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膜肺氧合治疗重症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03
/ 2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重症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效果观察

刘亮亮 王林野*(通讯作者)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北区呼吸与危重医学科(MICU) 100029

【摘要】目的:探究体外肺膜氧合(ECMO)治疗重症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2.05-2023.05,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共计76例。经等量电脑随机法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38例/组。两组患者均接受ECMO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方式干预效果。结果:呼吸功能,护理后,PaCO2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SpO2、PaO2水平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接受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功能,可行。

【关键词】体外肺膜氧合;重症急性呼吸衰竭;护理

重症急性呼吸衰竭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属于急重症,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体外肺膜氧合(ECOM)方式[1]。该治疗方式对于改善患者缺氧情况有显著效果,利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然而,为使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保证,考虑ECMO治疗期间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常规护理更为注重已经出现的病症,无法达到理想护理效果。优质护理可将护理内容细化,给予患者更舒适护理体验。本文针对不同护理方式干预效果进行研究。内容下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2.05-2023.05收治的76例急性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经等量电脑随机法将入组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38例,男女比例20/18,年龄(均值):54-73岁(64.98±3.05)岁。观察组患者38例男女比例19/19,年龄(均值):54-73岁(64.92±3.07)岁。上述基本资料比较P>0.05,可比。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ECMO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

常规护理。护士需给予患者基本健康教育,持续监测患者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患者接受ECMO治疗阶段实施监护。

优质护理。(1)生命体征监护。①体温。因治疗阶段,患者血液经过氧合器而出现温度逐渐降低情况,患者较容易出现寒战,增加耗氧量,受影响引发凝血功能、血流动力学紊乱。故需加强保暖干预,适当加温输注液体,保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并正确使用保温毯等。②循环监护。护士需及时纠正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情况。应使患者平均动脉压在治疗开始时维持>60mmHg,降低心脏负荷,确保脏器血液灌流无异常。③呼吸监护。护士应帮助患者排痰,正确吸痰,避免气道被堵塞。(2)ECMO监护。①流转速度。仪器运作期间,护士需保证流速稳定,当患者氧分压逐渐升高后可逐渐调低流速。②管路监护。由于血液流转时间较长,氧合器上普遍附着有纤维蛋白,导致氧合面积降低。基于此,护士需注意观察患者管路情况及患者膜肺颜色,每隔4h听泵运行声音,方便及时发现运行异常情况并积极纠正。(3)出血护理。受肝素抗凝时间较长影响,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风险较高。护士需指导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并注意观察是否有出血情况出现。(4)感染护理。因ECMO是一种有创治疗,存在感染风险。故,各项护理操作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标准执行,尽量为患者安排单间层流病房。

1.3观察指标

比较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呼吸功能情况,包括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4.0软件对研究数据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对比t进行检验,具可比性标准P<0.05。

2 结果

护理前,2组患者SpO2、PaCO2、PaO2水平差异小(P>0.05)。护理后,PaCO2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SpO2、PaO2水平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 呼吸功能水平对比(±s)

组别

例数

SpO2(%)

PaCO2(mmHg)

PaO2(mmHg)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38

84.15±12.31

97.47±10.02

75.26±10.51

50.02±6.33

53.68±5.71

70.53±8.97

对照组

38

84.09±12.37

92.12±10.13

75.16±10.45

53.84±8.42

53.61±5.84

66.03±6.59

t

-

0.021

2.315

0.042

2.235

0.053

2.492

P

-

0.983

0.023

0.967

0.028

0.958

0.015

3 讨论

呼吸衰竭为临床常见综合征,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肺炎等多种原发病作用下,均有可能引发肺部通气或换气功能障碍情况,导致机体气体交换无法正常进行而严重缺氧,表现为PaO2下降,PaCO2上升,同时会引发一系列生理功能、代谢紊乱、肺栓塞等病症[2]。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近年来临床提出使用ECMO方式治疗呼吸系统疾病。通过建立静脉或动脉通道,在轮泵、离心泵及氧合器干预下,在体外完成静脉血气体交换工作,对含有二氧化碳的血进行氧合清除,再将其输回患者体内,从而实现改善患者缺氧症状的目的,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患者器官功能损伤率。然而,为使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保证,治疗过程中需辅助有效护理措施。以往临床大多使用常规护理,但因其内容较单一导致护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细化护理内容,给予患者密切生命体征监测,加强治疗阶段监护、并发症护理等

[3]。结果表明,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呼吸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表示与常规护理方式相比,优质护理优势更加突出。

综上,在急性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接受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同时采取优质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具有较高使用价值,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杨硕.程序化路径护理在ECMO救治重症肺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 临床护理杂志,2022,21(3):25-28.

[2]刘素云,杨起,张委威.集束化护理干预对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俯卧位通气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临床新医学,2023,16(1):88-91

[3]姬银平.基于外周灌注指数的针对性护理在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学,2022,46(3):366-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