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道改造与城市步行环境品质提升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19
/ 2

人行道改造与城市步行环境品质提升研究

边荣正

370105199705134116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人行空间是衡量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却在以汽车为主导的城市规划中经常被遗忘,通常按照与道路相同的逻辑机械地进行设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行人对城市步行环境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我国商务部在推动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方案中提出,要提升改造步行街便利度和舒适度、探寻持续健康发展模式和机制,因地制宜,立足存量,将步行街改造提升与城市更新有机结合。

关键词:人行道改造;城市步行环境;品质提升

引言

现代城市道路建设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尤其是随着近些年社会的迅猛发展,很多当前看似先进的技术在时代的洪流推动下会越来越落后。所以,只有持续创新、优化,以设计任务的多元化、标准化发展方向为立足点,才能实现中国城市道路建设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根据实际工作经历,并与国内城市道路发展的基本状况相结合,对国内城市道路设计的理论展开探讨,促进国内城市道路的设计工作更加多元化、规范化,具有一定实际意义,希望能为城市道路建设工作提供借鉴。

1研究背景

步行是最基本、最自然的人类活动之一,有益身体健康,其环境的品质是健康城市的重要指标之一。“步行友好”理念提出的目的是营造宜人的步行环境,注重街道建成环境对步行出行的便利程度,将街道主导的优先权交还到行人手中,促进人们参与城市活动。高品质城市环境要求注重人的空间尺度感受,同时要结合步行环境、步行目的地属性、步行距离以及步行人群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考量。国外学者索斯沃斯在其研究中提出了步行友好街道的六项指标:街道连通性、土地混合利用程度、街道安全性、街道空间质量、街道的美学设计以及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

2城市旧路的特点分析

城市旧路升级改造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与新建道路相比有鲜明的特点。在道路设计方面:第一,其道路红线宽度确定,整体横断面的宽度不能任意更改;第二,道路两边的建筑边线和建筑用地性质已确定,道路的升级改造要与两边的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并且还要考虑到道路中线两边的建筑边线的不对称性,以及沿线道路的建筑边线宽度的不统一性,因地制宜,根据实际的宽度制定不同的横断面布局形式;第三,旧路的地下构筑物已布局完善,比如管线、地铁等,在进行升级改造的同时要对地下构筑物进行合理保护和避让,充分考虑旧路升级改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在交通组织方面,对于升级改造的道路,进行道路交通横断面布局设计时,要对未来年的交通流量进行预测,保证道路的机动车车道数能够满足远期的交通需求。对于交叉口入口道的交通组织,在城市干路与干路相交的较大的交叉口,应在交叉口入口道处做交通渠化,通过交通标志和标线表示出交叉口的车道情况。

3交叉口规划设计

3.1交通岛精细化设计

中国大部分城市的路口采用拐角交通岛的形式,而由于道路工程学思想不断进步和相关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很多城市甚至在十字路口的人行道上增设了安全岛。但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交通岛及行人过街安全岛的布置不合理,将会造成转向车压岛事故。比如,由于道路加宽不够,在转弯时会出现压岛现象。因十字口出口道方向上的角岛安装地点与十字路口入口太接近,造成十字路口入口附近出现交通拥堵。或者因为出口车道的宽度不够大,致使汽车的左拐半径小于转角岛,也会发生与对方的左拐轨道交叠等情况。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交通岛的“渠化”和“行人防护”作用,并避免因“撞岛”造成的事故,需开展交通岛的相关设计指标的优化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交叉口类型、设计车型和速度、交叉口几何特征等多个方面,对不同交叉口类型和转弯半径条件下的交通岛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到了相应的设计指标。事实上,“交通岛”最大的功能就是对车流量进行疏导,所以它并没有固定的形态。

3.2导行线设计

在十字路口绘制机动车导行线,在非机动车车道上铺设彩色柏油,这些都是精细规划的主要体现。在交叉口内设置交叉导行线或Y形导行线,既能使车辆轨迹标准化,提高车辆行驶的舒适度,又能提高交叉口的行车安全,对复杂交叉口、畸形交叉口、有桥墩等障碍影响的交叉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汽车进口道和出口道之间存在偏差时,导行线能将汽车导向对向,防止汽车误入错路而引发交通事故。

4人行道改造与城市步行环境品质提升策略研究

4.1透水砖铺装

对于道路两侧为商铺的道路,建议通过环保雨水口周边及内部增设隔油设施,同时加强排水管理,严禁餐饮废水倾倒雨水口等措施解决油渍污染问题。项目范围内所有人行道均采用透水铺装设计,透水铺装结构层包括透水砖面层、透水混凝土基层、级配碎石垫层等。初期雨水通过人行道透水砖下渗至下部透水基层及垫层;雨量增大时铺装下部结构层雨水渗透量已饱和,此时雨水将通过透水盲管导流至雨水管网;当降雨量超出透水铺装结构层的渗透及导排能力时,透水铺装表面径流雨水汇入道路雨水口。

4.2路段侧分带单向开口设计

对西平大道路段交通进行交通组织优化,侧分带采用单向开口设计,在交叉口进口道前设置主路进入辅路的单向开口,实现主路车辆顺利驶入辅路,辅路的车辆可以通过交叉口出口道进入主路,这样既可以满足机动车进出主路的交通需求,同时也避免非机动车随意进入主路的机动车道,可实现机非隔离,规范非机动车行驶,保证机、非车辆各行其道,提高路段行驶安全性。根据辅路的宽度进行交通设计,因此设计一条直行车道、一条右转车道和一条非机动车道,这样一方面实现了主路到辅路车辆的单向转换,并可在交叉口选择右转和直行车道,另一方面又可保证辅路上的车辆不用进入主路就可在交叉口直行或右转,避免了辅路的车辆对主路车辆的影响。

4.3城市路面结构设计

城市路面结构设计要以实地调研为参照,根据具体的客观环境、出行特点、货运交通特点,采用经验方法、理论方法、半理论性方法,对车流的空间分布及车流的轴载荷进行全面研究。在轴载方面,应该以重载流量作为重要参照,决定轴载的数值和上限,进行设计时,需把具有不同轴重的车辆转换为标准轴载当量轴次,用设计年份中的标准轴载累计当量轴次来进行交通级别的划分。因为高速公路的强度对沥青铺装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设计中应该将公路铺装分为几个级别,并将其与地基的回填模量等相联系,从而根据道路的实际状况来决定各种地基的铺装厚度。进行铺装结构设计时,要坚持“占主导地位”原则、“相似度”原则及“适度提前”原则。

结语

城市旧路升级改造不仅应对城市道路工程进行改造,并且对交通工程部分进行改造,才能最大化利用道路资源,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我国的存量商业改造项目体量庞大,商业性街道的更新改造是其中重要的一点,其更新改造不仅仅是简单街道街面美化,更要构建特色街道、提升人居环境品质,重视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让街道不再是单纯的通行空间,重新激活人与城市的连接,使老旧街区再次焕发出“烟火气”。提高出行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对于提升道路服务水平和减少交叉口的延误具有很好的效果,在旧路升级改造工程交通组织设计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CJJ37-20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江红,武珂缦,陈勇庆,等.干线公路改扩建施工区交通组织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5,11(10):123-125.

[3]余豫新,庞付强.中心城区道路改扩建总体方案设计研究[J].上海建设科技,2020(5):5-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