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22
/ 2

浅析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

王咏梅

定西市安定区称钩驿镇卫生院 甘肃 定西 743000

摘要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这一时间节点内进行患者样本抽取,其构成来源为42例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被抽中的患者将会采取色彩抽签的方法来将其平分为两组,抽到黄色为传统组(21例,采用西药治疗方法),抽到粉色为研究组(21例,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最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数据。结果研究组患者在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出现率方面相较于传统组更优(P<0.05)。结论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具有良好的疗效,且能够较好的降低患者不良反应产生,因此这种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医内科;临床治疗;活血化瘀法

在传统中医的治疗方法当中,活血化瘀是极为重要的一种,而这种治疗的主要基础理论便是“血为营”的观念,在此观念当中强调了血液循环对维持自身机体功能的重要性[1]。近些年来,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治疗方法也逐渐受到了各学科的重视,这其中便包括了活血化瘀法,尤其是在对于一些内科疾病的治疗过程当中,这种治疗方法展现出了极好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比分析活血化瘀法与常规西药对症治疗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数据支持,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这一时间节点内进行患者样本抽取,其构成来源为42例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被抽中的患者将会采取色彩抽签的方法来将其平分为两组,抽到黄色为传统组,粉色为研究组。传统组男性患者占组内总人数的61.90%(13人),女性患者占组内总人数的38.10%(8人),患者的年龄为41到67岁不等,其均差为(52.05±3.21)岁;研究组男性患者占组内总人数的28.57%(6人),女性患者占组内总人数的71.43%(15人),患者们的年龄为40到65岁不等,其均差为(49.96±6.80)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42例患者当中,头痛、腹痛、心悸患者的比例为17:16:9。

纳入标准:(1)没有重大心理疾病和认知障碍;(2)知晓本次研究内容且能够签署知情协议。

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的全身性疾病;(2)无法配合全程研究,中途退出。

1.2方法

传统组采用西药治疗:每一位患者按照其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其中头痛患者: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这类非类固醇消炎药,头痛严重者考虑使用镇痛药物;腹痛患者中:对于胃肠道不适引起的腹痛,使用抗胃酸药物如奥美拉唑或雷贝拉唑来缓解疼痛,对于胃肠道炎症引起的腹痛,也则加以使用消炎药物。心悸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进行心率稳控,以缓解患者心悸症状。

研究组采用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头痛患者治疗时方剂为:川红花、白芷、白芍、桃仁各 8 克、川穹、地龙各 9 克; 腹痛患者治疗时方剂为:金瓜篓、当归各 12克,三七粉10克, 川红花、桃仁、川穹、赤芍、枳壳、生地黄各9克, 桔梗6克;心悸患者治疗时方剂为:丹参 24 克, 生地黄、当归、川穹、赤芍、桃仁各 12 克, 红花 6 克。每一位患者需要根据开具药物到药房进行定点拿药,药物以水熬煮并留取300毫升药液,待药物放置温热状态时服用,早晚各1次。

两组患者的治疗疗程皆为四周。

1.3观察指标

(1)治疗有效率:显效:在治疗结束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不会再对生活质量造成任何影响;有效:在治疗结束之后,患者的部分临床症状消失,但病情仍会对其生活质量造成微弱影响;无效:在治疗结束之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甚至产生病情加重的情况。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病例×100%。

(2)不良反应出现率:对两组患者治疗结束之后不良反应出现情况进行统计。

1.4统计学方法

本项目的测量数据(t)和计算资源(x²)均采用计量经济学应用软件(SPSS22.0版本)数据分析,测量资料显示为(x±s)、计算资料显示为(n,%),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分析意义。

2 结果

2.1治疗有效率

研究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方面相较于传统组更优,数据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1治疗有效率[n,%]

分组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传统组

21

5(23.81%)

7(33.33%)

9(42.86%)

12(57.14%)

研究组

21

11(52.38%)

8(38.10%)

2(9.52%)

19(90.48%)

x2

/

/

/

/

6.035

p

/

/

/

/

0.014

2.2不良反应出现率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传统组的不良反应出现率更高,数据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不良反应出现率[n,%]

分组

例数

恶心

乏力

头晕

总发生率

传统组

21

3(14.29%)

1(4.76%)

2(9.52%)

6(28.57%)

研究组

21

0(0%)

1(4.76%)

0(0%)

1(4.76%)

x2

/

/

/

/

4.286

p

/

/

/

/

0.038

    1. 讨论

    在中医理论当中,将通过多种中药成分的协同作用来改善人体血液循环并促进血液流变的正常化从而减少瘀血效果的治疗方法被称为活血化瘀法[2]。此类治疗方法在内科以“瘀”为主的病症治疗当中展现了极为惊艳的疗效。

    首先在本次研究当中,采用了活血化瘀法的患者其治疗有效率是明显高于另一组的(P<0.05),而这一数据也表明了采用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在缓解患者症状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活血化瘀法能够较好的促进患者体内的血液循环,并对其微循环系统进行改善,从而有效的消除一系列由内科疾病所引发的痛症和不适[3]。例如,在本次研究治疗当中对于头痛和腹痛患者进行治疗时,便会采用到如川红花、桃仁等药物,此类药物在传统中医典籍当中已被证实有着较好的神经活络功效[4]

    除此之外,活血化瘀治疗方法在不良反应发生率这一方面也有着较为喜人的表现。此次研究当中,研究组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远低于传统组的28.57%(P<0.05),这一数据也就进一步的验证了,采用活血化瘀法是一种更加安全的治疗选择。在使用传统西药进行治疗时,患者常常可能会产生如肠胃不适、头晕等一系列副作用,尤其是在需要长期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的情况下,患者的药物耐受性以及用药安全都会受到较大的挑战[5]。但与此有所不同的便是传统中医所使用的药物皆来自于自然生长,能够极大程度的降低药物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这不但能够从药物成分方面降低副作用发生的可能性,同时也在安全性和疗效中间产生了极好的平衡[6]

    综上所述,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具有良好的疗效,且能够较好的降低患者不良反应产生,因此这种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秦荣艳,苗书虎.浅谈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2022,1(7):37-40.

    [2]李娥.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食品,2022,1(10):91-93.

    [3]马秀芳.关于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3,1(4):99-102.

    [4]]贾海英.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3,1(4):161-164.

    [5]王巧云.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探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2,1(3):212-215.

    [6]徐琴.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探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2,1(3):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