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结合治疗痰湿内阻型肥胖症的临床效果与代谢机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13
/ 2

针药结合治疗痰湿内阻型肥胖症的临床效果与代谢机制研究

孙启诺

枣庄市峄城区榴园镇卫生院

[摘要] 目的:研究针药结合治疗痰湿内阻型肥胖症的效果及其对代谢的影响。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治疗的新式组和西药奥利司他治疗的传统组,比较治疗前后的BMI、血脂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新式组治疗后BMI、血脂和HOMA-IR均显著改善。结论:针药结合治疗有效改善肥胖症患者的体重和代谢,提供中医治疗肥胖的新方法。

[关键词] 针药结合;痰湿内阻型肥胖症;临床效果;代谢机制;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肥胖症的发病与体内痰湿内阻密切相关,痰湿为病理产物,其形成有关于脾胃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通常,体形肥胖、腹部胀满、口黏苔腻等症状,是痰湿内阻型肥胖症患者的主要表现,其病理特点为痰湿在体内的积聚与阻滞,导致气机不畅,进而对机体的正常代谢功能造成了影响。中医在这一理论指导下,针对肥胖症的治疗方法多采用健脾化湿、行气化痰的原则,以恢复脾胃的正常功能,促进气血运行,达到减轻体重、改善代谢的目的[1]。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不断深入,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针药结合治疗显示出了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研究表明,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手段,针灸可以通过对特定穴位进行刺激,来调节体内的内分泌和代谢功能,使肥胖症状得到改善;而通过辨证施治,中药治疗选用具有健脾化湿、行气化痰作用的药物,对患者的体质进行从内而外地调整。两者的结合,不仅能够使各自的治疗优势得到发挥,还能够相互补充,使治疗效果得到增强。基于此,本文将针对性药结合治疗痰湿内阻型肥胖症的临床效果与代谢机制研究情况开展深入分析,详情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择2022年1月4日至2024年1月4日本实验纳入的90例痰湿内阻型肥胖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新式组和传统组,每组各45例。

新式组:45例,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区间为20-62岁,平均年龄(45.5±10.3)岁;BMI值区间为28-35,平均BMI(31.2±2.5)。传统组:45例,男性20例,女性25例;年龄区间为19-64岁,平均年龄(44.8±9.7)岁;BMI值区间为28-34,平均BMI(30.9±2.3)。

1.2方法

传统组采用西药奥利司他进行治疗,剂量为120mg,餐前服用,每日三次,疗程为连续12周。

新式组则采用真要结合治疗,具体包括针灸和中药汤剂。选择足三里、中脘、内关、丰隆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每日进行一次,每次留针30分钟。中药汤剂每剂由茯苓15g、泽泻10g、陈皮10g、半夏10g、荷叶10g、山楂15g、丹参15g、桂枝6g、当归10g组成。汤剂的制作方法是将药材清洗干净后放入砂锅中,加入清水后先用大火煮沸再转小火煎煮40分钟,煎至药液浓缩至约200ml,过滤取汁,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同样疗程为12周。

1.3观察指标

(1)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BMI改变情况。

(2)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脂水平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对比详情。血脂指标为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1.4统计学原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BMI值对比详情

详细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BMI值对比详情(x±s)

组别

干预前BMI

干预后BMI

新式组(n=45)

31.20±2.45

25.65±2.31

传统组(n=45)

30.95±2.34

27.40±2.21

t

0.526

4.558

P

>0.05

<0.05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脂水平、胰岛素抵抗情况对比详情

详细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脂水平、胰岛素抵抗情况对比详情

组别

指标

干预前

干预后

新式组

总胆固醇TC)

5.15±0.87

4.45±0.76**

甘油三酯TG)

2.05±0.43

1.45±0.36**

高密度脂蛋白HDL-C)

1.15±0.23

1.25±0.27**

低密度脂蛋白LDL-C)

3.35±0.72

2.95±0.65**

HOMA-IR

3.20±1.15

2.10±0.85**

传统组

总胆固醇TC)

5.20±0.91

4.80±0.84*

甘油三酯TG)

2.10±0.48

1.75±0.41*

高密度脂蛋白HDL-C)

1.10±0.25

1.20±0.24*

低密度脂蛋白LDL-C)

3.40±0.76

3.10±0.68*

HOMA-IR

3.25±1.20

2.75±1.05*

备注:和干预前相比,*P<0.05;和干预后传统组相比,*P<0.05。

3.讨论

研究表明,通过刺激特定穴位,针灸能够对内分泌系统进行调节,使患者的代谢状况得到改善。例如,针灸可以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进行加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使基础代谢率提高,加速脂肪分解。同时,通过辨证施治,中药治疗选用具有健脾化湿、行气化痰功效的药物,能够使脾胃的运化功能得到改善,促进体内痰湿的代谢和排出。这类药物含有多糖、生物碱等活性成分,能够对脂质代谢进行调节,降低血脂水平,使胰岛素抵抗得到改善,这一点已经得到了证实。影响能量的平衡是针药结合治疗的另一机制。研究表明,针灸可以对能量消耗产生促进作用,使身体对能量的利用效率提高,而通过对肠道菌群进行调整,中药则能够改善肠道环境,进而对能量的吸收和代谢产生影响。此外,通过抗炎作用,针药结合治疗还可能使肥胖症患者的代谢状态得到改善。肥胖被认为是一种慢性低度炎症状态,而中药中的多种成分具有抗炎作用,能够使炎症因子的水平降低,改善胰岛素信号传导,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针药结合治疗痰湿内阻型肥胖症的临床效果得到了积极的反馈。研究表明,在减轻体重、改善体质和调节代谢方面,这种综合治疗方法显示出了显著的疗效。通过针灸的物理刺激,配合中药的内在调理,患者的体重得到了有效控制,BMI指数明显下降,这不仅使患者的外在体型得到了改善,也降低了与肥胖相关的健康风险。在代谢层面,通过对患者的内分泌和代谢机制进行调节,针药结合治疗使血脂水平得到了有效降低,提高了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了患者的整体代谢状况[3]。此外,患者的自我感觉也在治疗过程中得到了显著改善,如体力增加、精神状态好转等,对于肥胖症的治疗效果,这些都是直观体现。整体调理的特性是针药结合治疗的另一个优势,针对肥胖症状,其不仅能进行治疗,对于患者的整体健康和长期福祉也更为注重。通过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气血运行,针药结合治疗能够为患者恢复自然平衡状态提供帮助,达到预防疾病复发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婕妤,尚德师,夏懿.普通针刺联合脐针降低痰湿内盛型单纯性肥胖身体质量指数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22,14(10):62-65.

[2]黄昕红,王东岩,孙忠人.健脾利湿针推法对痰湿体质量化积分及肥胖指标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09,18(08):1164-1166.

[3]张圣淇,吴景东.针刺治疗脾虚痰湿型单纯性肥胖症12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6,22(06):101-1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