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行动中滨江区域城市设计研究—以台州椒江南岸区域规划及核心区详细城市设计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15
/ 2

《城市更新行动中滨江区域城市设计研究—以台州椒江南岸区域规划及核心区详细城市设计为例》

徐婷婷

台州市规划事务中心  318000 浙江台州

摘要:城市发展正逐渐从迅猛扩张的铺陈建设时期稳健持续的更新运营阶段。本文以台州椒江南岸区域规划及核心区详细城市设计为例,对城市更新行动中如何通过城市设计组织精细化生活场景塑造和再开发利用,实现消极要素蝶变充满吸引力的价值空间进行研究。

关键词:城市设计;滨江区域;城市更新;规划实施

引言

随着时代的演进,城市的发展模式已从过去的外延式扩张,逐渐转向追求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2021年,自然资源部发布的《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指南》指出,城市设计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理念与技术方法,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实现国土空间整体布局的结构优化,生态系统的健康持续历史文脉的传承发展,功能组织的活力有序,风貌特色的引导控制,公共空间的系统建设,达成美好人居环境和宜人空间场所的积极塑造”[1]

1 滨江区域发展历程和趋势

1.1 滨江区域城市发展历程

纵观国内外城市发展历程,典型滨江区域大都经历着形成、繁荣、衰退、复兴的建设进程。前半进程,城市滨水区凭借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往往成为城市发展的先行区,亦成为当下城市空间存量更新的典型片区,其蕴含着历史文化、商业空间、社区人本等多重价值内涵[2],因此滨江区域为核心的沿海城市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必将面临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恶化,功能空间、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新的挑战和问题。

1.2 新时代城市设计发展趋势

城市设计是实施城市更新的重要手段,随着城市化进入存量发展阶段,其侧重点要从服务于空间供给转向提高空间的使用质量,特别是聚焦人民群众的使用需求,因而对城市设计的原则、路径和方法提出了崭新的要求,要调转过去以“空间—内容—活动”为主的优先顺序,以“活动—内容—空间”为顺序开展人民城市设计[3]。典型案例如伦敦滨江河口新极点、上海沿黄浦江的中心水链、杭州的滨江再中心等滨江空间的实践均呈现了在加强城市滨江景观治理、土地功能置换基础上,兼顾公共空间个性塑造,聚焦滨江区域城市更新的多元价值导向的总体思路。

2 滨江区域城市更新实践:台州椒江南岸区域规划及核心区详细城市设计

2.1 椒南困境

椒江南岸居山面海,与北岸隔江相对,是台州“山海水城”要素最齐备、历史文化资源最集中的存量空间,面临山水不亲,空间品质较低;有港无城,支撑不足;东西老城区域融合度低;背靠主中心却未发挥提升中心能级作用四大困境。

2.2 重塑滨江区域多元价值目标

1)江湾兴城,从“背水”到“拥江”的滨江复兴

疏导完善椒江两岸交通组织,结合道路、绿廊打开两岸视觉通廊,为市民到达滨江地区提供标识和吸引物。完型城市功能,助力南岸拥江向海发展,以滨江复兴助力台州城市中心的能级蝶变。

2)海门十字,从“锈带”变“秀带”的和合秀带

椒江两岸是台州湾科创走廊与沿海发展带的十字交汇之地,内陆经济与海洋经济转化之处,充分挖潜“十字走廊”,展现新时代赋予海门的滨江区域新意义,建设环杭州湾南翼的重要现代化增长极,未来最有竞争力的和合秀带。

3)挖掘人文,有“记忆”和“活力”的城市封面

台州依山面海,兼得山海之利。椒江两岸坐拥最富潜力的拥江发展地带,临江底盘及台州中轴定义四象限封面场景。讲好生态故事、文化故事、创业故事,椒南就是台州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城市封面。

4)一江两岸,是“原住民”“新市民”共享的南岸

中心大道两侧、工人西路北、解放路沿线等板块,作为未来两岸协同发展的关键区域,不仅承载着推动发展的重要使命,更是满足原住民、新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共同打造台州人理想生活目的地的核心区域。

5产业突围,营造“形象”和“内容”兼具新优势

助力传统优势产业升级,强化工业发展基本盘;强化龙头企业数字化转型,参与区域分工。强化会议展览、财税法律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吸引数字服务、金融科技等领域。加快新型服务业及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业布局,打造创意消费中心,凝聚新优势。

2.3 设计行动

1)“公园+”行动。制定“公园+生态”方案,推进城市更新创建部海绵城市试点。制定“公园+文化”方案,推动十大城市公共服务及公共艺术设施落位公园群,提升椒南服务品质与能级,包括10里半山公园带+10里滨江公园+10大城市公园群+3条街道步廊,串联社区广场绿地,联动形成山、江、河、廊、园网络。

2)“生活+”行动。制定“生活+公服”方案,丰富椒江特色的城市生活体验,补齐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服务吸引力。制定“生活+社区”方案,整合社区级政务、服务及商务设施,发展五类特色居住产品,满足多元人群居住需求。

3)“产业+”行动。以300-500M慢行圈划定数字、科技、商贸、众创、文创、文旅六类创新单元,以500-1000M慢行圈划定智造单元,推行园区+社区+城区融合的产城模式,建立青年发展型城市产品场景,融入四类青年城市生活空间,创建青年发展型城市场景。

4)“封面+”行动。以公共空间微更新为抓手,高标准定位轴带端头公共节点能级,辅以点状怀古单元,尊重老城肌理,打造四类滨江公共街坊,通过差异化的公共空间基底,塑造丰富的城市空间体验,达成以线带面,策源纵深城区功能的提升,带动片区宜居生活品质配套更新。

5)“门户+”行动。结合山形,通过垂江廊道界面控制+局部地标功能引领+新建建筑丰富局部秩序形成丰富的江岸序列,塑造极具“进深感”的立体封面形象。联通滨江山体、开放码头,树立椒江特色地标,重塑“远扬帆”的海门和网红景点。

2.4 海门卫城更新行动

一是城址再现。采用河道、绿化、场景等方式重塑可识别的开放城墙。重点塑造南门山周边,形成城市更新和功能活化试点。二是街巷重塑。街巷格局打通,风貌重塑,展现不同内涵、不同形象的主街(巷)风貌。三是疏宅增绿。微更新改善沿街格局和空间品质,塑造开放式的街区走廊。四是场所营造。重点提升戚继光祠历史文化片区、同康酒厂乌衣巷片区、南新椒街印山教堂片区三大节点建筑场所,形成城市文化运营样板和网红旅游打卡地。

2.5 更新统筹

1)引入弹性更新指引

以留住历史与本土记忆,争取试点示范,持续输出亮眼项目为更新原则,划定10个更新单元。在传统拆改留基础上,引入弹性更新。根据建筑质量分布情况和空间使用效率情况,进一步明确每个单元内的更新类型分布,提出分类指引措施。

2)有序推进动态更新

分期更新项目库,四类更新抓手,自西向东,逐步推进。近期通过先试点后拓展,“干道带动、江山对进”优先推进岸线街坊、山廊片区亮点项目建设。中期以中山路及五条垂江街区为引擎,运营赋能,推动地块高品质发展。远期重点项目建设行动及项目库。逐步完善中山路以南区块微更新,提升风貌品质。

3)实施路径措施建议

椒江南岸区域城市更新规模较大,建议采用分区分块灵活实施的城市更新组织运营模式,同步建立规建治一体的实施项目行动机制,通过强化部门间的协同合作,实现子系统间的紧密联动,并采用项目化运作的方式,确保各项工作有序、高效推进。

供地模式上建议采取一二级联动方式,前期一级土地开发,出让环节拿地进行二级开发建设,更有利于实现项目整体经济平衡。结合拆改留细化用地类型,结合拆除重建类和综合整治类用地,按照用地主体不同分成4种不同类型,采用出让和租赁方式逐步实现滚动开发和营收平衡。

3 结语

在当前国内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在城市更新过程中运用城市设计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城市更新水平、提升城市整体魅力、保护生态环境[4]本文以台州椒江南岸区域规划及核心区详细城市设计为例,通过探索城市设计的编制方法和实施路径,不断调整完善以解决滨江区域城市更新的诸多困境和矛盾,希望此多元价值导向的城市设计框架可为城市存量更新提供思路借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指南(TD/T 1065-2021)[S].2021.

[2]刘雪梅,保继刚.国外城市滨水区再开发实践与研究的启示 [J].现代城市研究,20059):15-26.

[3]孙一民,司马晓,邓东等.“人民城市设计:创新实践与思考”学术笔谈[J].城市规划学刊,2023,(03):1-11.DOI:10.16361/j.upf.202303001.

[4]刘道平.城市更新中城市设计的路径探索[J].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2023,(11):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