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术中使用升压药物的情况,了解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患者全麻过程中丙泊酚或七氟醚维持麻醉对患者血压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急诊行颅内血肿清除术214例TBI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麻醉维持药物不同分为丙泊酚组(120例)和七氟醚组(94例),因两组基线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重新分组,比较两组之间升压药物使用是否存在差异。将术中是否使用升压药物作为结局变量,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中使用升压药物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丙泊酚或七氟醚维持麻醉时术中使用升压药物的风险。结果两组TBI患者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1∶1)重新分组后,每组为84例。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 GCS)、入院诊断(硬膜下血肿)、麻醉方式、麻醉时间、手术方式(去骨瓣减压)、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和输液量等均与术中升压药物使用有关(P<0.05);无论是否校正混杂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均显示丙泊酚麻醉维持术中升压药物使用概率低[比值比(odds ratio, OR)0.40,95%CI 0.16~0.97,P=0.042]。结论急诊TBI患者手术时,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术中使用升压药物的可能性更大,更不易维持循环稳定,提示术中需注意发生低血压。

  • 标签: 颅脑创伤 麻醉,全身 丙泊酚 七氟醚 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丙泊酚或七氟醚维持麻醉对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患者住院期间生存率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 GO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9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在丙泊酚或七氟醚维持麻醉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TBI患者244例(丙泊酚组138例,七氟醚组106例)。收集两组人口学资料及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丙泊酚或七氟醚维持麻醉对TBI患者住院期间生存率及GOS不良转归率的影响。结果与丙泊酚组比较,七氟醚组患者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较低,七氟醚组行去骨瓣减压术的患者较多,术中失血量较多,GOS不良转归率较高(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TBI患者年龄、入院诊断(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弥漫性脑肿胀及脑挫裂伤)、入院GCS、入院颅脑CT基底池受压及中线移位程度、入院瞳孔反应、手术方式及术中液体出入量(晶体液、胶体液、自体血、异体红细胞、异体血浆、失血量及尿量)与患者住院期间生存率及GOS不良转归率密切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龄、性别、BMI、入院诊断、GCS、入院颅脑CT所示基底池受压和中线移位情况、入院瞳孔反应、手术方式、术中液体出入量等混杂因素后,丙泊酚组与七氟醚组间住院期间生存率[比值比(odds ratio, OR)=2.02, 95%CI 0.81~5.02, P=0.13]、GOS不良转归率(OR=1.50, 95%CI 0.72~3.13, P=0.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丙泊酚维持麻醉比较,七氟醚维持麻醉对TBI患者术后转归无不良影响,七氟醚与丙泊酚一样可安全地用于TBI患者。

  • 标签: 二异丙酚 七氟醚 颅脑创伤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复合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血管内治疗)术后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18年7月在北京天坛医院经复合手术行颈动脉血运重建的53例患者临床资料,从病历系统中获取个人基本信息、手术时长、术中麻醉管理、术后并发症、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长、住院费用等相关信息;主要结局指标采用复合终点指标,即发生术后任何一种重要器官并发症,次要结局指标为住院时长、ICU停留时间、住院费用。应用易侕统计软件与R软件对术后并发症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颈动脉血运重建成功率94.3%。术后10例(18.87%)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4例(7.55%)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2例(3.77%)发生心脏并发症,1例(1.89%)出现肾脏并发症,合计13例(24.53%)患者发生术后重要器官并发症。术后并发症组患者年龄[中位数,67.0(63.0,76.0)岁]显著高于无术后并发症组[61.0(55.0,66.5)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对术后重要器官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可能影响患者术后重要器官并发症的发生率(P=0.010),比值比(odds ratio,OR)=1.13(95%CI 1.03~1.24)。调整混杂因素后,全凭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TIVA)组中年龄是术后重要器官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0,95%CI 1.02~1.42),而静吸复合麻醉组中年龄不影响术后重要器官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经复合手术平台行颈动脉血运重建具有较高的成功率,TIVA时年龄是术后重要器官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静吸复合麻醉时年龄不影响术后重要器官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患者EV1000血流动力学指标与住院转归的相关性,了解TBI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特点及EV1000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8年2月—2019年12月于全身麻醉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的TBI患者35例。根据去骨瓣前后(分别用0、1表示,将0、1置于相应血流动力学指标后以区分)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将患者分为MAP低常组与MAP正常组、心率(heart rate, HR)高常组与HR正常组、心指数(cardiac index, CI)低常组与CI正常组、每搏量指数(stroke volume index, SVI)低常组与SVI正常组、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 SVRI)低常组与SVRI正常组,分别分析去骨瓣前后不同血流动力学指标不同分组间患者入院及出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ore, GCS)的差异。单因素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入院及出院GCS的相关性。结果去骨瓣前,各指标的不同分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G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P0低常组与MAP0正常组、CI0低常组与CI0正常组、SVRI0低常组与SVRI0正常组出院G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R0高常组出院GCS低于HR0正常组(P<0.05),SVI0低常组出院GCS低于SVI0正常组(P<0.05)。去骨瓣后,各指标不同分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P1低常组与MAP1正常组、HR1高常组与HR1正常组、SVRI1低常组与SVRI1正常组患者入院G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1低常组入院、出院GCS低于CI1正常组(P<0.05),SVI1低常组入院、出院GCS低于SVI1正常组(P<0.05),HR1高常组出院GCS低于HR1正常组(P<0.05)。MAP1低常组与MAP1正常组、SVRI1低常组与SVRI1正常组出院G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整性别、年龄后,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去骨瓣前各血流动力学指标是否异常与患者入院GCS无关联;去骨瓣前HR升高和SVI降低与患者出院GCS降低有关,HR高常组和SVI低常组出院GCS分别低于相应指标正常组3.76分、2.73分(P<0.05);去骨瓣后SVI降低与患者入院GCS低有关,SVI低常组患者入院GCS低于正常组3.09分(P<0.05)。去骨瓣后HR升高、CI降低和SVI降低与患者出院GCS低有关,HR高常组、CI低常组、SVI低常组患者出院GCS分别低于相应指标正常组3.77分、3.14分、4.52分(P<0.05)。结论TBI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个体差异大,变化复杂。术中高HR、低SVI及去骨瓣后低CI与患者住院期间转归存在相关性,提示EV1000血流动力学监测对TBI患者很必要。

  • 标签: 颅脑损伤 术中监测 血流动力学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 简介:数学活动课上,李老师给我们出了这样一道题:一块长方形菜地的长是900米,宽是500米,如果延长它的宽,使它成为一块正方形地,现在菜地的面积比原来菜地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公顷?

  • 标签: 动脑 解法 数学活动课 面积比 长方形 正方形
  • 简介:滚动轴承以点接触或线接触的形式,长期在高的交变接触应力作用下工作。由于轴承的结构特点和工作条件要求,轴承材料必须具备高的硬度、耐磨性、接触疲劳强度、弹性极限、良好的冲击韧性、断裂韧性、尺寸稳定性、防锈性能和冷热加工性能等。机械设备的精度、寿命和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轴承的质量。作为各种机械运动的支承,轴承的工作环境可能是超高温、超低温、强腐蚀,也可能是强冲击、

  • 标签: 滚动轴承 点接触 线接触 接触疲劳 接触应力 机械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