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教育戏剧之帆,抵“得”生活力之岸——初探教育戏剧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16
/ 2

扬教育戏剧之帆,抵“得”生活力之岸——初探教育戏剧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方婷婷

芜湖市繁昌区繁阳镇城关一小    241200

摘要传统填鸭式教育阻碍学生生活力的培养,教育戏剧让学生接受无声的生活教育,促使学生成为会思考的芦苇,从而成为培养学生生活力的重要教学手段。为了有效推动教育戏剧实施,应坚持以教科书为纲,实现课内与课外教育戏剧资源相结合,分阶段推行教育戏剧。同时还应发挥师生的主导主体作用,运用教育戏剧技巧,将听说读写训练渗入教育戏剧教学中,最终达成培养学生生活力的目的。

关键字填鸭式教育   教育戏剧  教科书   生活力   主导与主体

在语文课堂上,很多老师将书本条条框框,字字句句分割成碎片,塞进学生的嘴里;在课下,学生将吃进嘴里的碎片,试图以最完整的形式“反刍”出来;考场上,嘴里过期的碎片更加支离破碎,学生试图再次“反刍”,从而完成书本所谓的“最终使命”。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缺少思考能力,只是被动接受“闻知”①,而不能将“闻知”运用到他们的生活实际中。上世纪,陶行知先生就发出震耳欲聋的呼声:“书是一种工具,一种生活的工具,一种做的工具”②。如何让“死书”变成“活”书,让语文课堂成为“活”的课堂。笔者认为教育戏剧不失是一个好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创设的开放式、互动式、体验式的学习活动中,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

一、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价值

1.让学生接受无声的生活教育

上世纪三十年代,陶行知先生将“编剧”“演戏”“背景”列为“需要培养的生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归为“艺术生活”③。艺术是源于生活,只有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才会最终上升到内在的“艺术”。教育戏剧恰恰弥补了这个缺憾。在戏剧中,学生们进入到角色中,他们可以分辨出《神笔马良》中的善与恶;他们可以更深刻理解《方帽子店》“变”与“不变”背后所代表的实质意义……没有老师的喋喋不休说教,没有死记硬背的苦涩,这种 “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不正是生活教育所追求的的吗?

2.促使学生成为会思考的芦苇

戏剧以对话交流为核心,正与语文的工具性相契合;戏剧中的文学表现形式又与语文的人文性一致。因此,教育戏剧可以有效地帮助语文课堂从内化转向外显,从静态转向动态,从单一走向多元,打破传统,走向智趣。

将语文课中所学搬上大舞台,通过真实的舞台场景、共同参与的舞台表演,实现课程教学的实质转变是很有必要的。学校在试验班尝试“戏剧教学”后,定期让学生在报告厅、秀场、校际电视台等空间中展示自我,考验学生的编排能力、合作意识、组织管理、表演水平及准备舞美道具的动手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培养,等到学生将自原创剧本和表演剧目搬上舞台,他们各方面能力已经大大得到提升了。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有效地推行教育戏剧呢,培养学生的生活力呢?

二、戏剧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践运用

1.以课内教科书为纲

“教科书,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教学用书” ,是经过严格审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规律,整体是富有科学性,所以教科书是最重要的教育戏剧资源之一。

近年来,笔者已在四上教材中开始渗透教育戏剧,并让学生尝试对课文改编剧本,来演一演故事。在五下第二单元设置了一个专题单元“学习阅读古典名著”,在该单元的“口语交际”中安排了“怎么表演课本剧”的实践活动。不仅如此,编者还在六年级编排了京剧、藏戏等不同戏种的教材内容。可见,统编教材的编者对“戏剧”的关注及重视。不仅如此,统编教材中的大量童话、寓言、小说都可以借“戏剧”深入理解文本,这也正说明将教育戏剧融入语文教学的意义非凡。

2.课外教育戏剧资源为辅

语文学习不是一个圆形的结构,学完了教科书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我们可以依据课内资源,适当开发课外教育戏剧资源。学习《蟋蟀的住宅》,可以延伸至温暖至极的《时代广场的蟋蟀》; 学习《夸父追日》,可以拓展至反映不屈不挠精神的《精卫填海》……选择原著中经典片段,通过排演戏剧的方式,使学生更立体更全面理解课文,提升学生品味,丰富他们的语文内涵。

3.分阶段推行教育戏剧

清华附小在教育戏剧中所做的探索值得我们借鉴。清华附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戏剧课程分为高中低三个阶段,低年级模仿,中年级创作,高年级鉴赏,分阶段有侧重点地培养学生的生活力。在2017年清华附小戏剧展演中,舞台上呈现了很多根据语文教科书改编的戏剧,有感受童趣和智慧的《乌鸦和狐狸》,有让人学会分享的《巨人花园》……内容都是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反映生活底色。观看者是这样评价清华附小教育戏剧——“让孩子们认识美、发现美、理解美、创造美”。当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给予考评。低段,过关授予“初级小编剧”“初级小演员”的称号。中段,授予“中级小编剧”“中级小演员”称号。高段,授予“高级编剧”“高级演员”称号。

4.发挥师生的主导主体作用

在当今教育戏剧中,通常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1)孩子们被分别放到几个组中,教师完全放手,孩子们很难理解戏剧形式的复杂性,最终戏剧变成闹剧;(2)老师全程包办,身兼导演编剧道具师等数职,最终学生成了老师手中的“提线玩偶”。教育戏剧的目的是教师用戏剧活动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语文课堂整体教学中,并从中渗透“听说读写”训练,从而真正实现培养学生生活力的目的。

以我教授《女蜗补天》为例。在教学伊始,我给予学生充分时间阅读,这便是小学语文学段中重要的“词句教学”。接着指导学生理清故事脉络,从而将故事分成4幕,配上小标题。可是究竟哪个场景是具有充满戏剧冲突适宜改编戏剧呢?我和学生反复推敲,最后选取女娲找石补天这一幕。我将全班分为四组,指导他们根据此片段进行剧本改编,并促使他们以文字的形式进行表述。他们抓住文本中“几天几夜”“找啊找”等词语,各自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增添了各种情境和细节:风雪交加,野兽袭击,神仙规劝……

接着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的角色进行体会,有女娲,有饿狼,有雷公……然后让他们站在前台自由地用语言、动作、神情来表达内心。然后静止下来,保持不动,即“定格画面”。我随机走到一个学生身边,拍动谁的肩膀,谁便坐到“热椅”上,成为“焦点访谈人物”,接着让他用语言表达内心此刻的想法,这便是教育戏剧中的“坐针毡”⑦。

结语:如果想要有效推动教育戏剧,必须以教科书为纲,将课外教育戏剧资源为辅,分阶段进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解放大脑解放双手,将书本静态的画面转化为动态场景,推动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唯有这样才能为语文课堂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学生从中真正感受到语文中的生活之美,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力。

面对时代对培养学生生活力的迫切需求,我们应借助“教育戏剧”这架风帆,将教育戏剧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起来,最终抵达让学生真正获得生活力的彼岸。

参考资料:

①陶行知  《行是知之始》 见:方明 《陶行知教育名篇》 教育科学出版社 第六版   2016年

②陶行知  《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 见: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 教育科学出版社    第六版   2016年

③陶行知  《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 见: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 教育科学出版社    第六版   2016年

④《教科书》   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5%99%E7%A7%91%E4%B9%A6/2768436?fr=aladdin

⑤ 《儿童站立在戏剧正中央,清华附小用戏剧展演迎六一》    搜狐网  http://www.sohu.com/a/144930964_105067

⑥张生泉《教育戏剧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戏剧出版社 第1版 2012年

⑦张生泉《教育戏剧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戏剧出版社 第1版 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