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联合中药熏蒸护理对眩晕症患者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13
/ 2

艾灸联合中药熏蒸护理对眩晕症患者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价值研究

范娜娜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030013

摘要:目的 对于眩晕症患者,主要探究艾灸联合中药熏蒸护理对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价值。方法 将2022.5-2023.5在我院治疗的86例眩晕症患者分组,对照组(n=47)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n=43)则使用艾灸联合中药熏蒸护理的手段,观察两组数据方面的差异。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DHI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DHI评分更低,眩晕症状缓解的更为明显,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VBA与CBF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VBA与CBF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观察组更接近目标值,P<0.05;与对照组(83.72%)相比,观察组(95.35%)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结论 眩晕症患者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用艾灸联合中药熏蒸护理的效果明显好于常规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与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和康复将带来更大的帮助,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中药熏蒸;眩晕症;临床症状;血流动力学

临床上眩晕症属于比较多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常见的症状为感觉事物旋转或者有晃动感,同时还会出现恶心以及呕吐等不适症状。该病症的病因非常复杂,一般来说与颈椎病、脑血管疾病以及内耳疾病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对此需要积极的进行治疗和预防,同时还要做好临床的护理工作。常规护理无法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整体效果一般,近几年在临床护理中开始逐渐尝试应用中医护理的方法,比如中药熏蒸、艾灸等,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本文主要探究艾灸联合中药熏蒸护理对眩晕症患者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2.5-2023.5在我院治疗的86例眩晕症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43例。其中对照组男:女=24:19,年龄从41-74岁不等,平均年龄(57.53±3.68)岁;观察组男:女=23:20,年龄从40-76岁不等,平均年龄(58.12±4.35)岁。两组患者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按时按量的服用药物,同时还要指导患者进行前庭功能的训练,做好基础性的护理服务。

1.2.2观察组

以对照组的护理内容作为基础,观察组添加应用艾灸联合中药熏蒸护理的手段,具体的操作要领和细节事项主要包括:艾灸选择的穴位主要有合谷穴、凤池穴以及百会穴等,3个穴位同时艾灸,每次20到30分钟,每3天艾灸1次。同时对患者进行中药熏蒸护理,由医院中医师通过艾叶、红花以及川芎等中药进行合理配伍,煎煮后对患者的头部和颈部进行熏蒸,每次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每2天熏蒸1次。

1.3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2.0软件分析两组数据,使用(x±s)与X2等方法检验,P<0.05预示数据对比有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症状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DHI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DHI评分更低,眩晕症状缓解的更为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n)

DHI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43

68.32±5.47

45.63±4.85

观察组

43

68.91±4.78

30.21±3.96

t

-

4.219

12.306

P值

-

>0.05

<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VBA与CBF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VBA与CBF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观察组更接近目标值,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组别

例数(n)

VBA

CBF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43

20.32±2.56

23.86±2.71

580.21±45.36

630.29±48.51

观察组

43

20.47±2.69

28.67±2.93

581.06±44.84

691.03±50.12

t

-

5.342

12.441

4.371

8.363

P值

-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3.1眩晕症的病因

眩晕症的病因包括多种,首先与内耳前庭系统发生病变有很大关系,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主要有前庭神经炎、梅尼埃病等,这些疾病都有可能引发眩晕。同时,如果患者出现脑血管病变,也有可能引发眩晕,比如急性脑梗、脑出血以及小脑梗死等[1]。此外,心力衰竭、低血压以及心律失常等疾病也会导致脑供血不足,进而出现眩晕的症状[2]

3.2眩晕症应用艾灸护理的优势

艾灸属于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通过艾灸可以温通经络,有效祛除体内的寒气,对局部血液供应将带来明显的改善效果。眩晕症患者通过凤池穴以及百会穴等穴位的艾灸,可以对脑部的血流量带来明显的改善,有效缓解脑供血不足引发的眩晕等不适[3-4],经济性较强,对于眩晕症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长期使用。

4 结论

结合本文数据分析和对比可以看到,利用艾灸联合中药熏蒸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同时也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提升患者的满意度。由此可知,与常规护理相比,艾灸联合中药新增护理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在临床实践中具备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峥亮,刘丽军,魏莹洁.吴茱萸汤结合艾灸百会、三阴交穴治疗胃虚肝寒型眩晕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3,41(12):190-193.

[2]郭梅兰,吴凤,郭宗生,等.灸药结合从痰湿论治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后残留头晕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21,36(21):3658-3660.

[3]李泽禹,廖锡意,梁旭.补阳还五汤联合艾灸足三里缓解缺血性脑卒中后疲劳症状的临床观察[J].北方药学,2020,17(07):122-123.

[4]钟小丽.艾灸联合中医辨证施护对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4,28(08):144-146+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