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人体暴露于电离辐射后会引发各个组织器官的损伤,其中,皮肤是人体最先暴露于射线的器官,其损伤的机制和治疗是研究的热点。放射皮肤损伤(RISI)最常见于放疗后,还可见于核工业生产、放射实验室和工业探伤等意外核事故。RISI形成后影响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严重者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然而,到目前为止,对于RISI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笔者回顾归纳总结了RISI的治疗方法,旨在为临床治疗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辐射损伤 皮肤 放射性皮炎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离辐射对皮肤细胞铁死亡的影响以及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Fer-1)对受照射皮肤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为检测Fer-1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辐照后的影响,按照射与给药方式分为对照组、Fer-1组、单纯照射组、照射+Fer-1组。采用CCK-8法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检测X射线照射以及Fer-1处理对HaCaT细胞存活和细胞死亡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X射线照射以及Fer-1处理后对HaCaT细胞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利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X射线照射以及Fer-1处理对HaCaT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X射线照射以及Fer-1处理对铁死亡相关蛋白ACSL4和GPX4表达的影响。结果单纯照射组经不同剂量的X射线照射后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t=5.63、8.74,P<0.05),LDH的释放明显增加(t=3.98、5.08、9.27,P<0.05),Fer-1能够提高受照射皮肤细胞存活率(t=5.79,P<0.05),降低LDH的释放量(t=12.36、11.96、18.13、9.96,P<0.05)。单纯照射组经10 Gy的X射线照射后细胞的脂质过氧化水平明显升高(t=9.59,P<0.05),克隆存活能力明显减弱(t=4.26,P<0.05),而Fer-1能够降低X射线照射引起的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升高(t=6.48、17.04,P<0.05),增加受照射皮肤细胞的克隆存活能力(t=3.96,P<0.05)。10 Gy的X射线照射会导致ACSL4表达水平的升高和GPX4的表达水平的降低,而Fer-1的治疗能促进ACSL4和GPX4的表达水平恢复正常(t=5.23、7.16、4.78、8.29、6.43,P<0.05)。结论铁死亡抑制剂Fer-1在细胞水平上能够通过抑制电离辐射后铁死亡的发生而保护皮肤细胞,为放射皮肤损伤的防护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 标签: 电离辐射 皮肤 铁死亡 Ferrostatin-1 辐射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穿支皮瓣在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创面美容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描述研究。纳入2016年2月—2021年2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溧阳市人民医院整形外科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面部缺损患者50例,其中男20例、女30例,年龄38~95岁。肿瘤切除后,面部皮肤缺损1.5 cm×1.5 cm~3.5 cm×7.5 cm。根据患者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面部缺损的大小、位置与形状,设计推进、旋转、螺旋桨等多种面部穿支皮瓣进行创面修复。皮瓣面积1.5 cm×1.0 cm~ 12.0 cm×6.0 cm;蒂部穿支血管直径在0.3~3.0 mm,其中2例蒂部为穿支血管束。术后观察皮瓣存活情况,同时对并发症予以对症处理;术后对皮瓣色泽、修复后功能、美观度及复发情况进行随访,评价其创面修复效果。结果本组5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49例皮瓣一期愈合;1例术后皮瓣淤血,予针刺放血、局部按摩治疗,1周后好转,伤口延迟愈合。供区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 ~24个月,皮瓣的质地、颜色和触感与周围皮肤相一致,供区瘢痕不明显,50例患者对术后皮瓣供区与受区功能及外形均满意。结论采用穿支皮瓣对面部恶性肿瘤切除后面部缺损进行修复,是一种安全、可靠的修复方式,对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创面的美容修复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修复外科手术 面部肿瘤 穿支皮瓣 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