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根治术后伴排尿异常患者膀胱功能的尿动力学特点。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符合术前纳入标准且临床分期为ⅠB~ⅡA期子宫颈癌患者84例。所有纳入病例均接受子宫颈癌根治术治疗,于术前1周内、术后6个月时行尿动力学检测,观察评估手术前后患者的膀胱功能状态并分析其尿动力检查结果特点。结果所有患者中有58例患者根治术后伴排尿异常表现,26例无排尿异常表现,两种不同表现的患者之间年龄、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其中根治术后伴排尿异常的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症状的排尿异常,包括排尿困难(55%)、尿频伴排尿不尽感(34%)、压力性尿失禁(7%)、急迫性尿失禁(4%)。根治术后无排尿异常患者中仅有1例表现为尿动力学检查异常(膀胱感觉异常),术后无排尿异常患者手术前后的尿动力检查结果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子宫颈癌根治术后伴排尿异常的病例中,43例(74%)膀胱功能障碍患者术前排尿模式正常而术后排尿异常需借助腹压。所有根治术后伴排尿异常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排尿量、尿流时间、达峰时间、膀胱残余尿量、最大逼尿肌收缩压、膀胱顺应性、正常尿意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道压力、最大尿道闭合压和功能性尿道长度分别为(12.9±10.3)ml/s、(6.0±4.2)ml/s、(148.0±36.8)ml、(32.9±22.1)s、(11.4±5.0)s、(260.2±219.2)ml、(12.1±8.9)cm H2O(1 cmH2O=0.098 kPa)、(16.1±4.3)ml/cm H2O、(354.5±204.3)ml、(587.4±152.5)ml、(97.6±33.1)cm H2O、(89.9±36.4)cm H2O、(29.6±6.5)mm;而术前1周相应各值分别为(25.1±11.4)ml/s、(11.38±6.6)ml/s、(318.6±96.4)ml、(29.2±18.5)s、(6.7±3.9)s、(29.9±21.5)ml、(31.87±21.43)cm H2O、(78.1±33.9)ml/cm H2O、(258.2±185.5)ml、(335.1±124.9)ml、(96.4±33.9)cm H2O、(88.5±35.2)cm H2O、(37.16±7.24)mm。子宫颈癌根治术后伴排尿异常患者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排尿量、最大逼尿肌收缩压、膀胱顺应性、功能性尿道长度明显低于术前,而正常尿意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容量、达峰时间、膀胱残余尿量高于术前(P<0.05)。另外,尿流时间、最大尿道压力和最大尿道闭合压术前术后并无明显差别。此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无排尿异常患者与伴排尿异常患者两者之间术前尿动力结果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两者术后尿动力结果比较其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之间、不同病理类型之间排尿异常情况及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颈癌根治术后伴排尿异常患者的尿动力特点主要表现为膀胱感觉功能减退和逼尿肌功能异常,而尿动力学检查可提供客观的临床指标进行早期诊断。

  • 标签: 子宫颈癌 膀胱 尿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家庭尿流检查(home-uroflowmetry,HUF)评估原发性夜间遗尿(primary nocturnal enuresis,PNE)的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的41例按照要求完成门诊尿流率检查(office-uroflowmetry,OUF)和48 h HUF的患儿。其中,男23例,年龄为(7. 3±2. 0)岁,范围为5~13岁,遗尿次数为2~7次/周;女18例,年龄为(7. 7±2. 3)岁,范围为5~14岁,遗尿次数为1~7次/周。分别记录患儿的排尿量(voided volume,VV)、最大尿流率(maximum urine flow rate,Qmax)、平均尿流率(average urine flow rate,Qave)、排尿时间(voiding time,VT)和尿流曲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OUF和48 h HUF分别记录到41次和568次(包括30次VV<50. 0 ml不能纳入统计分析)排尿。48 h HUF记录到的PNE患儿24 h排尿频率、夜间排尿频率、24 h VV和夜间尿量分别为(6. 9±1. 5)次、(1. 1±0. 5)次、(1 098. 1±163. 7) ml和(289. 6± 87. 2) ml。48 h HUF与OUF测得的VV为(163. 5±33. 0) ml比(209. 2±61. 7) 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01);Qmax为(19. 0±3. 2)ml/s比(20. 6±4. 5)ml /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01);Qave为(9. 3±1. 9)ml/s比(10. 3±2. 7)ml/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01);VT为(17. 9±3. 1) s比(20. 9±4. 6) 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01)。Altman-Bland分析显示VV、Qmax、Qave和VT分别仅有13/41、20/41、29/41和16/41的点位于临床可接受界限内,一致性差。对尿流曲线进行分析发现,OUF中Staccato尿流曲线发生率明显高于HUF (19. 5%比6. 3%)。结论HUF的结果更加符合患儿的生理状态,更加真实可靠,在条件允许情况下优先选取HUF评估PNE患儿膀胱功能。

  • 标签: 遗尿 家庭尿流率检查 门诊尿流率检查 儿童 膀胱功能
  • 作者: 陈燕 马源 何育霖 刘二鹏 邢栋 杨兴欢 朱文 王庆伟 窦启锋 张会清 文建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15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0年第17期
  • 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尿动力学中心&泌尿外科 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450052,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河南 卫辉 453100,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尿动力学中心&泌尿外科 450052;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河南 卫辉 4531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神经双侧离断神经源膀胱(NB)幼鼠模型的膀胱形态结构功能变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方法选取SD雌性幼鼠64只,其中32只行L6+S1神经双侧离断建立NB模型,32只行假手术作为对照。神经离断和假手术3、6、12、24周后行膀胱测压检查。收集对应膀胱组织行马松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分析胶原纤维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TGF-β1、Smad2、Smad6蛋白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TGF-β1受体Ⅰ的蛋白水平变化。结果各NB神经离断组膀胱不稳定,存在膀胱漏尿点压(BLPP),膀胱无明显排尿收缩压;神经离断3、6、12周和24周鼠的膀胱基础压(22.10±2.51)、(18.20±1.52)、(31.20±2.82)、(41.10±3.41) cmH2O(1 cmH2O=0.098 kPa)和膀胱容量(22.30±1.72)、(49.10±5.54)、(30.30±2.68)、(13.50±1.52) mL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3.51±0.45) cmH2O和(0.52±0.04)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神经离断组膀胱组织横切面大小为先增大(3、6周)后变小挛缩(12、24周),膀胱壁厚度先变薄(3、6周)后增厚(12、24周);膀胱质量随离断时间持续增加。马松染色结果显示,神经离断大鼠的膀胱壁中正常纤维结缔组织逐渐紊乱,膀胱壁分层结构逐渐解体,平滑肌肥大增厚,肌间胶原纤维逐渐增多,染色变深。天狼猩红检测示神经离断24周的膀胱组织中Ⅲ型胶原纤维明显增多,Ⅲ型/Ⅰ型胶原纤维比例(3.14±0.71)明显高于对应的假手术组(0.88±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8,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神经离断膀胱组织中TGF-β1和Smad2表达随着离断时间逐渐升高,通路抑制性蛋白Smad6随离断时间逐渐降低。Western blot显示TGF-β1受体Ⅰ蛋白水平在12、24周的表达分别高于对应的假手术组1.3、1.6倍(t=6.06、14.45,均P<0.01)。结论脊神经双侧离断导致的幼鼠NB,收缩功能瘫痪,膀胱内压逐渐增高,膀胱正常结构逐渐解体,膀胱纤维化通路TGF-β1/Smads信号通路逐渐激活,小儿NB发展的过程为膀胱纤维化,临床治疗小儿NB应尽早预防膀胱纤维化。

  • 标签: 神经源性膀胱 纤维化 膀胱测压 转化生长因子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