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模式提高小学体育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30
/ 2

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模式提高小学体育教学

高亚杰

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二小学  016000

摘要:素质教育在我国教育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已成为教育教学的重点。在小学众多课程中,体育是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石。小学体育教师应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积极响应国家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增强学生健康为目的,以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模式为手段,从而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水平,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模式;提高

一、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意义

小学生对于一切新鲜事物的兴趣热爱,主要就是来源于自身的各种体育活动兴趣爱好。在我国小学生的各种体育活动教学中,教师主要就是遵循各个阶段的小学生自身体育的基本发展特点和学生发展主要规律,创新各种体育活动教学模式。其间,主要以小型运动体育游戏和大型体育比赛的教学活动组织方式等方法来指导完成学生体育教学活动的教学任务。在此期间,有小学生在多个体育教师的积极参与下和引导下,甚至可以做到从一个小型体育运动游戏或一个大型体育比赛中发现问题点并掌握其中的体育基本要领。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获得体育知识可以让他们的自信心倍增,使得我们小学生体育能够做到敢于大胆自主尝试,乐于自主探索不断创新,同时在人与人亲密交流互动中真正的体会到团结合作和公平竞争的意识,而这些社会意识养成进而促使学生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二、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提升体育教学效率

(一)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实施管理过程中,教师一定首先要及时组织展开适龄学生个体学情综合情况调查,因材施教,提升其在体育课堂教学管理中的运动匹配度。根据适龄少年学生的体育运动训练年龄与身体素质,可以将适龄少年学生分成不同几个年龄组别,例如学校可以选择擅长户外跑步或者长跑的适龄少年学生为其中一组,弹跳体育运动训练能力好的适龄少年学生为其中一组,体能较差的适龄少年学生为其中另外一组,然后根据每组适龄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特点,适当结合新的体育教学内容与新的学习运动侧重点,带领每组适龄学生将基础体育运动基础知识彻底打牢后,再进一步努力扎实做好对学生体育运动综合能力的逐步强化提升。

同时,应当在小学生的体育运动学习课程中,增加一些其他体育运动学习球类运动项目内容,如学习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等一些体育学习球类运动,又或者学习踢毽子、健美操等体育运动项目内容。根据每个小学生的不同心理性格特点和不同学习需求,也可以适时增设一些体育课程内容,从小就充分切实培养和激发出小学生在热爱进行各种体育运动方面的一种浓厚兴趣,不断扩大小学生的体育运动内容,发展丰富多元化的教育基础。

(二)教师创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中,教师应该结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对体育课程进行全方面的调整。根据学生的天性,改变以往老旧教学模式,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把学生的兴趣提起来,从而提升体育课程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例如:教师应该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体育教学课程,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增加一些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比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小组合作的模式来加强学生之前的团结协作能力;利用趣味游戏教学增加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同时,教师在课前准备教学计划时,应该通过课堂中的教学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以此达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师在创新教学模式上,可以极大发挥其作用,帮助学生提升动手动脑能力、集中学生注意力、锻炼身体素质等,从而达到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三)善于基于学生生活实际开展体育训练

在小学体育课堂上必然会对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体育训练。倘若教师只是按照体育计划机械地带学生进行各项体育训练,必然会削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不利于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为此,小学体育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方法,善于基于学生生活实际组织学生进行各项体育训练,这样会让学生觉得有熟悉感,容易增加他们的配合度,而且学生在对一些体育知识有所掌握后也可以将其运用在实际的体育锻炼中,使其体育锻炼能力得以提高,使其体育运动素养得以提升。再者,基于学生生活实际开展的体育训练更容易使学生对体育知识有更加准确的理解,使其更愿意听从老师的指导做出更加标准的体育训练动作,使体育训练效果得以提升,达到高质量的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比如长跑就是一个常见的体育训练项目,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长跑训练时,必然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换气的技巧,在开展长跑换气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生活实际对比生活中换气和长跑中的换气,让学生对有一个好的肺活量,对掌握好的换气技巧在长跑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有正确的认识。

(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的同时,应该在评价体系中做到真正的帮助到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由于每个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各不相同,教师在对其管理和评价是不能只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更要注重学生的日常状态。通过了解学生的日常状态并结合课堂表现做出指导和鼓励,不能带着"有色眼镜"来评价学生,防止学生因为教师的评价而产生抵抗情绪。通过鼓励的方式,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对体育学科的兴致,更好的帮助教师顺利开展教学工作。

例如,教师应该在日常体育教学授课的过程中,应该制定相应的制度,在课堂结束前,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做出评价,对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鼓励,但是要教育学生"不能被骄傲遮蔽双眼";对表现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解答课堂中遇到的困难,再给予学生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教师应该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思想深入贯彻到学生的意识中去,让学生在竞赛的过程中互帮互助,使学生对体育课程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互助的品德,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体育教师要更新和完善体育教育教学观念,注重激发小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创新体育教学方式,在丰富体育运动趣味性的同时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引导小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师组织的体育运动训练中,使小学生在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中真正有所得有所获,使小学生身体素养不断提高、良好体育运动习惯不断健全的同时提高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