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以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为依托,结合学校自主研发的E-learning网络教学平台等在线资源,采用在线教学结合翻转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构建口腔正畸学在线课程体系, 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贯穿其中,同时融入专业文献在线汇报和知识重点梳理总结,增加了虚拟交互在线实践训练内容。利用丰富便利的在线教学资源和形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自我提升。

  • 标签: 正畸学 教育,牙科 在线教学 翻转课堂 终结性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锥形束CT对唇腭裂患者行牙槽突裂植骨术后的移植骨体积变化情况和吸收区域三维分布情况进行纵向评价。方法选择2018年1~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行牙槽突裂植骨术的唇腭裂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分别于牙槽突裂植骨术前即刻、术后3个月和9个月时拍摄牙槽突局部CBCT,并进行植骨区三维模型重建。通过惯性轴配准对不同时期的颅面部结构进行三维重叠,比较移植骨桥随时间的形态变化特征,同时测量各时间点移植骨体积,计算移植骨吸收率。结果37例唇腭裂患者(男性22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10.53岁),其中双侧完全性唇腭裂6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19例、单侧不完全性唇腭裂12例,裂隙区共计43侧。受试者牙槽突裂植骨术后3个月和9个月时的移植骨吸收率分别为44.37%±19.17%和57.68%±18.53%。其中,双侧完全性唇腭裂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组、单侧不完全性唇腭裂组的术后移植骨吸收率分别为61.46%±12.42%、42.80%±15.84%、29.78%±16.03%(术后3个月)和72.71%±13.00%、58.20%±15.59%、41.83%±14.08%(术后9个月),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移植骨桥吸收区域分布上,牙槽嵴顶侧和腭侧的移植骨吸收率明显高于鼻腔侧和唇侧。结论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行牙槽突裂植骨术后3个月和9个月时的移植骨吸收率显著高于单侧完全性唇腭裂,而单侧完全性唇腭裂高于单侧不完全性唇腭裂。不同类型唇腭裂患者的术后移植骨吸收程度均在术后前三个月较为明显,之后开始减慢趋于稳定,且移植骨桥吸收区域主要集中在腭侧区和牙槽嵴顶区。

  • 标签: 唇腭裂 牙槽突裂植骨 纵向评价 骨吸收
  • 简介:北京奥运会为中华民族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口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英才奋发图强的脚步。"团结、友谊、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以及"绿色、科技、人文"的奥运理念,谱写了一代中华儿女的智慧传奇,彰显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神韵。两年后奥运会带给我们的远远不止这些,它促进了我国体育产业的高速发展,传承了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开展得越来越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着它独特的魅力作用。

  • 标签: 奥运会 体育 学校 社会体育 体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