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马君武以德国工科大学模式为样板,通过对德国科学与文化思想的接触及传播,形成了自己的办学思想并进行积极的办学实践。他认为大学要培养:养成团体的生活、为科学之研究、努力工作的技能、训练战斗本领的人才。他主张院系设置面向当地社会建设,学程安排突出实用性,添置仪器设备以培养动手能力。设立工场、林场和实验室以加强技术操作,注重科学研究并推广应用技术。研究马君武对德国工科大学模式的移植,是关注德国高等教育下多种模式的重要体现,这对深化德国高等教育对中国高教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马君武 德国工科大学模式 柏林工业大学 广西大学
  • 简介:德国工科大学的博士生培养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了改革,并形成了若干显著特征:强调既"专"又"博"的培养目标;纯粹科学与应用科学并重;加强跨学科研究应对全球化挑战。我国工科院校应该借鉴德国工科大学的博士生教育特色,树立起"登高见博"的博士生培养理念,在坚持特色中实现纯粹科学与应用科学的结合,并加强跨学科研究,从而达到提升博士生教育质量的目的。

  • 标签: 德国工科大学 博士生教育 跨学科 全球化
  • 简介:任鸿隽作为"中国现代科学事业的拓荒者",秉持科技救国理念,出任四川大学校长,革新校政,形成了五大"道":造成"国士"的育人之道、注重效率的管理之道、面向"应用"的服务之道、"汇通内外"的开放之道、"三位一体"的和谐之道,对当今高等教育改革有借鉴之策。

  • 标签: 任鸿隽 四川大学 校长 办学之道 科技救国
  • 简介:德国研究型大学不能满足工业化的要求,这为工科大学登上德国高等教育舞台提供了"契机"。文章通过对工科大学发展轨迹的梳理,论述其发展过程的特点,即工业化的外在助推,工商官员的改革推进,工科大学的"内在自觉",多方力量的商议妥协。德国工科大学具备如下4个显著特征:系科设立与工业化的适切性,课程内容与工商界的紧密性,科学研究与技术研究相结合,政府、社会和学校三方互动。它为工业化培养了大批高级技术人才,拓展了德国大学模式,成为大学模式多元发展的范本。

  • 标签: 柏林大学 工科大学 大学模式 技术研究 德国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