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智能制造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14
/ 2

面向智能制造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李强

自贡市职业培训学院 四川省自贡市643000

摘要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控技术作为现代制造系统的关键技术,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传统的数控加工实训教学已难以满足智能制造领域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本文旨在探讨面向智能制造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期构建适应新时代智能制造领域需求的教育模式和实训体系,实现高效能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智能制造;数控实训;教学改革;校企合作

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其核心在于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与网络化。数控技术作为智能制造的关键支撑技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当前数控实训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实践机会少、自主学习能力弱、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因此,面向智能制造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显得尤为迫切。

1当前数控实训教学的现状分析

1.1学生实践机会匮乏

一个显著的问题是,学校数控机床的配备往往无法满足庞大的学生群体需求。有限的机床数量导致学生实际操作时间被大幅压缩,难以达到理想的实训效果。加之实习基地的承载能力有限,特别是在“中考分流”政策下,学生数量激增,进一步加剧了实践机会的稀缺性。学生因缺乏足够的实践时间,容易产生懈怠情绪,甚至对数控学习产生抵触心理。

1.2理论与实践衔接不畅

数控实训教学的核心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然而,当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虽能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在面对实际机床操作时,往往难以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实践中,导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难以逾越。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效,也制约了其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提升。

1.3师资力量薄弱且实践经验有限

数控加工综合实训的师资力量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然而,当前许多学校的数控实训教师数量不足,且普遍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同时兼顾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难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实践支持和指导。此外,部分教师缺乏持续的专业培训和技能更新,难以跟上数控技术快速发展的步伐,这也限制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2面向智能制造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措施

2.1数控加工综合实训教学资源开发

2.1.1项目式教学资源建设

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采用项目式教学法进行资源开发。这种方法强调以实际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校企双方教师紧密合作,共同设计并开发一系列涵盖数控加工核心知识点、编程技巧及操作要领的视频教学资源。这些资源不仅涵盖了基础理论知识,还融入了企业真实案例和工程实践经验,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贴近实际工作环境。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自主学习这些资源,并在学习过程中标记疑问和难点,教师则通过平台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2.1.2虚拟仿真软件应用

为了弥补实体机床数量不足的问题,我们积极引入虚拟仿真软件进行教学。这些软件能够模拟真实的数控加工环境,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机床操作练习,熟悉机床结构、功能及操作流程。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可以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增强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同时,虚拟仿真软件还具备错误检测和反馈功能,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并纠正操作中的错误,提高学习效率。

2.2教学模式创新

2.2.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我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上教学主要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包括数控技术的基本原理、编程方法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时间安排进行自主学习,并通过在线测试、讨论等方式检验学习成果。线下教学则侧重于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实体机床上进行实操练习,教师现场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2.2.2“双师”混合式教学

为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我们构建了校企“双师”教学团队。学校教师主要负责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术素养的培养;而企业工程师则凭借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术专长,从工程实践角度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支持。在教学过程中,“双师”紧密合作,共同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活动和评估学习成果。

2.3实训基地建设

2.3.1工学一体化实训基地

我们按照工学一体化的理念建设实训基地,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工作环境的实践训练机会。实训基地根据数控车床加工方面的就业导向和企业需求进行科学配置,配备了先进的机床设备和仿真软件。学生在实训基地内可以完成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操作的全过程训练,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深度融合。同时,实训基地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3.2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为了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我们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企业根据自身需求提供实习岗位和真实工程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锻炼和学习。这种合作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还促进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创新。

2.4教材与课程体系优化

2.4.1优质化实训教材编写

我们系统解读智能制造方向上数控加工人才培养工作的需求和实训课程建设的需求,编写优质化的实训教学指导教材。教材在内容上注重与时俱进和实用性,涵盖了数控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和实践案例;在形式上注重图文并茂和易于理解,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同时,我们还建立了教材更新机制,定期对教材内容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沿性。

2.4.2课程体系优化

我们对数控加工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设计,确保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课程体系涵盖了数控技术的基本原理、编程方法、机床操作、加工实践等多个方面,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在课程设置上,我们注重课程的连贯性和递进性,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实践环节的比重和难度,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挑战自我、提升能力。

3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效果

3.1学生实践能力提升

自实施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以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学生不仅能够独立操作数控机床完成复杂加工任务,还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突发问题,展现了良好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这种实践能力的提升,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

3.2教学质量提高

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实训基地的建设直接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教师借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双师”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学生则通过丰富的实践资源和个性化的学习支持,自主学习能力显著增强。教学质量的提升,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相长氛围。

3.3校企合作深化

校企合作的深化是本次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通过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习实训机会和真实工程项目,还促进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创新。企业专家的参与,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和经验分享,还为学校带来了行业前沿的技术动态和市场信息,有助于学校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向,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面向智能制造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是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模式创新、实训基地建设及校企合作深化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当前数控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薄向东.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数控加工实训教学改革研究[J].装备维修技术,2021(10):1.

[2]王建平.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数控加工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21,000(007):156-157.

[3]孙平平李龙刚付艳苹.智能制造背景下数控加工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探索[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2,33(4):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