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影响慢性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02
/ 2

肠道菌群影响慢性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董买芳

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人民医院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 678700

摘要:近年研究发现,肠道微菌群失衡与慢性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有关。在此背景下,本文概述了肠道菌群在慢性丙型肝炎中的作用,探索其内在机制,提出一定的干预措施与治疗策略,总结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研究慢性丙型肝炎的病理机制提供新方向,进一步推动针对该疾病诊疗手段的创新。

关键词:肠道菌群;慢性丙型肝炎;肝脏疾病

慢性丙型肝炎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致的肝脏疾病,以持续的炎性反应为特征。据WHO数据,目前全世界大约有7100万人被丙肝病毒感染,很多患者早期无任何临床表现,最后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该病的流行特点与地域、传播途径及高风险群体有关。肠道菌群主要由细菌、真菌及病毒等组成。研究表明,肠道菌群既参与机体对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也影响着机体的免疫及代谢功能,进而影响机体的整体健康。“肠-肝轴”是调控肠道菌群与肝细胞交互作用的重要机制,肠道菌群的代谢物(如短链脂肪酸)能够经门脉通道进入肝内,对肝细胞的炎性及代谢起到重要作用[1]。肠道屏障是机体抵御外界环境污染的关键,菌群失调会引起肠道通透性增高,加剧肝病进程。因此,研究肠道菌群与慢性丙型肝炎之间的相关性,有助于为临床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一、肠道菌群在慢性丙型肝炎中的作用

肠道菌群失衡是丙肝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肠道菌群失衡不仅影响肠道健康,而且可能对肝脏炎症及纤维化有重要影响。已有研究显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肠道菌群结构与健康人存在明显差异,且部分有益菌下降与肝脏炎症加重密切相关,如乳酸菌、双歧杆菌减少,肠道屏障功能下降,内毒素等有害物质入血,进一步激活肝脏免疫应答,促进炎症发生[2]。某些菌株的改变和慢性丙型肝炎疾病发展也有关联,如粪链球菌等产短链脂肪酸菌,可调控免疫应答及抗炎通路,减轻肝脏损伤。因此,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可能成为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新策略。肠道微生物代谢物在其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短链脂肪酸不仅对肠道健康起到重要作用,而且能影响肝脏的代谢及免疫应答,调控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内毒素在肝脏内蓄积可引起慢性炎症反应,促进肝纤维化。因此,深入研究肠道菌群在慢性丙型肝炎中的作用,或许能为新型治疗方法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二、机制探索

近年发现,肠道菌群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如何将肠道免疫细胞与肝脏免疫反应联系起来,是当前研究热点。肠道免疫细胞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抗体等方式调控机体免疫应答,包括肠相关淋巴组织(GALT)中的T细胞和B细胞,这些免疫细胞不但可以抵御肠道病原体,而且可以影响肝脏的免疫功能,从而促进或者阻止疾病的发展。肠道通透性的变化在慢性丙肝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失衡可引起肠道屏障损伤,导致内毒素及细菌成分入血,激活肝脏免疫系统,启动肝脏炎症反应。这一“肠-肝轴”交互作用可能是慢性丙型肝炎病理机制的新视点。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研究人员开始重视肠道菌群与宿主基因表达的相互关系,特定的肠道菌群可能通过调节信号通路影响宿主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机体的代谢、免疫及炎症反应。这些发现将为阐明慢性丙型肝炎作用机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并为从调控肠道菌群角度来改善肝脏健康等方面提供新思路,有望为防治慢性丙型肝炎开辟新的方向。

三、干预措施与治疗策略

(一)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是防治慢性丙型肝炎的关键,采用益生菌、益生元等策略,不仅可以改善肠道菌群,而且可以促进肝脏的健康。益生菌可以抑制病原菌在肠道的生长,减少炎症,减轻肝脏负担。比如,乳杆菌可以制造乳酸,降低肠内的酸碱度,因此可以抑制病菌的滋生;双歧杆菌能增强肠道屏障功能,降低内源性毒素吸收,减轻炎症反应[3]。益生元可促进肠道益生菌的增殖与代谢活性,改善肠道微环境。低聚果糖、菊粉等益生元具有促进益生菌生长、促进短链脂肪酸生成的作用,既能提供能量,又能调节肠道免疫,减轻全身炎症。从调控肠道菌群平衡入手,应用益生菌、益生元等方法,为防治慢性丙型肝炎提供新思路,改善肠道健康,促进肝功能恢复,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肠道菌群移植

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群落结构与机体免疫应答、肝功能及清除病毒等密切相关。肠道菌群移植(FMT)可重塑患者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肝脏炎症,增强免疫应答,促进病毒清除,是慢性丙型肝炎治疗的新方法,虽然FMT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但其安全性与有效性还有待于严格的临床试验结果验证。前期研究发现FMT可改善CHC患者肝功能及临床症状,但因样本量较小、远期疗效及潜在风险不明[4]。因此,进一步的研究应该集中在FMT的剂量和频率,供者筛选的标准和个体差异等方面,建立标准化的FMT方案。

(三)调整饮食习惯

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结构与肝脏健康关系密切,因此调整膳食结构可有效提高肝功能。膳食纤维是肝脏代谢的重要物质,可减轻肝脏炎症反应,改善肝脏脂肪沉积。高纤维膳食不仅可以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繁殖,而且可以增强肠道屏障功能,降低肠道通透性,减少有害物质进入血液循环的风险。高糖、高脂饮食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衡,有害菌大量繁殖,加重肝脏负担,甚至诱发更严重的肝脏并发症。因此,选择低脂、低糖的饮食,特别是富含抗氧化成分的蔬果,能有效减轻肝脏的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肠道菌群,保护肝脏健康。

四、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肠道菌群在慢性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与病程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不仅影响机体免疫应答,而且可能通过肠-肝轴参与肝病的发生,肠道菌群失衡可加重肝脏炎症反应,进而影响慢性丙型肝炎的发展。未来的研究方向应明确不同菌群对肝病的作用机制,尤其是丙肝,明确特定菌群及其代谢物对肝脏免疫微环境及纤维化形成的影响,从益生菌、益生元及其他干预角度,为慢性丙型肝炎治疗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王美玲,李德伟,吴旭,郭朝阳,赵圣强,王京.丙型肝炎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变化及其致肝损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24,64(15):98-102.

[2]徐翔,秦旨文,郑齐,倪佳丽,罗宝珍,盛国平.乙型肝炎相关慢性肝病与肠道微生态[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4,36(05):598-601+607.

[3]余麟,马月秋,伍晓梅,郭姣姣.肠道菌群失衡在乙型肝炎肝硬化进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24,44(02):84-87+112.

[4]邓辉,张斌,朱彬,迪丽胡玛尔·扎依尔,王伟仙,郭春霞,杨东亮,郑昕,王俊忠,王宝菊.肠道菌群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及相关肝病的研究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2022,38(05):1143-1147.

作者简介:董买芳  女 (1970 11 5)学历:本科  职称:中级  研究方向: 传染病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