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门诊焦障碍虑患者处方特征。方法:抽取本院2022年 7月至10月焦虑障碍处方1248张,对其处方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男 417例,女831 例,女性患者是男性的2倍。老年患者占比31.41%。使用了新型抗抑郁药有932张,尤以SSRIs和SNRIs突出。单用苯二氮卓类46张,5-HT1A受体激动剂未见单用。新型抗精神病药使用频率为6.25%。结论:SSRIs和SNRIs为我院焦虑障碍治疗一线用药,苯二氮卓类和5-HT1A受体激动剂为二线辅助用药,新型抗精神病药也有一定应用。

  • 标签: 焦虑障碍 抗焦虑药 处方分析
  • 简介:权力制约和监督理论具有四种基本范式:“以道德制约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和“以法律制约权力”。透过这些理论视角观察我国公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现状,发现主要存在认知性、操作性、体制性和机制性四大障碍亟待解决。为此,以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提升官德素质,完善分权制衡的权力运行模式,动员公民社会的监督力量,健全法治化的权力制约机制,将是进一步加强对公权力制约监督的主要途径。

  • 标签: 公共权力 制约监督 障碍 途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基莲心碱对七氟烷麻醉后大鼠认知障碍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7月将45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甲基莲心碱组,每组15只。模型组和甲基莲心碱组大鼠七氟烷麻醉3 h后自然苏醒,对照组不做处理。甲基莲心碱组大鼠在麻醉之前给予腹腔注射甲基莲心碱5 mg/kg,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经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干预24 h,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3组大鼠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变化;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分析3组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水平;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分析3组大鼠脑组织中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和Caspase-9 mRNA表达水平。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结果甲基莲心碱组大鼠逃避潜伏期[(7.95±1.89) s]低于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12.25±2.78) s],而穿台指数(4.98±1.03)高于模型组穿台指数(3.01±0.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03,P<0.05;t=1.895,P<0.05)。甲基莲心碱组大鼠血清丙二醛(MDA)水平[(8.20±1.21)μmol/L]低于模型组血清MDA水平[(13.19±1.59)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08,P<0.05)。甲基莲心碱组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410.43±60.12) U/ml]高于模型组血清SOD水平[(321.10±50.21) 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1,P<0.05)。甲基莲心碱组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比例[(5.01±1.21)%]低于模型组脑组织细胞凋亡比例[(9.10±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09,P<0.05)。甲基莲心碱组大鼠脑组织Caspase-3和Caspase-9 mRNA表达水平(1.39±0.15、1.52±0.19)低于模型组脑组织Caspase-3和Caspase-9 mRNA表达水平(1.98±0.23、2.42±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1,P<0.05;t=1.592,P<0.05)。结论甲基莲心碱通过下调氧化应激反应,显著缓解了七氟烷麻醉所致大鼠认知障碍

  • 标签: 甲基莲心碱 氧化应激 七氟烷 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单次间歇性θ短阵脉冲刺激(intermittent theta-burst stimulation,iTBS)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脑电功能连接的影响。方法2020年7~11月选取MCI患者40例,随机分为iTBS真刺激组和iTBS假刺激组,每组20例。iTBS作用靶点为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基线期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进行评估。在两组单次干预前后,分别采集5 min静息态脑电图(resting-state electroencephalography,rsEEG),计算脑电功能连接的相位延迟指数(phase lag index,PLI),并绘制功能连接矩阵图。统计分析使用SPSS 26.0软件。数据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MoCA、MMSE、ADL、HAMD和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TBS真刺激组中,与治疗前[0.140(0.133,0.144)]相比,治疗后β频段PLI[0.146(0.136,0.167)]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I增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中央区(C3/C4-T7/T8)。iTBS真刺激组iTBS治疗后α频段PLI[0.286(0.241,0.359)]与iTBS治疗前[0.251(0.232,0.299)]相比有增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iTBS可使MCI患者脑电功能连接增加,iTBS作用于左侧DLPFC可以有效地调节MCI患者的脑电功能连接,这可能揭示了iTBS改善MCI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机制。

  • 标签: 间歇性θ短阵脉冲刺激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功能连接 相位延迟指数 背外侧前额叶皮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