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与医疗技术与设备不断升级,人们的健康得到了了强有力的保障。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医疗器械与用品的消毒供给的主要场所,在医院感染及医源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规范消毒供应中心的安全管理流程与风险防范措施也显得极为重要。本文重点关注消毒供应中心包括人员、设备与管理在内的多种风险因素,指出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风险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以供护理人员及其他医疗工作人员参考。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风险管理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肺出血的危险因素,为肺出血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NICU 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住院的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以诊断肺出血的86例为肺出血组,同期住院无肺出血的202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存活率、并发症及血小板参数的差异,对肺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肺出血组与对照组存活率分别为65.1%(56/86)和90.1%(182/202),对照组存活率显著高于肺出血组(χ2=26.241,P<0.01)。两组病例前3天液体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6、1.811、1.840,P=0.350、0.073、0.0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OR=2.304,95%CI:0.213~1.564,P=0.010)、弥散性血管内凝血(OR=3.143,95%CI:0.061~2.521,P=0.028)、血小板计数(OR=0.991,95%CI:-0.015~-0.005,P=0.001)及血小板平均体积降低(OR=0.337,95%CI:-1.657~-0.739,P=0.001)是肺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平均体积降低与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肺出血的发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针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积极监测及治疗,有助于早期识别及预防肺出血。

  • 标签: 极低出生体重儿 超低出生体重儿 肺出血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调查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病(RAILD)患者的危险因素,为早期诊断、改善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间质性肺病患者与单纯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学检测的肝功能、肾功能、以及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通过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空腹血糖(OR=1.233,p=0.049, 95%CI=1.001-1.518)和总胆固醇(OR=1.750,p=0.003, 95%CI=1.217-2.516)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伴有血糖和血清总胆固醇升高时,应引起重视,通过定期复查以及更加全面的综合检查手段,以期能够早期诊断是否合并间质性肺病,从而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 类风湿关节炎 间质性肺病 危险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石家庄市气象因素与手足口病发病相关性及其滞后效应。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17-2019年石家庄市手足口病逐日发病数据、中国气象数据网的各气象监测点地面逐小时气象数据。运用R 3.6.2软件构建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当日均气温为15~26 ℃时,滞后3~6 d的手足口病发病风险增加,滞后3 d时发病风险最大(RR=1.03,95%CI:1.00~1.06)。当日均相对湿度>80%时,滞后5~18 d的手足口病发病风险增加,滞后9 d时发病风险最大(RR=1.04,95%CI:1.02~1.06)。当日均气压为999~1 007 hPa时,滞后5~8 d的手足口病的发病风险增加,滞后6 d时的发病风险最大(RR=1.01,95%CI:1.00~1.02)。当日降水量为15~32 mm时,滞后3~18 d的手足口病发病风险增加,滞后6 d的发病风险最大(RR=1.11,95%CI:1.02~1.19)。结论2017-2019年石家庄市气象因素中,日均气温较高(15~26 ℃)、日均相对湿度较高(>80%)、日均气压较低(999~1 007 hPa)和日降水量较高(15~32 mm)都会增加手足口病的发病风险,均与手足口病发病存在相关性,并有一定的滞后性,可作为手足口病疫情预警的参数。

  • 标签: 手足口病 气象因素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