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性与中国诗学的“互识、互证、互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6-16
/ 1
互文性理论与中国诗学互文修辞两个概念在名称和内涵上存在差异,但其内在诗学精神是相通的。本文从"意义生成方式"、"言语生成方式"、"话语阐释方式"三方面阐述互文性理论与中国诗学的"互识、互证、互补"。互文性理论与中国诗学一系列概念可以互为他者、互为参照,以彰显各自的优势,弥补对方之不足。在进行比较时,应把这些概念还原到当时的社会历史语境和文化传统中去辨识考证。互文性理论研究不应该停留在以识别文本互文符号指涉现象阶段的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维度,而应该通过分析其意义、言语生成方式和话语阐释方式,来研究作品的艺术价值和互文指涉间的动态变量关系,以及互文效果的有效性等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