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椎板回植成形术对于脊柱椎管内肿瘤患者是一种可选择的术式。与椎板全切术比较,椎板回植成形术理论上的优势包括骨量丢失少、术后脊柱畸形率低等。然而,早年部分文献报导其相较于椎板全切术的优势并不明显。近年来随着手术器械和手术理念的不断革新,改良的椎板回植成形术有效率显著增加、并发症显著减少。本文将介绍目前常用的椎板回植成形术治疗脊柱椎管内肿瘤的各类改良术式及疗效。

  • 标签: 椎板回植成形术 椎板全切术 脊柱椎管内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超高龄人群(年龄≥80岁)脊柱与髋部骨密度(BMD)差异,分析不同部位BMD在超高龄髋部骨折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22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超高龄髋部骨折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中心超高龄体检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通过组间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测量得到的脊柱和髋部BMD差异;通过组内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自身脊柱与髋部BMD的差异。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腰3椎体(L3)[(-2.7±1.5)比(-1.8±2.2),t=-2.275,P<0.05]、腰4椎体(L4)[(-2.4±1.5)比(-1.6±2.1),t=-2.137,P<0.05]、腰1~4椎体整体值(L1~4)[(-2.7±1.4)比(-2.0±1.9),t=-2.023,P<0.05]以及全髋部(TH)[(-3.0±1.1)比(-2.2±1.3),t=-2.618,P<0.05]BMD均低于对照组。组内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L1 BMD低于TH BMD[(-3.630±1.209)比(-3.040±1.147),t=-2.313,P<0.05],对照组患者L3[(-1.753±2.249)比(-2.647±0.986),t=3.306,P<0.05]、L4[(-1.527±1.999)比(-2.647±0.986),t=4.830,P<0.05]及L1~4[(-2.183±1.828)比(-2.647±0.986),t=2.340,P<0.05]BMD均高于股骨颈(FN)BMD,L4 BMD高于TH BMD[(-1.527±1.999)比(-2.165±1.255),t=3.046,P<0.01]。结论超高龄髋部骨折患者腰椎部分节段和髋部BMD与同龄未骨折人群相比存在差异,该差异对超高龄人群髋部骨折风险预测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超高龄人群 骨质疏松性骨折 髋部骨折 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与玻璃酸钠(SH)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符合纳排标准的KOA患者61例,按治疗方式分PRP组30例和SH组31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关节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评估PRP与SH对不同KOA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样本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PRP组治疗4周后WOMAC评分低于治疗前[(76.8±12.1)分比(58.0±14.8)分,t=20.863,P<0.05],治疗4周后VAS评分低于治疗前[(6.0±0.9)分比(4.2±1.1)分,t=48.694,P<0.05];SH组治疗4周后WOMAC评分低于治疗前[(77.4±9.2)分比(65.6±9.5)分,t=20.565,P<0.05],治疗4周后VAS评分低于治疗前[(6.4±0.7)分比(5.1±0.6)分,t=11.180,P<0.05]。PRP组治疗4周后WOMAC评分低于SH组[(58.0±14.8)分比(65.6±9.5)分,t=2.380,P<0.05];PRP组治疗4周后VAS评分低于SH组[(4.2±1.1)分比(5.1±0.6)分,t=3.969,P<0.05]。PRP组治疗4周后IL-6水平低于治疗前[(19.06±1.11) pg/ml比(0.51±0.04) pg/ml,t=91.595,P<0.05],治疗4周后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1.97±0.17) pg/ml比(0.51±0.04) pg/ml,t=48.694,P<0.05];SH组治疗4周后IL-6水平低于治疗前[(18.81±1.07) pg/ml比(7.09±0.72) pg/ml,t=57.212,P<0.05],SH组治疗4周后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2.02±0.19) pg/ml比(0.73±0.05) pg/ml,t=36.449,P<0.05]。PRP组治疗4周后IL-6水平低于SH组[(0.51±0.04) pg/ml比(7.09±0.72) pg/ml,t=0.899,P<0.05];PRP组治疗4周后TNF-α水平低于SH组[(0.51±0.04) pg/ml比(0.73±0.05) pg/ml,t=19.108,P<0.05]。结论PRP与SH对KOA的治疗均有效果,且PRP效果优于SH。

  • 标签: 富血小板血浆 玻璃酸钠 膝骨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系统(Zero-P)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4年4月—2018年4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行手术治疗的32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36~63岁。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采用颈椎前路Zero-P固定融合术16例为Zero-P组,采用传统Cage联合钛板内固定融合术16例为Cage组。2组患者观察对比指标:(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2)术前及术后神经功能情况,包括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法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3)术后影像学观察,包括植骨融合情况、内固定情况、椎间隙高度、颈椎生理曲度;(4)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伤口Ⅰ/甲愈合。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变累及节段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Zero-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75.1±6.0)min,明显少于Cage组的(90.6±8.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5,P<0.001);2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P=0.698)。(2)患者术后均获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均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NDI评分、JOA评分及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2组间各时间点的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术后6个月随访时2组患者均达到椎间植骨区骨性融合,融合率达100%。Zero-P组患者的Zero-P融合器未发生松动、滑脱或断裂,椎体未发生骨折。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Zero-P组椎间隙高度分别为(7.93±1.29)、(7.61±1.36)mm,Cage组分别为(7.93±1.29)、(7.80±1.25)mm,2组Cobb角分别为19.49°±3.61°和19.40°±3.67°、19.89°±3.82°和19.86°±3.77°,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脑脊液外漏、声音嘶哑、饮水呛咳、伤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2组术后不同时间点吞咽困难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Zero-P组的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为6.3%(2/32),明显低于Cage组的28.1%(9/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P=0.020)。结论与传统Cage联合钛板内固定融合术相比,Zero-P技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获得同样的临床效果,且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能有效降低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更具有优势。

  • 标签: 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 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小RNA(miR)-23a-3p通过调控Runx2基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患者及正常的女性志愿者各30例,检测两组血清中miR-23a-3p表达水平。建立雌性小鼠骨质疏松模型后提取BMSCs,将miR-23a-3p inhibitor和miR-阴性对照(NC)分别转染入BMSCs,检测miR-23a-3p表达水平,同时检测成骨基因Runx2、骨钙素(OCN)、Ⅰ型胶原(Collagen Ⅰ)信使RNA(mRN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内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培养HEK293细胞,将miR-23a-3p模拟物和miR-NC分别于野生型Runx2 3’端非编码区(3’UTR)(WT)或突变型Runx2 3’UTR(Mut)重组质粒共转染,使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荧光素酶活性。最后将miR-23a-3p inhibitor和miR-23a-3p inhibitor+siRunx2分别转染入BMSCs,检测Runx2蛋白、OCN、Collagen Ⅰ mRNA含量及ALP含量,两样本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PMOP患者血清中miR-23a-3p表达量高于对照组(0.872±0.307比0.382±0.183,t=7.514,P<0.05)。转染miR-23a-3p inhibitor的BMSCs中miR-23a-3p表达量低于转染miR-NC组(0.480±0.045比1.361±0.113,t=-16.21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转染miR-23a-3p inhibitor的BMSCs中Runx2蛋白、OCN、Collagen Ⅰ mRNA表达量及ALP含量高于转染miR-NC组[0.608±0.065比0.234±0.041,0.523±0.053比0.229±0.046,0.652±0.060比0.381±0.030,(5.569±0.377) U/L比(2.513±0.308) U/L,t=9.409、9.036、10.846、14.03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进一步证实了Runx2是miR-23a-3p的直接靶点。转染miR-23a-3p inhibitor+siRunx2的BMSCs中Runx2蛋白、OCN、Collagen Ⅰ mRNA表达量及ALP含量低于转染miR-23a-3p inhibitor组[0.373±0.051比0.600±0.083,0.321±0.015比0.645±0.030,0.417±0.027比0.617±0.065,(3.733±0.056) U/L比(6.751±0.091) U/L,t=5.188、21.491、6.414、63.04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iR-23a-3p通过负调控Runx2基因的表达抑制BMSCs成骨分化。

  • 标签: 微小RNA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成骨分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骨肉瘤组织和细胞株中环状RNA circ_0000880表达,及其对骨肉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选取经病理确诊的骨肉瘤的标本共16例,采用circ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表达差异的circRNA。提取骨肉瘤及其癌旁组织总RNA,依据circ_0000880序列,设计divergent primer,扩增包含backsplice junction区域片段,随后连接入pGM-T载体进行测序鉴定。采用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骨肉瘤及其癌旁组织,骨肉瘤细胞MG63、SAOS-2、U2OS及正常人成骨细胞hFOB1.19中circ_0000880的表达水平。将circ_0000880小干扰RNA(siRNA)和circ_0000880 NC慢病毒转染至骨肉瘤细胞后检测细胞中circ_0000880的表达水平,并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对骨肉瘤细胞增殖的影响。两样本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结果采用circ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结果显示骨肉瘤组织及细胞中circ_0000880的表达显著上调,并通过测序鉴定证实circ_0000880在骨肉瘤组织中存在、且为环状RNA。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果显示circ_0000880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量(2.032±0.165)显著高于其癌旁组织(1.105±0.155,t=16.393,P<0.05)。circ_000088在骨肉瘤细胞系MG63(2.252±0.140)、SAOS-2(2.134±0.176)、U2OS(2.011±0.226)中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人成骨细胞(1.000±0.092,F=71.299,P<0.05)。转染circ_0000880 siRNA的MG63细胞中circ_0000880表达量明显下降(0.646±0.058),转染circ_0000880 NC的MG63细胞中circ_0000880表达水平(1.005±0.121)与空白组(1.000±0.20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977,P<0.05)。CCK-8及克隆形成试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转染circ_0000880 siRNA的骨肉瘤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受到抑制。结论骨肉瘤组织及细胞中circ_0000880表达显著上调,敲低circ_0000880表达可显著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能力。

  • 标签: 骨肉瘤细胞 环状RNA 高通量测序 细胞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大样本病例对照研究分析4所医院2018年5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2 273例(2 689个椎体)OVCF行PVP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94例,女1 279例;年龄52~91岁[(69.1±3.1)岁]。根据是否出现骨水泥渗漏分为渗漏组(581例,604个椎体)和无渗漏组(1 692例,2 085个椎体)。记录患者性别、年龄、骨折部位、椎体压缩率、上下终板完整性、手术节段、手术入路及骨水泥注入量等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上述指标与PVP术后骨水泥渗漏的相关性,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PVP术后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骨折部位、椎体压缩率、骨水泥注入量与PVP术后骨水泥渗漏相关(P<0.05或0.01);上下终板完整性、手术节段、手术入路与PVP术后骨水泥渗漏不相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胸椎骨折(OR=1.68,95%CI 1.11~2.55,P<0.05)、椎体压缩率>40%(OR=1.98,95%CI 1.29~3.02,P<0.01)、骨水泥注入量≥5.5 ml(OR=1.55,95%CI 1.07~2.26,P<0.05)与PVP术后骨水泥渗漏显著相关。结论胸椎骨折、椎体压缩率>40%、骨水泥注入量≥5.5 ml是OVCF行PVP术后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危险因素 骨水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80例OVCFs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随访期间(随访时间>5年)死亡患者,最终纳入39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PVP组(210例)和PKP组(18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和手术并发症;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伤椎的影像学变化。结果PVP组手术时间[(33.1±10.0)min]短于PKP组[(39.1±12.8)min],骨水泥注入量[(3.5±1.1)ml]少于PKP组[(4.8±1.2)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92、-12.779,P均<0.01)。两组骨水泥渗漏率和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均<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和PKP组术后椎体高度分别较术前增加(3.9±2.3)、(5.6±2.6) mm,伤椎Cobb角分别较术前减小(4.2±2.3)°、(6.4±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69、-7.930,P均<0.01);两组末次随访时椎体高度及Cobb角丢失度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VP和PKP均可以明显减轻OVCFs患者的疼痛症状,但PKP对于椎体高度的恢复和Cobb角的改善优于PVP;PVP与PKP治疗OVCFs均具有长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后凸成形术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关节腔注射联合术后康复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76例,其中Kellgren-Lawrence(KL)分级0级5例,1级30例,2级21例,3级18例,4级2例。76例患者均行富血小板血浆关节腔注射,术后进行康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膝关节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ROM),观察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情况情况。结果KL分级0~3级的膝骨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L分级1级和2级的膝骨关节炎患者,治疗后膝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L分级0级和3级者,治疗后膝关节活动度未见明显改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7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中,6例在PRP注射后出现膝关节疼痛肿胀,均于注射后1周内消失。所有患者未见发热、皮疹及关节腔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膝关节腔内PRP注射联合康复训练后轻中度(KL分级0~2级)膝骨关节炎患者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重度膝骨关节炎(KL分级3~4级)效果不明显。即膝关节腔内PRP注射联合康复训练能明显缓解轻中度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度。

  • 标签: 膝骨关节炎 富血小板血浆 关节腔注射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实验室间开展比对试验是验证检测结果准确性及评价参比实验室测量或者检测能力的重要方法,如何对参比实验室提供的测量或者检测的数据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分析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尽管当前对实验室间比对结果的评价方法已经很完善,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基层试验从业人员而言,评价理论理解起来相对艰涩难懂,从而导致实际操作起来异常困难。本文主要通过对中性盐雾试验的比对方案的阐述,应用格拉布斯准则等统计学方法以及稳健统计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中性盐雾试验比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使基层试验从业人员对实验室间比对结果的评价过程及方法有了充分的认识,对实验室间比对试验结果的分析评价方法的推广应用具有很大的意义。

  • 标签: []实验室间比对 格拉布斯准则 稳健统计方法 中性盐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微小RNA(miRNA,miR)-345-5p对成骨细胞的调控机制。方法利用miRNA芯片寻找差异表达miRNA。pLVX-IRES-ZsGreen1质粒构建miR-345-5p过表达载体,建立过表达miR-345-5p大鼠成骨细胞、过表达变异miR-345-5p大鼠成骨细胞和空白对照组。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及生长曲线实验对比3组细胞增殖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345-5p与Smad1基因相互作用。构建miR-345-5p+空质粒、对照RNA+空质粒、对照RNA+Smad1质粒和miR-345-5p+Smad1质粒组,在大鼠成骨细胞内验证miR-345-5p与Smad1基因的相互作用。采用Student-t检验和ANOVA分析。结果生信分析提示miR-345-5p在骨折中的高表达,Smad1为其调控分子。将miR-345-5p质粒导入大鼠成骨细胞,CCK-8提示miR-345-5p质粒较miR-345-5p变异体质粒(48 h:q=7.453,P<0.01,72 h:q=15.34,P<0.01)及空白质粒(48 h:q=6.963,P<0.01,72 h:t=12.68,P<0.01)成骨细胞的活性显著增强。生长曲线显示转入miR-345-5p质粒的成骨细胞48 h时细胞数量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q=3.814,P<0.05),72 h时细胞数量显著低于miR-345-5p变异(q=11.010,P<0.01)和对照组(q=10.410,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miR-345-5p可降低野生型Smad1-3’端非编码区(3’UTR)质粒组荧光素酶的活性,细胞实验证实miR-345-5p显著降低大鼠成骨细胞的活性和生长曲线,过表达Smad1后成骨细胞的活动和生长曲线得到恢复。结论miR-345-5p通过调控Smad1分子调控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参与骨折的愈合。

  • 标签: 微小RNA-345-5p Smad1 骨折 成骨细胞 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弹性棒非融合术及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4/5椎间盘突出(LDH)的临床疗效、椎间隙高度及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等数据的变化,评估弹性棒系统在临床中长期应用的价值。方法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57例单节段腰4/5 LDH患者,分为融合组31例,非融合组26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JOA)和腰3/4、4/5、腰5/骶1节段椎间隙前缘及后缘高度、PI、PT、SS、LL等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两组ODI、JOA及VAS评分术前、术后3年及末次随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效果均满意;B组腰4/5间隙前缘及后缘术后末次随访高度小于A组[(12.13±1.65) mm比(13.72±2.38) mm,t=2.889,P<0.05;(7.03±1.19) mm比(8.03±1.69) mm,t=2.556,P<0.05];B组LL值末次随访小于A组[(41.50±4.72)°比(44.66±6.54)°,t=2.049,P<0.05]。B组SS值术前、术后3年随访及术后末次随访均大于A组[(35.02±4.42)°比(31.59±5.38)°,t=2.595,P<0.05;(34.92±4.59)°比(0.43±5.11)°,t=3.501,P<0.05;(29.91±4.20)°比(32.37±4.59)°,t=2.108,P<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单节段腰4/5 LDH都能取得良好的长期临床效果,非融合术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融合术能较好的维持责任节段椎间隙前缘高度;非融合术能更好的维持临近节段腰3/4后缘、腰5/骶1前缘椎间隙高度及SS值。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弹性棒 单节段 矢状位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对脊髓损伤(SCI)小鼠炎性反应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Allen’s击打法制作SCI小鼠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小鼠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术后3 d,干湿称重法检测小鼠损伤侧脊髓含水量,二氢乙锭(HEt)染色检测活性氧(ROS)的积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并通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SOD1蛋白表达探究其作用机制。术后28 d,我们通过悬尾试验、糖水偏好试验来评估白藜芦醇抗抑郁作用。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治疗组损伤部位含水量(78.85±2.57)低于对照组(81.26±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5,t=-2.464,P<0.05)。治疗组小鼠糖水偏嗜度[(62.17±3.83)%]高于对照组[(55.63±3.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8,t=6.883,P<0.05)。SCI后28 d,治疗组小鼠不动时间[(205.80±5.03) s]低于对照组[(256.15±8.20)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8,t=-14.573,P<0.05)。治疗组ROS的积累[(2 523.23±89.22)%]低于对照组[(3 219.50±10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5,t=-13.825,P<0.05)。治疗组SOD活力[(59.20±9.22) U/mg]高于对照组[(42.50±8.52) U/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5,t=3.547,P<0.05)。治疗组减少MDA含量[(6.23±1.52) nmol/mg]高于对照组[(4.92±1.60) nmol/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5,t=2.361,P<0.05)。治疗组IL-1β[(45.32±11.23) ng/ml]低于对照组[(65.21±9.02) ng/ml],治疗组TNF-α[(735.32±33.29) ng/ml]低于对照组[(821.22±29.80)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5,t=-3.534,P<0.05;n=5,t=-3.944,P<0.05)。治疗组Nrf2(1.23±0.52)高于对照组(0.92±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5,t=2.302,P<0.05)。治疗组HO-1和SOD1(1.23±0.32、2.02±0.26)高于对照组(0.89±0.22、0.92±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5,t=3.306,P<0.05;n=5,t=8.731,P<0.05)。结论小鼠SCI后,白藜芦醇通过激活Nrf2通路对小鼠的抑郁情绪和炎性反应有明显改善作用。

  • 标签: 白藜芦醇 脊髓损伤 抗氧化 抗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缓解膝骨性关节炎慢性疼痛的短期疗效。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断为膝骨性关节炎的住院患者20例(40个膝关节),依据Kellgren-Lawrence(K-L)分类方法分为2~4级,给予PRP注射,每周1次,连续3周,于第0天及第3、6、12周使用静息和活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疼痛状况。结果20例患者中男3例,女17例,年龄(53.60±9.12)岁,体质指数(27.4±8.62)kg/m2。20例患者双膝关节受累,40膝中K-L 2级14膝,K-L 3~4级26膝。第12周静息、活动VAS评分低于第0天的相应值(P<0.05),K-L 2级患者的第0天和第3周静息、活动VAS评分低于第3~4级(P<0.05)。结论PRP注射在12周内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慢性疼痛有明显改善作用。

  • 标签: 关节炎 慢性疼痛 富血小板血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对全膝关节术后疼痛和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抽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于郑州市骨科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患者均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由同一组医师完成。对照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口服桃红四物汤,每日1剂,早晚各1次,共服用2周。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4 d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关节活动度(ROM)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前,两组VAS评分、HSS评分、关节活动度、ALT及AST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VAS评分为(5.21±1.26)分,低于对照组的(5.78±0.57)分(P<0.05);观察组HSS评分及ROM分别为(57.21±4.74)分、109.76°±7.07°,高于对照组的(53.78±5.34)分、106.49°±5.42°,P<0.05。术后,两组ALT、AST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桃红四物汤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 标签: 关节置换术 桃红四物汤 加速康复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疾患。目前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主要有骨矿化促进药、骨吸收抑制药和骨形成促进药,可供选择种类仍然有限,亟待更多的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转化。本文将阐述骨质疏松基础领域新的潜在的治疗靶点和相关机制的研究现状:(1)骨质疏松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骨重塑过程中的免疫调节(RANK/RANKL通路和WNT通路);(2)单克隆抗体生物制剂研究(抗骨硬化蛋白Romosozumab)与骨质疏松;(3)细胞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骨质疏松;(4)转录因子(GATA4、SFRP1、Tph1和DDK1)与骨质疏松;(5)干细胞与骨质疏松;(6)其他:"骨骼-肠道菌群"调节轴和miRNAs等。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吸烟男性患者围手术期静脉使用氨甲环酸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前瞻性的临床对照试验,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20例,分为3组,吸烟患者术中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吸烟患者术中不应用氨甲环酸以及不吸烟患者术中静脉应用氨甲环酸。纳入标准为,中重度骨关节炎患者,年龄60~80岁男性;初次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及家属同意参加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组术前1年以上吸烟史,未戒烟;对照组无吸烟史或戒烟1年以上。排除标准为,双侧同时行膝关节置换术;术前无严重并发症;术前无影响凝血疾病;术前无影响凝血药物应用史;无氨甲环酸过敏;无膝关节感染。所有患者由同一主任医师行膝关节置换术,应用氨甲环酸患者在切皮前及假体装入后给予1.0 g氨甲环酸静滴。分别统计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术前术后凝血指标、术后静脉血栓事件及并发症。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吸烟与不吸烟患者应用氨甲环酸后术后Hct水平较均显著高于不应用氨甲环酸组患者(吸烟+氨甲环酸0.36±0.05,单纯吸烟组0.30±0.08,单纯氨甲环酸组0.35±0.10,t1=1.819,P1<0.01,t3=2.469,P3<0.05),且术后Hct变化值(吸烟+氨甲环酸0.12±0.02,单纯吸烟组0.18±0.05,单纯氨甲环酸组0.10±0.07,t1=7.047,P1<0.01,t3=5.882,P3<0.01)和Hb变化值[吸烟+氨甲环酸(45.5±12.0) g/dL,单纯吸烟组(55.0±8.4) g/dL,单纯氨甲环酸组(41.5±12.2) g/dL,t1=4.102,P1<0.01,t3=5.764,P3<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纯吸烟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661.80±358.11) ml,t1=2.319,P1<0.05,t3=2.914,P3<0.01]、隐性失血量[(451.51±389.73) ml,t1=2.782,P1<0.01,t3=3.947,P3<0.01]及计算的总失血量[(1 113.31±729.33) ml,t1=2.678,P1<0.01,t3=3.518,P3>0.05]均显著高于吸烟+氨甲环酸[术后引流量(500.82±254.11) ml,隐性失血量(261.22±187.73) ml,总失血量(752.03±442.82) ml]和单纯氨甲环酸组[术后引流量(463.13±240.34) ml,隐性失血量(197.21±119.14) ml,总失血量(660.35±362.48) ml],术后输血的概率也显著增高(吸烟+氨甲环酸7/33,单纯吸烟组18/22,单纯氨甲环酸组8/32,χ12=0.704,P1<0.01,χ32=5.698,P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吸烟患者在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应用氨甲环酸可以显著的减少出血量和输血的概率,未显著增加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 标签: 吸烟 氨甲环酸 关节置换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用于脊椎肿瘤切除重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脊柱肿瘤切除重建治疗的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接受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置换术的研究组和常规脊柱重建术(钛笼植骨)治疗的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37、9.659、4.453,P<0.05),但两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4,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的Frankel分级均明显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662、30.413,P<0.05),但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的Frankel分级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658、0.994,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38,P<0.05),且组间比较发现研究组手术后24 h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6.6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手术后3个月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4,P>0.05);研究组的假体下沉发生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13%(χ2=4.25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型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在脊柱肿瘤后脊椎重建中发挥出了确切疗效,对脊柱的连续性和稳定有积极影响。

  • 标签: 3D打印 人工椎体 脊椎重建 脊柱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电图(EMG)检查是否可以预判C5神经根麻痹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接受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97例,术后发生C5神经根麻痹的患者51例,其中男41例,女10例,年龄(59.3±8.2)岁。记录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时间、受损后三角肌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损伤后EMG的变化;结合患者的肌力恢复情况,将患者分为完全恢复组、部分恢复组和没有恢复组;并按损伤后不同的时间点(≤6周、6周至6个月及≥6个月)进行亚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共27例术后C5神经根麻痹患者接受了连续的EMG检查。在损伤≤6周的EMG检查中出现≥+2的纤颤的患者,其肌力将不太可能恢复,阳性预测值(PPV)为89.3%。损伤后6周至6个月间进行的EMG检查,与部分恢复组的患者比较,完全恢复组的患者检测到正尖波(55.6%和0%)的可能性更小(Fisher精确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募集相异常(88.9%和0.0%)的可能性更低(Fisher精确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更少出现运动单位电位(MUAP)时限增宽(66.7%和0.0%,Fisher精确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损伤后6周至6个月在检查中的募集相检测为干扰相的患者有可能完全恢复的PPV为89.7%。结论EMG可早期识别并预判C5神经根麻痹后可能出现的完全、部分或没有恢复等情况,对于早期判定功能不可能恢复的C5麻痹至关重要。

  • 标签: 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 颈5神经根麻痹 肌电图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连素(BBR)的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质,细胞器靶向性及双光子成像效果,以及光动力治疗效果。方法采用HeLa细胞作为模型细胞,探讨其生物相容性,以商业线粒体染料为比较对象,探讨其亚细胞水平的靶向区域和靶向能力,并将斑马鱼作为模式动物,探讨BBR对其组织渗透性和双光子成像性能,最终应用白光光源辐照,探讨其对肿瘤细胞的潜在的光动力治疗效果。结果BBR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对线粒体的靶向性能与商用线粒体染料具有94%的共染率,且其对斑马鱼胚胎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在840 nm的双光子激发下能够良好的激发其进行整体斑马鱼的成像;采用低能量白光辐照下,其光动力治疗杀伤效果显示,在较低的浓度下,肿瘤细胞可被大比例杀伤(杀伤率>90%)。结论BBR具有良好的聚集诱导发光性能,可以在聚集状态下发光更加明亮,且其是一种良好的线粒体染料,其具有良好的双光子吸收、发射性能和光动力治疗效果。

  • 标签: 光动力治疗 黄连素 线粒体 双光子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