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俯卧位通气患者发生压力损伤的几率很高,因此护理上既要确保俯卧位通气重症患者通气供氧充足,还要注意其皮肤护理。压力损伤发生率是衡量重症护理质量的重要依据。故本文将从压力损伤、俯卧位通气等概念出发,对压力损伤发生机制做详细分析,护理人员应深入了解压力损伤发生机制及成因,结合俯卧位通气重症病人的特点,选择科学的预防护理方案以提高压力损伤的护理质量。

  • 标签: 俯卧位通气患者 压力性损伤 重症护理 预防性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形嗜上皮肠道T细胞淋巴瘤(MEIT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13例MEITL的临床资料,对部分病例补充免疫组化检测及EB病毒编码RNA检测(EBER)。分析患者的临床、内镜、影像学、病理特征。结果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34~65岁,中位年龄59岁。病变部位:小肠12例,结直肠7例,胃2例。肿瘤单发6例,其中小肠5例,结直肠1例;多发7例,分别是胃+小肠+结直肠2例,小肠+结直肠4例,空肠+回肠1例。5例患者内镜下可见黏膜充血水肿、小溃疡灶、息肉、肠壁狭窄和环周型肿物。11例CT显示胃壁或者肠壁增厚及肿块。肿瘤组织学显示,形态单一的小至中等大小淋巴样细胞弥漫浸润,伴显著嗜上皮,背景无炎症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提示,CD56和T细胞胞质内抗原(TIA-1)均为阳性11例,CD4阳性1例,CD8阳性5例,CD4和CD8均阳性1例,CD4和CD8均阴性7例,1例异常表达CD20。12例行EBER检查,均为阴性。13例患者中,6例采用手术切除+化疗,3例采用单纯化疗,2例先采用手术切除但后续治疗不详,1例单纯手术切除,1例治疗方法不详。随访9例,时间1.0~16.1个月,7例死亡,2例存活,余4例失访。结论MEITL是罕见的肠道原发的侵袭T细胞淋巴瘤,预后差。诊断需结合形态学、免疫组化和EBER,同时要与其他淋巴瘤和炎症肠病进行鉴别诊断。

  • 标签: 单形性嗜上皮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 病理特征 炎症性肠病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物资供货合同履约是保证企业投资能否及时投产并产生效益的重要表现,按时履约是供需双方必须遵守的,即使是购货方也不应以霸王条款提合理的供货时间要求,即使供应商被动接受了,但最终不是还是无法兑现。作为需求方还是以提高采购的计划为主导,订货前后预警风险,提高合同的可执行度,及时供货才有保障,企业项目才可以按时投产,发挥投资效益。

  • 标签: 电力物资 合同履约 及时性
  • 简介:摘要阻塞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以睡眠期间反复发现上呼吸道阻塞为特征的疾病,发病率高,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涉及上呼吸道解剖结构异常以及非解剖学因素两个方面,后者包括上呼吸道神经肌肉反应损害、呼吸控制不稳定(高环路增益)以及低觉醒阈值。动物模型是研究OSA病理生理特征的重要手段,对于探讨OSA潜在药理学靶点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基于OSA不同病理生理特征动物模型的评价方法。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药物疗法 模型,动物 上呼吸道解剖 神经肌肉反应 环路增益 唤醒阈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干预模式对提高住院患者口服营养补充剂依从的作用。方法:收集2021.7至2022.6我院收治的96例住院患者进行分析探究,并随机分成对照组(48例,予以常规护理模式)与试验组(48例,予以品管圈干预模式),分析两组临床用药依从及干预效果。结果:经统计显示,试验组临床用药依从及干预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在住院患者中应用品管圈干预模式,可以进一步提升患者口服营养补充剂的依从,加快其病情康复进程,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品管圈干预模式 住院患者 营养补充剂 口服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剂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肺病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78例稳定期慢性阻塞肺病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噻托溴铵,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肺功能改善情况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剂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肺病效果显著,不仅改善了患者的肺功能,而且确保了机体生理指标的稳定,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剂量 阿奇霉素 噻托溴铵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