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核心区电动自行车专用道优化研究与实践--以佛山市高明区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20
/ 3

城市核心区电动自行车专用道优化研究与实践--以佛山市高明区为例

朱冠聪

(佛山市高明区交通运输事务中心,广东 佛山 528000)

在佛山市高明区中心城区人口密度高度集中的环境下,电动自行车已成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民受其灵活、便捷、准时性高等功能吸引逐渐变成短途出行的首选方式然而,城市建设的滞后,未能快速适应群众电动自行车出行带来的新需求,造成机非争道、人非交错等危险现象时有发生此,高明区中心城区核心区(除西江产业新城范围外)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专用道建设提升工程为本研究与实践的实例,利用电动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为支点,撬动城市交通出行的活力和吸引力,实现改变出行形态,完善出行功能,提升出行品质,将多元化的出行方式高效融合,为城市交通发展提供更安全、更便捷的环境

关键词  电动自行车专用道;城市交通;群众出行;建设提升

引言

根据佛山市高明区电动自行车保有量数据分析,从2020年6.86万台,到2022年10.77万台,再到2024年已达到14万台,保有量4年超翻一番,平均每年增长超25%,并且在高明区常住人口47万人平稳背景下(如表1所示),经换算,每三人就拥有一台电动自行车,或是每个家庭至少拥有一台;同时,电动自行车出行受到道路宽度、断面组成、路面结构以及马鞍位设置高差等多种因素影响,使得市民骑行时的安全性、舒适性未能得到满足另外,山东交通学院刘杰等人1认为电动自行车专用道设置是需不断调整优化,应当结合不同城市规划和道路交通的运行特征,因地制宜实施,不能一概而论只有不断关注地区发展状况,审视交通变化特征,优化电动自行车专用道,才能实现管理引导和交通出行协调发展,更好地服务交通。


由于电动自行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各种交通出行工具的自身特性(如大小、速度等)存在明显差异,造成电动自行车路权问题日益凸显。此,高明区核心区现有道路进行建设提升人全过程主持该工程项目通过精细划分电动自行车专用道,达到空间分离提高通行安全,明确了专用道的分类、断面形式、铺装材料以及隔离护栏等基础设施标准,为佛山市各行政区以及周边城市提供技术参考。

1  电动自行车专用道改造前的情况

高明区中心城区23条主次干道建设已久,其中19条未自行车道,另有4条主干道已设有自行车道,存在不连贯、不明显、高差大等安全问题,没有清晰的路权指引。

1.1  原有慢行系统配套的情况

经调查,中心城区现有主次干道中仅中山路、沧江路、沿江路、泰和路4条道路设有慢行系统,且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中山路沥青面层松散、平整度差、马鞍位不平顺;二是沧江路车道断面窄,存在障碍物;三是沿江路自行车道长期被机动车占用;四是泰和路车道缺乏连贯性,存在断头路。

1.2  群众出行方式的变化趋势

高明区核心区人口资源高度集中,具有面积小、密度大、活动紧等三、四线城市特征,根据红绿灯路口斑马线上的人流和车流数据监测,近90%的人群选择电动自行车出行(如图1所示);而且结合电动自行车行业日渐完善、小区充电设备不断增设以及共享电动自行车不普及等环境影响,可预计高明电动自行车保有量仍会持续上升。

 

图1 高明区核心区群众驾驶电动自行车情况

电动自行车专用道优化研究

每条电动自行车专用道设置均需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研究,会同交警、交通、城管、规划等相关职能部门比选路线方案,实现一路一研究,一路一优化。本研究选定的电动自行车专用道建设提升范围囊括了高明中心城区90%的主次干道(如图2所示)。


图2 路线总平面图

2.1  专用道宽度选取

首先,调查交通流量,特别是十字路口、商场、住宅、写字楼等重要场所然后,分析各类电动自行车车把尺寸(见表2)预留足够的行车安全距离2以此作为参考数据明确新建专用道的宽度最后,结合技术规范要求3,电动自行车流量大于1500辆/小时,则专用道应设有3.5米宽;流量为1000-1500辆/小时,则应设有2.5米宽;流量小于1000辆/小时,则应设有1.5米宽(原则上专用道的宽度不小于1.5米)。


2.2  专用道规格、面貌和基础设施的选择

收集高明区现状道路数据,包括每条道路的地形图、建设时间、管养情况,初步研判能否通过减少车行道数量压缩宽度、腾挪绿化或协调停车等措施进行改造,确定新建或改造电动自行车专用道的规格、面貌和基础设施

2.2.改造的电动自行车专用道

针对原有自行车道存在坑洼不平、宽度不足、有障碍物、颜色不一等影响市民骑行的问题逐一进行改造。一是破除原有坑洼路面结构,重新浇筑混凝土面层;二是改造原有人行道砖,减少市民骑行时的不适感;三是往人行道一侧拓宽,并避开路灯、垃圾桶等障碍物;四是在主要路口处增设指示标牌,引导市民驶上自行车专用道;五是统一采用绿色的涂料作为专用道面层,便市民骑行时辨别。

2.2.新建的电动自行车专用道

按照设置区域划分,新建的专用道可分为设置在机动车道、辅道和人行道三种,其面貌、施工工艺以及相关技术考量有所不同。第一种设置在机动车道上,可压缩机动车道数或减少车道空间来实现,并需安装机非分隔护栏,保障骑行者安全,划分道路行驶区域;第二种设置在辅道上,标识明显的电动自行车路权区域,且在主要入口处会树立让行非机动车指示标牌;第三种设置在人行道上,采用腾挪绿化空间或缩减人行道的方式实现,且需将原有的人行道砖拆除,铺设平整、舒适的混凝土路面,再上彩色防滑装甲,见表3。


2.3  专用道面层材料选定

本次研究的自行车专用道面层是采用了无溶剂双组份聚氨酯防滑装甲,该涂料是一种特殊的高分子树脂黏合剂涂抹于路面,并撒上彩色耐磨骨料,以精确的数量铺设形成防滑路面,专用道一般不超过3mm厚,该装甲不仅具有360度止滑的效果,鲜艳的色彩,也可以将道路不同的使用功能进行非常明显的软性区分。同时,较薄铺设厚度可以保证道路断面的完整性,不破坏路面现状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防滑装甲涂层

3  电动自行车专用道建设实践

经过上述的调查与研究,高明区中心城区核心区(除西江产业新城范围外)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专用道建设提升工程进入施工阶段,该工程总投资2833.89万元,共建设自行车专用道路55公里,分布于我区21条主次干道上。

3.1  建设难点与解决办法

3.1.1合理组织施工,减少交通影响

项目实施时,采用分路段、分区域施工的原则,在涉及学校周边、繁忙商业区等地段,科学合理选取围蔽施工时段,并实时按照交警部门的信息调整围蔽,做到错峰施工;另外,在人行道上采取集中力量分段施工的方法,尽可能缩减施工围蔽的范围和时间要求施工单位配备足够的铁马、交通指示牌、反光灯等安全设施,做好施工前、中、后交通围蔽,避免市民误入围蔽区域造成危险和影响工程质量。

3.1.2利用园林放线工艺建设专用道

项目前期,由于专用道建设是在原有道路上进行局部调整,施工图中专用道路线并无具体坐标,导致施工现场放线简单、粗略。经园林高级工程师指导以及多方研究后,采用园林放线工艺完善专用道线型,先将施工图的路边线在现场进行放样;再利用装满水的软胶管在地上摆弄和调整线型;最后经现场验收后喷上红漆,用切割机切出施工区域。在放线的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线型要与道路行车线型一致;二是尽可能靠路缘石一侧,腾出更多的行人空间;三是在道路交汇处需特别仔细,利用曲线来化解直角和斜角。在园林与市政工艺的相碰撞下,专用道与城市景观高度融合,营造出骑行在专用道上就犹如走在公园里的氛围。

3.1.3  标线与彩色装甲之间的协调

因原有道路上的交通标线表面光滑、粘连性差,且过街人行横道擦除后,会造成沥青表面不平顺,有凹凸痕迹,若在面层涂上彩色装甲,将会出现脱落、剥离等现象。经与各参建单位沟通研判,最后决定用彩色热熔标线进行处理,第一在转弯位处施工的装甲要跳开路边线;第二用彩色热熔标线施划过街专用道。

3.2  进一步优化物理隔离设施

为保证道路交通行安全,更好地分割电动自行车行人以及机动车的空间,可采用护栏、隔离柱等体积小的物理隔离方式不仅占地空间小,且易挪动,可随时进行调整。

3.2.1  行人与非机动车之间的隔离

建设时标线标识以及物理隔离两方面优化人行与电动自行车的空间关系一方面采用绿色的涂料来建设再加清晰的道路指示标线;另一方面在行人和自行车之间安装低矮U型分隔护栏,即不会在视觉上缩人行道空间,又物理规范了道路断面,清楚分开行人和自行车道的路权,避免出现人非争道的现象,见下图4。


图4 低矮U型分隔护栏

3.2.2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隔离

机非共板的主次干路专用道应设置隔离栏,隔离栏高度宜为80CM4,一是能起到物理分隔和警示提醒的作用;二是方便驾驶者观察周边状况,不遮挡视线。沿江路经过改造后,道路交通出行更有序,电动自行车根据标牌标线指引行驶在专用道上,营造了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

3.3电动自行车专用道建设经验分享

工程建设完成后,本人代表单位受邀参加佛山电台FM92.4频率《自在畅行》节目,全佛山市各地区,各部门以及广大市民分享电动自行车专用道建设的经验与心得,交流电动自行车的出行现状和专用道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将高明区的建设成果带到佛山,带向周边城市

4  结论

近年来城市机动化出行比例日益升高,慢行出行空间被不断挤压,慢行交通环境逐年变化,并且在过紧日子的环境下,利用少量财政资金在现有道路上进行局部改造提升,从而满足群众出行需求已是势在必行。本研究和实践,从项目前期设计,到方案比选,再到工程落地实施,进行了一系列科学的部署和总结,形成一个有数据、有案例、有成效的城市电动自行车专用道建设实例;同时,该工程是高明区十民生实事之一,是惠及广大群众日常出行的畅通工程,是提升市民满意度和获得感的民生工程

建成一条条电动自行车专用道,实现了高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满足了市民上下班通勤所需,增添了一道绿色的城市发展风景线。

[1]倪春明,刘杰,等.国内电动自行车专用道设置的经验与启示[J].交通世界.2020年第01/02/03期(1月):20-21.

[2]姜文龙,魏凌峰.城市道路电动自行车专用道设计[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年第1期:60-65.

[3]佛山市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专用道建设提升工程技术要求(试行)

[4]蔡成彪.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专用道提升改造设计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道路交通).2023年12月第12期: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