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23
/ 1

警惕“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

刘小婷

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内江 641000

说到骨折,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在生活中也有很多情况都会引起身体出现骨折。比如,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在跌倒后可能会出现骨折,或者在运动姿势不当受到外力冲击后可能会出现骨折。骨折是指骨骼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被破坏,可能会引起患者出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畸形等一系列症状。

一般来说,我们会根据骨折的部位对其进行命名,其中有一种骨折叫做“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那就是——髋部骨折。很多人对髋部骨折并不了解,也不知道为什么会称其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接下来就给大家科普一些髋部骨折的相关知识,希望为大家提供帮助。

什么是髋部骨折?

髋骨骨折是指由于多种因素,导致患者的髋部骨骼连续性和完整性受到破坏的疾病,可能会引起患者出现下肢活动受限、下肢疼痛、髋部皮肤改变、下肢畸形等一系列症状。根据骨折部位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囊内骨折和囊外骨折,其中囊内骨折主要属于股骨颈骨折,而囊外骨折也包括股骨转子下骨折以及股骨转子间骨折。根据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髋部骨折的致残率、致死率都较高,其中绝大多数髋部骨折患者都是老年人,这也是髋部骨折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的原因之一。

为什么髋部骨折是“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

很多人听到“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会认为是不是骨折之后,以后就不会再出现骨折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之所以被称为“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是因为髋部骨折的预后较差,尤其是老年人,在髋部骨折之后的死亡率处于较高水平。第一,在前文中提到,绝大多数髋部骨折的群体都是老年人,老年人本身体质就较弱,出现骨折的死亡率比年轻人要更高。第二,髋部骨折的危害并不在于其骨折本身,而在于其并发症。在髋部骨折之后,患者可能会失去一些下肢活动功能,需要长期卧床休养,而在卧床期间身体缺乏活动,可能会出现压疮、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等,这些并发症均可能会发展为全身感染,也会导致身体多个器官出现衰竭,从而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髋部骨折的治疗原则

髋部骨折虽然很危险,但并不是不可治愈的,因为骨折本身的危险性并不高,危险性高的是髋部骨折的并发症。我们都知道,在身体很多部位出现骨折之后,医生都会建议优先选择保守治疗,即手法恢复之后打上石膏固定,让骨骼慢慢愈合。但是,对于髋部骨折的患者而言,其治疗原则完全相反,需要优先选择手术治疗。在前文中提到,髋部骨折后患者无法下床活动,需要保持较长时间的卧床休养,如果选择保守治疗,患者可能需要长达三个月或以上的卧床时间,而长时间卧床也会增加并发症出现的风险,因此需要优先选择使用手术治疗,尽量缩短患者卧床的时间,患者卧床时间越短,髋部骨折引起并发症的风险也就越小。

对于老年人来说,可能很多人都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再加上身体机能不如从前,手术的风险可能比较高,需要内科、重症监护室、麻醉科、骨科等多个医务人员相互配合完成手术。但是,相比于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的风险一点也没有降低,因为保守治疗虽然免去了外科手术对身体的损害,但是所需的卧床时间更久,患者引起并发症的风险也要更高,这些并发症会增加患者的生命危险。因此,在髋部骨折之后,首选的治疗方式就是手术治疗,尽量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如果患者确实由于多种情况无法接受手术,才会考虑保守治疗。

怎样防止髋部骨折的并发症?

在髋部骨折之后,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需要患者保持一定时间的卧床休养,其中保守治疗卧床所需时间更长,而想要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护理人员和家属需要对并发症进行预防。首先,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家属和护理人员应当在卧床期间定期帮助患者翻身,建议每隔两小时或三小时就翻身一次,不要让患者身体局部皮肤受到太长时间的压迫,防止出现压疮。其次,在卧床期间,家属应帮助患者排痰,引导患者通过咳嗽的方式将痰液排出,必要时可以使用一些吸痰设备,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出现。同时,下肢深静脉血栓也是非常危险的,可能会引起患者出现肺栓塞,增加患者的生命危险。在患者出现下肢肢体活动功能受限后,家属或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者开展一些轻微活动,比如在床上适当活动关节部位,通过局部热敷来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最后,想要防止并发症,对髋部骨折的预防价值要更高,老年人应当注意检查是否存在骨质疏松,并通过补充钙质、补充维生素D、适当活动等方式来防止骨质疏松,在生活中也要小心跌倒,从而预防髋部骨折。

以上就是髋部骨折的相关知识,希望为大家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