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更新和变化,人们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出更多满足护理事业发展的护理专业人才,是目前护理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考虑的一大问题。实验教学是护理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护理实验与学生接触较多,基本了解学生情况,在实验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护理教学质量。本文基于护理实验角度,对提高护理教学质量的措施进行探讨。

  • 标签: 护理实验员 护理 教学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肺心病合并心理衰竭患者应用整体护理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接着治疗的120例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采取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平均每组有60例。在分组期间,科室医护人员对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行整体护理。分组结束后,比对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情况存在显著优势,P<0.05。结论:给予慢性肺疾病合并心理衰竭患者整体护理,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提升病情治疗效率,促进其身体的康复。

  • 标签: 整体护理 慢性肺心病 心衰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并分析患者不良心理问题。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6月在本院急诊开展抢救治疗的1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可以缩短抢救时间,改善其不良心理问题,提升患者对于急诊抢救的满意度。

  • 标签: 急诊护理流程 急诊心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护理策略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9年1月-2020年4月期间治疗的120例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进行研究,采取随机的方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分期护理期间,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优质护理干预。结果: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有了显著改善,P<0.05。结论:给予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优质护理干预能够对其病情的恢复以及肺部功能的改善产生积极影响。

  • 标签: 慢性肺心病 心力衰竭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疗效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护理方式,研究组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方式。结果:研究组的患者出现肺水肿、呼吸衰竭以及支气管扩张、感染等不良症状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的护理方式,预见性护理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老年重症肺炎的应用中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老年重症肺炎患者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抢救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890例纳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分组,分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和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急诊护理路径)。观察并对比两组护理有效率、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神经营养因子(NTF)水平以及转诊时间、分诊时间、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 实验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流程可有效提高急诊效率,缩短患者分诊、转诊时间,同时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有效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综合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急诊护理路径 抢救 急性脑梗死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ACT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中对抗凝剂监测的临床应用。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治疗的120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A组、B组),在同时给予两组患者调脂、消心痛、氯吡咯雷、阿司匹林等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A组患者造影术治疗,给予B组患者造影术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医护人员对其活化凝血时间进行比较。将B组患者分成三个亚组,在进行支架置入手术之后的3h、6h、8h对其进行低分子肝素钙4100U皮下注射,对肝纳素注射前以及注射后不同时间点的ACT值进行检测。结果:与治疗前进行比较,A组患者的ACT值未发生显著变化,B组患者ACT值延长,P<0.05;与术前进行比较,B组患者三个亚组在注射药物之后的10min达到峰值,注射药物4h时与术前手术水平持平,4-12h稍延长,P>0.05。结论:低分子肝纳素能够对ACT值产生影响,氯吡咯雷、氯吡咯雷等药物不能够对ACT值产生明显影响。患者采取静脉注射的方式能够对药物有效吸收,迅速发挥效果,在注射3-4h之后ACT值与术前持平。结果表明,ACT值监测肝素代谢,具有良好的量效关系。

  • 标签: ACT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抗凝剂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的围术期抗凝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2018年1月-2020年5月期间治疗的40例房颤导管消融术患者进行术前华法林抗凝治疗,从而达到手术预期目标。在手术过程中,给予患者肝素并对及抗凝状态进行动态检测,在术后对患者进行持续性抗凝治疗,并对治疗强度进行针对性调整。结果:患者安全度过危险期,有1例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出现并发症出血。结论:在围术期,医护人员应该谨遵医嘱给予患者抗凝药物并且提升并健康教育的宣教力度,使患者治疗依从性得到提升,进而达到高效抗凝状态。

  • 标签: 射频消融 抗凝 阵发性心房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