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体制下的国土空间规划技术逻辑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10
/ 2

生态文明体制下的国土空间规划技术逻辑思考

田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白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服务中心 834601

摘要】目前,我国加大了国土空间规划力度,不过由于其还属于一种未曾涉及过的规划类型,因此还是具有很多需要完善的方面,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在于怎样协调好人和自然的关系,怎样利用有限的空间去改善生态环境。那么接下来,本文就以生态文明体制为视角,来从多个方面去讨论应如何完善国土空间规划技术,并探寻国土空间规划技术逻辑的思路,进而实现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国土空间规划;规划编制;技术逻辑

在生态文明体制下,当前的国土空间规划不只是要具有空间规划属性,同时还要突出生态文明的先进性,所以若想做好国土空间规划,让人和自然能够实现共同发展,则就要重视生态文明体制下的国土空间规划技术逻辑。那么接下来,本文就来从多个视角来重点对生态文明体制下的国土空间规划技术逻辑进行充分的思考。

一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技术逻辑重构的必要性

(一)无法指导全域全要素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优化

在过去,城乡规划主要是将重点放在城镇,给经济发展创造出充足的空间,规划编制主要是围绕增加城镇人口、扩大用地面积来进行,并不怎么重视农业和生态空间,而是过于重视人在建设环境方面所取得的效果,这虽然实现了经济的发展,并加快了城镇化的脚步,但是也导致生态系统受到了不良影响,环境持续恶化。

(二)易导致国土空间规划跌入“指标博弈”的陷阱

过往的国土规划,主要是将目标放在扩大耕地规模和进行城乡建设,重点关注的是农田保护、城镇建设用地规划等层面的博弈。规划编制主要是以“指标分配”为标准来进行,在进行规划时,如果上级不下达相关指令,那么下级就不能够进行规划编制,从而导致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落入到了“指标博弈”的陷阱,难以保证规划的合理性。

(三)难以全面指导国土空间保护利用新格局的构建

过去的城乡规划过于依赖西方美学,注重几何美和视觉冲击力,并不重视自然景观,也不根据所在地的地理环境就一味的抄袭别的地区的成功案例。在新时代,如果还是采用“视觉向导”逻辑,那么就很难对国土空间保护利用格局进行完善,也无法提高资源使用率。

(四)无法适应国土空间规划传导机制变革的要求

国土空间规划传导机制是以“上下联动”为标准来实施“自上而下”传导,而过往的城乡规划主要是围绕城镇来进行,比较重视城乡的建设和经济发展,对城镇用地规模进行调研和布局。由此能够看出,尽管过往的城乡规划可保证城乡得到良好的发展,不过这样一来却会导致各城镇人口无法和产业布局产生协调。

二 国土空间规划技术逻辑重构

(一)“自然导向”逻辑

(1)以自然资源安全为前提

国土空间除了能够作为生活生产场所以外,还能够当做自然资源的载体。空间规划作为经济、生态等方面情况的一种具体的地理表现,可当做促进人和自然资源和谐发展的有力政策。国土空间规划的主要目标在于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进行完善,为此要对生态和生活生产空间做好规划,从而实现人和自然的共同发展。所以,要在确保自然资源安全的基础上进行国土空间规划。

(2)以生态安全为基石

自然系统稳定发展需要生态安全的支持,国土空间规划要考虑好资源和环境因素。生态空间是保证所在地生态安全的前提,在进行国土空间规划期间,要对生态空间加大研究力度,把生态空间保护视作底线约束,在评估资源环境的过程中,除了要对生态敏感空间进行辨识以外,还要对整个生态进行分析,把生态当中所包含的物质、能量进行有效的辨识,创建立体化的生态安全系统。能否实现粮食安全主要取决于农业生产空间,所以这也就成为了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环节。站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层面上来讲,农业生产就是对国土资源进行开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自然环境,从而发生水土流失等情况。所以在评估资源环境时,要先对农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估,若农业生产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要先考虑生态空间,若有必要,则要把农业空间转化成生态空间。城镇空间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自然环境,正是因为没有规则的布局,才导致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没有秩序性,所以要根据资源环境和国土空间开发的情况来决定城镇开发边界,让城镇的发展模式从过往的外延扩张模式变为内涵集约模式。乡村空间并未向城镇空间那样对自然环境造成明显的影响,乡村空间主要融合了生活、生产和生态空间,不过站在大区域的角度上来讲,乡村空间同样具有布局和发展等方面的局限性,所以国土空间规划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根据乡村的实际情况进行布局,对乡村用地进行改善。

(二) “地理推演”逻辑

(1)因势利导

自然地理格局是保证自然生态系统建设的前提。而且这一思想早在战国时期便已经提出。例如某城市就充分利用了自然地理格局对老城区进行了规划设计,路网采用随山就势的自由式,而且没有破坏原有的地貌,从而让老城区得以避免受到自然灾害的破坏,尽管容易受到台风和强降雨的侵扰,不过并未引发过内涝。不过部分城市却并不考虑城市布局和自然地理格局,并且擅自更改地形地貌,大规模对自然水系统、地形等进行改进,从而使城市发展陷入了困境,导致自然资源频发。

(2)因地制宜

   我国的国土面积大,各地的自然环境都有所不同,尤其是局部地区的自然地理更是有明显的差异。国土空间规划要根据所在地的天气、地貌、资源等情况,对自然地理格局、人口和经济情况进行把握,按照自然环境和国土空间开发情况,给农业和城镇空间进行合理的布局与开发,加大对于国土空间的保护力度。

(三)“思维一体”逻辑

(1)统筹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

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包括“优、节、保、建”,其中“优”指的是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进行优化;“节”指的是做好对于自然资源的节省;“保”指的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建”指的是做好生态文明建设。

进行国土空间规划期间,主要的目标是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进行优化,而想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则就需要充分节省自然资源,而只有在进行城镇建设期间,摒弃掉粗放用地模式,才会放缓国土空间开发的速度;做好环保工作,提升生态产品的生产效果,可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只有实现对于生态的优化,才会改善资源环境,进入得以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而生态文明制度主要是承担着指导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的任务,所以务必要保证生态文明制度的科学合理性,这样一来才会使土地空间规划工作顺利进行。

(2)坚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任务的一体化

让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实现统一,让生产生活朝着“绿色化”的方向发展,加大对生态环境的治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从而让国土空间规划达到战略目的。在分析城镇用地上,要在能够节省资源的基础上,缩减建设用地。而且还要落实好生态保护、资源节省和耕地保护制度,采取集约内涵式发展,并根据以利用存量的方式,来决定城镇用地量。

结束语】生态文明体制下的国土空间规划除了结合传统空间规划以外,还要建立技术逻辑。在国土空间规划当中,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是最终目标;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则是主要的路径;自然地理格局和国土空间开发是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前提。本文主要是根据多年的经验,对国土空间规划的技术逻辑进行了重点分析,以此当做国土空间规划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焦思颖.做好国土空间规划 为土地和未来赋能 [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06- 26(001).

[2]李琪.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西安国土空间 规划体系构建的思考[J].规划师,2020 ( 增刊 2):123-127.

[3]孙施文.国土空间规划的知识基础及其 结构[J].城市规划学刊,2020(6):11- 18.

[4]林坚.区域—要素统筹: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关键 [J].土地科学动态, 2019(4):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