合发展也就成为重要趋势之一。在振兴乡村中,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利用当地特色文旅融合产品,不仅能够充分体现出乡村文化,且也能实现乡村文化的延续,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1、大邑县沙渠街道稻香渔歌项目基本情况

大邑县沙渠街道稻香渔歌项目的实践场所为祥龙社区,该社区有三个村级社区合并,社区辖区面积为15840亩,人口8933人。项目总投资20亿元,主要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等方面展开,基于特色镇+川西林盘+共享产业平台的前提下,进一步探索了体制机制改革,进而形成农商文旅融合新模式。

1.1构建大美乡村田园形态

该项目实施后,采取了整村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措施,将生态水乡作为基础,保护水系及林盘肌理,从而实现了美丽川西乡村田园形态。在此过程中,侧重于林在田中、田在林中的建设,将美丽宜居村庄作为导向目标,展开了微污设施的处理,所有排放工程均达标,涉及的小区有8个。同时,也对该社区的厕所进行了大范围改造,从根本上满足了宜居宜业的乐园建设要求。

1.2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此项目采取了一种新兴经营方式,即农业职业经理人与精品农业项目的联合,充分体现出了大规模经营特点。同时,采取了双重保障的促增收措施,即租金与红利的联合,农民的保底收入来自流转租金的70%,而余下30%则作为参股资金。上述方案下,有效缓解了当地就地务工问题。合作社+公司+职业经理人运营模式下,进一步促进了农民增收的提高,实现了双重收入,即大米租金保底及每年递增的大米分红。项目实践5年,该社区的集体经济进入了千万资金局面,每年收入高达180万元及以上。

1.3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内生力量发展

项目引进了我国农科院团队、日本隗研吾设计团队等,为区域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保证了田园建设的顺利展开,也充分体现出了综合性特点。通过强化返乡创业人才培训及大学生孵化,进一步促进了农民农产品产量及质量的改善。

2、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实践探索

2.1合理规划,引领农文旅融合发展

项目策划阶段基于农民基本信息、农业生产、农村养老、外出打工族需求等前提下展开调研工作,以村民所需所想及所盼为根据,合理、科学的策划项目,制订“乡村规划师+公共参与+专家智库”的模式。同时,在项目前期阶段,引进县农投公司进行整村投资,推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展开,建设了川西临盘聚落,妥善安置当地群众。另外,对于所剩的存量集体建设用地,根据存规划展开挂牌流转,而村级经济组织流转机体建设收益则作为基础设施成本,为农文旅的融合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推动乡村振兴[1]

2.2借助林盘,达到强基目的

农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对于已流转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借助引进的团队等展开建筑方案的设计,由专家进行评审,县规委会进行审查,以确保用地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同时,也需完成乡村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的办理。例如,建设蜀风雅韵风格的展示区、稻浪书院、志同稻合民宿等,充分体现出当地文化特色及农文旅融合发展特征,推动乡村振兴。在此过程中,要做到产业与景色相融、产业与旅游一体及产业与乡村互动,进而建设出高品质的主体民宿、康养基地,或是艺术博物馆等,促使自然、农耕、传统文化教育等融合为一体,形成极具特色的文化商业旅游体系,为乡村振兴奠定扎实的基础。

2.3坚持以农固本理念

在农文旅融合发展中,发展绿色有机产业是基础,采取现代化管理方式,如农业职业经理人+精品农业项目等,积极与我国农科院合作,从而实现智慧大棚、有机蔬菜等建设,促进农村产量及效益的提高,实现连片规模经营。同时,也可打造“绿农合作”电商品牌,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附加值的提高,改善当地农产品收益,提升经济水平。另外,采取特色种植养殖手段,不断促进农业生产质量的提高,如稻渔共生等,并建立“多接口”,即农业示范、冷链分拣、电商配送一条线等,促使农业生态成品能够持续向城市社区人们输出,且城市居民也能到实地进行场景体验,达到产供销闭环的目的[2]

2.4打造极具特色的农耕文化

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展开,打造极具特色农耕文化是基础,也是传承,期间有机结合农耕文化及艺术创意,以风谷机、水桶等传统农具为例,可赋予其收藏或艺术价值。同时,定期举办农耕体验活动,充分体现出趣味性,吸引更多城市居民的注意,如摸鱼等,让他们能够认识及乐享农耕文化。另外,孝道文化也是必不可少的,弘扬该文化,能够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将正能量传播出去,如定期举办孝道家庭等评选活动等,通过对身边榜样的发现,实现孝道文化的延续。此外,大地艺术节文化、丰收节等也是支撑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可定期举办相关活动,吸引城市居民的参与,让他们感受农耕文化。

2.5以生态塑韵

农文旅融合发展期间,要明确项目定位,利用生态资源,从而打造一个良好的生态村落,这也是保障项目实施可行性的关键。例如,可展开整田、护林、理水等行动,整治辖区内的主干河流,注重江河水系的保护及优化。另外,也要形成田园共生环,如在院落、村落、主体民宿等场所中种植绿岛花海,打造极具特色的美丽川西乡村田园心态,供村民、都市人群休闲游览等,充分体现出其独特韵味,吸引更多的城市居民,这对于推动乡村振兴起着积极的意义[3]

2.6组织聚力,人才筑根

在稻乡渔歌项目的实施中,各方形成了联动局面,建立了综合党委及成员,定期召开联席会,探讨、分析项目发展中的问题、重点或面临的调整等,共同商讨出应对措施或预防措施,为项目的顺利展开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时,合理运用各种管理模式,改变了经济发展方向,即从传统“利益”转变为了“价值”,并根据定期会议,收集村民意见,深入剖析、研究后,对重点问题等进行了协调、解决,这就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改善项目实践质量。另外,落实人才培养,完善了相关教育体系,依靠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实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结语

综上,农文旅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趋势,本文以大邑县沙渠街道稻香渔歌项目的为例,展开了相关探讨、分析,该项目充分体现出了农耕特色文化,进一步推动了当地产业的升级,达到了生态保育等目的。

参考文献

[1]周岚,赵庆红.重塑中国人心目中的美好乡村——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的探索[J].城乡建设,2020(8):6-13.

[2]冯巧玲,张江勇,李萃.基于“农文旅”产业融合的城市近郊山区乡村振兴模式探索——以福建省寿山乡为例[J].小城镇建设,2021,37(10):67-75.

[3]陆林,任以胜,朱道才,等.乡村旅游引导乡村振兴的研究框架与展望[J].地理研究,2021,38(1):10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