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焦虑症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05
/ 2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焦虑症的疗效观察

陈大松

城口县精神卫生中心  重庆市城口县   405900

摘要:目的:研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焦虑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40)实施帕罗西治疗,观察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通过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以及抑郁评分;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焦虑以及抑郁评分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焦虑症患者通过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可提升其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艾司西酞普兰;焦虑症;临床疗效

焦虑症属于临床中常发的精神障碍性疾病,该病的患病率正处于逐年提升的状态,焦虑症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持续性产生焦虑反应,此类患者常表现为紧张、不安、心悸、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患者,可能会使患者产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甚至会有癌变的可能,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临床中通常会应用安定类药物以及抗抑郁类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安定类药物的起效速度快,起到良好的抗焦虑效果,但安定类药物的药效持续时间较短,患者容易对药物产生依赖性,不推荐长时间服用。有研究发现[1]:帕罗西汀能够给患者带来良好的抗抑郁以及抗焦虑作用,但焦虑症患者的病因相对复杂,单纯给予患者帕罗西汀治疗,效果欠佳。有研究发现[1]:艾司西酞普兰对于焦虑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本文旨在分析艾司西酞普兰对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现做出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焦虑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40)实施帕罗西治疗,年龄25-61岁,平均年龄为(40.45±4.85)岁,男性:女性为:22:18,病程1—3年,平均病程为(1.89±0.25)年,观察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通过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年龄23-63岁,平均年龄为(40.58±4.93)岁,男性:女性为:23:17,病程1—3年,平均病程为(1.84±0.24)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焦虑症;②通过焦虑自评量表评估其焦虑评分≥14分;③病程在6个月及以上,且首次发病;④在本研究开展前半个月内未采取其他药物治疗;⑤临床资料完整;⑥认知功能、智力以及表达能力正常;

排除标准:①伴癫痫以及青光眼患者;②伴继发性焦虑;③对本次用药存在过敏史;④伴重度肌无力;⑤伴精神分裂症等其他相关精神疾病;⑥处于哺乳期以及妊娠期女性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单纯应用帕罗西汀治疗:口服,首周服用剂量为每天20mg,第二周后根据病情的变化情况,逐渐增加药物至每天30-50mg,最大剂量不可超过每天50mg,持续用药60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通过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早期用量为5mg/d,持续用药一周,然后以患者对于药物的耐受情况为根据,增加药物用量至10mg/d,持续用药一周后,再次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增加用量为20mg/d,持续用药60d。

1.3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后焦虑以及抑郁评分对比;

②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其中均数+标准差符合正态分布,以(±s)用来表示计量资料,通过计算t值进行验算,率(%)用来表示计数资料,通过计算X2进行验算。

  1. 结果

2.1治疗前后焦虑以及抑郁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焦虑以及抑郁评分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40

66.85±4.69

31.32±2.01

57.68±4.16

40.25±2.03

对照组

40

67.03±4.35

48.26±3.73

57.19±4.03

49.38±2.65

t

-

0.178

25.286

0.535

17.298

P

-

0.859

0.000

0.594

0.000

2.2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40

30

8

2

38(95.0)

对照组

40

24

6

10

30(75.0)

X2

-

-

-

-

6.275

P

-

-

-

-

0.012

  1. 讨论

焦虑症指的是人们对于未来事物的价值形成的严重性恶化趋势产生的一系列情感反应。近些年来,人们承受着来自于各个方面的压力,导致焦虑症的发病率逐年提升,并且焦虑症的发病人群越来越年轻。患者发生焦虑症后,其会出现紧张、焦虑、抑郁、不安等负面情绪,少数患者还会产生心悸、出汗、手抖等神经功能症状[2]。对于焦虑症,临床中通常会通过药物疗法治疗患者,可应用的药物种类较多,其作用机制各不相同,那么,如何选择具有强烈针对性、用药安全性高的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是医患中共同关注的问题。

艾司西酞普兰能够和患者机体中的5-HT能神经突触前膜5-HT转运体蛋白发生结合,对G-HT的再摄取产生抑制作用,发挥抗焦虑反应,与此同时,5-HT转运体蛋白可结合基本位点以及异构位点,前者亲和力较高,增强对5-HT再摄取的抑制作用,后者异构位点的亲和力更弱,能够对基本位点、配体进行调节,使亲和性降低,抑制突触间隙5-HT的回收,从而使患者的抗焦虑效果进一步增强[3]。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焦虑症患者通过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可改善其焦虑以及抑郁程度,提升其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艳艳.认知行为干预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焦虑症的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0, 31(17):2814-2815.

[2]贾建磊.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伴发焦虑症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 2023, 39(1):36-38.

[3]付艳梅,陈开华,李昱.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2(002):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