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普适性阶梯康复训练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股四头肌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14
/ 2

观察普适性阶梯康复训练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股四头肌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李科能   邓宇晗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  650000

[摘要]目的:探讨普适性阶梯康复训练(ULRT)在股骨转子间骨折(IHF)术后股四头肌功能恢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23.1-12期间开展的70例IHF手术病例,采用交叉分组法分为A、B两组,各35例。A组患者术后采取常规康复训练方法,B组患者术后采取ULRT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患者关节活动度、下肢功能及股四头肌肌力情况。结果:术前评估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下肢功能及股四头肌肌力对比,P>0.05;术后1个月,两组情况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且B组各项均优于A组,P<0.05。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实施普适性阶梯康复训练可帮助患者逐步恢复下肢功能,增强股四头肌肌力。

关键词:普适性阶梯康复训练;股骨转子间骨折;股四头肌功能;关节活动度

康复训练是骨科术后的重要环节,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hip fractures,IHF)手术患者而言,康复训练旨在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增强肌肉力量,预防多种并发症[1]。但常规的康复训练方式往往缺乏个性化与系统化,难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康复效果参差不齐,甚至出现康复进度缓慢、引发多种并发症等。普适性阶梯康复训练(Universal ladder rehabilitation training,ULRT)是一种新颖的康复模式,通过分阶段、循序渐进的训练计划,结合患者个体情况,量身定制康复方案,从而促进下肢功能的康复,减少并发症[2]。本研究以我院骨科2023.1-12期间70例IHF手术病例为对象,探讨ULRT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2023.1-12期间开展的70例IHF手术病例,采用交叉分组法分为A、B两组,各35例。A组性别比为23:12(男:女),平均年龄(59.12±5.46)岁;Evans分型II型20例、III型15例。B组性别比为19:16(男:女),平均年龄(61.07±6.23)岁;Evans分型II型17例、III型18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患者于术后第2日开始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包括基础物理治疗、关节活动度练习、肌肉力量恢复练习以及日常生活功能模拟训练等。B组患者采取ULRT,先根据患者机体状况、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疼痛程度等制定个性化的、循序渐进的康复计划。术后6h内,严格卧床并进行踝泵训练,鼓励患者进行未受累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术后第2日,在患者疼痛可耐受的范围内,鼓励患者进行小幅度的髋部屈伸训练,若患者能适应可增加直腿抬高训练,按照3次/d训练,待患者适应后可增加至10次/d;术后4~7日,开始关节活动度扩展训练,增强肌力练习和平衡与协调性练习;术后2周进行髋部内收外展活动训练,每日15~20次;术后4周,进行不负重下地站立训练,逐渐过度至轻负荷主动肌群做功训练直至术后12周。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应用MerleD’Aubignéand Postel髋关节活动度评分、WOMAC下肢功能评分评估患者关节活动度、下肢功能;同时,相同时间点复诊检测患者股四头肌肌力。

1.4统计学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处理结果,计量资料以方差(±s)表示,t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术前评估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下肢功能及股四头肌肌力对比,P>0.05;术后1个月,两组情况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且B组各项均优于A组,P<0.05。详见表1。

表1 术前、术后两组患者下肢功能相关指标对比(±s)

组别

关节活动度(分)

WOMAC(分)

股四头肌肌力(级)

术前

术后1月

术前

术后1月

术前

术后1月

A组(n=35)

2.12±0.36

2.96±0.80

40.75±4.14

18.04±6.12

3.82±0.50

4.64±1.15

B组(n=35)

2.15±0.32

3.49±0.75

39.79±4.20

14.20±5.05

3.76±0.48

5.70±1.05

t

0.3685

2.8593

0.9631

2.8631

0.5121

4.0270

p

0.7136

0.0056

0.3389

0.0056

0.6102

0.0001

3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后患者常面临髋关节内翻畸形、肢体外旋、短缩畸形等问题,尽管手术后部分问题得到解决,但还需要重视术后康复训练。早期康复训练旨在最大限度恢复患者的下肢功能,预防继发性残疾,促进康复,改善预后,但康复训练往往采用统一的标准和流程,没有充分考虑患者之间的个体差异;再加上常规康复训练在设定康复目标和计划时,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到患者恢复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因此导致康复效果不理想[3]。ULRT是一种基于共性和规律,普遍适用于同类对象或事物的康复训练方法,强调康复训练的阶梯性和渐进性,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康复训练。目前,ULRT在国内外已得到初步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康复效果

[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术前评估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下肢功能及股四头肌肌力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术后1个月,两组情况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且B组各项均优于A组。这提示,对于IHF术后开展ULRT可促进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提高股四头肌肌力。首先,ULRT充分考虑了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康复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根据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骨折类型及严重程度、手术方式等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从而更精准地针对患者的实际需求,确保康复训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其次,在康复过程中,ULRT强调循序渐进地调整训练方式,随着患者恢复情况的改善,训练难度和强度会逐步增加,以确保患者的身体能够逐步适应并达到最佳状态。这种逐步递进的训练模式不仅有助于减少康复过程中的并发症和风险,还能够更全面地改善患者的下肢功能,包括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平衡能力等[5]。另外,在针对股四头肌肌力的恢复上,ULRT同样表现出色。股四头肌作为大腿前侧的重要肌肉群,对于下肢的稳定性和功能恢复至关重要,通过阶梯式的肌力训练,患者可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从低强度、低负荷的训练开始,逐步增加训练难度和负荷,从而有效促进股四头肌肌力的恢复[6]

综上所述,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实施ULRT可帮助患者逐步恢复下肢功能,增强股四头肌肌力。

参考文献:

[1]王春红,陆明.普适性阶梯康复训练促进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股四头肌功能恢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4,28(26):4216-4220.

[2]徐燕,金旭霞,强发莲.阶梯式康复训练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应用效果[J].浙江创伤外科,2024,29(5):942-944.

[3]倪守洋.阶梯式康复训练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1,2(5):142-144.

[4]Nandanwar S , Joshi M , Patil D .Impact of Rehabilitation in a Complex Case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in Geriatric – A Case Report[J].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21,09(22):56-58.

[5]刘波.探讨下肢康复训练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治疗患者髋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0,29(3):95-96.

[6]薛凤卿,李民,张陆.阶梯式康复训练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3, 35(2):15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