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无携带CYP2C19功能缺陷(LOF)基因的糖尿病(DM)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选择不同P2Y12抑制剂对其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66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CS患者。对患者进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按照携带CYP2C19 LOF基因的情况,分成快代谢型(未携带CYP2C19 LOF基因)和中慢代谢型(携带CYP2C19 LOF基因);按照有无DM分为A组和B组;按照患者PCI术后选择的P2Y12血小板抑制剂类型,分为替格瑞洛亚组和氯吡格雷亚组。记录各亚组3年内的MACE事件,分析患者CYP2C19 LOF基因型和所用P2Y12类型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快代谢型患者在PCI术后的3年中,各亚组间的MACE、再次血运重建、卒中、心衰再住院、主要出血、全因死亡率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在中慢代谢型患者中,使用替格瑞洛可显著减低MACE事件发生、心脏再次血运重建的概率(均P<0.01);可显著降低DM患者的心梗再次发生率。结论快代谢型DM合并ACS患者在PCI术后选择不同的P2Y12抑制剂对其预后无明显影响;对于中慢代谢型DM合并ACS患者,替格瑞洛不仅可以显著降低MACE、再次血运重建及再次心梗的发生率,同时未增加主要出血的风险;在减少再次心梗方面,DM患者使用替格瑞洛的获益比非DM患者更大。

  • 标签: 糖尿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 CYP2C19基因多态性 抗血小板策略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血中炎性因子IL-1、IL-6、IL-10水平与梗死血管直径、术前血流、术后血流状态、冠脉病变支数以及其他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以确定炎性因子和ACS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临床状态的影响。方法于术前取54例ACS并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的外周血与冠脉血。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样中的IL-1、IL-6、IL-10水平。结果术后心脏不良事件与患者年龄、D-to-B时间、冠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均P<0.05)。ACS患者冠脉血中IL-1、IL-6、IL-10水平均高于外周血(均P<0.05)。冠脉病变支数(≥3)、心梗发病时间(>4 h)、合并糖尿病、缺血后处理、术前血流级别(<TIMI2级)会使IL-1在血清中的表达上调(均P<0.05)。对于无吸烟史、有糖尿病史、梗死血管直径>2.5 mm、冠脉病变支数≥3、右冠脉严重病变、术前血流<TIMI2级、术后CTFCs>22帧、出现心血管事件的患者,其血液IL-10水平较高(均P<0.05)。结论ACS患者冠脉血中炎性因子IL-1、IL-6、IL-10水平高于外周血,提示急性冠脉起源于冠脉局部的炎症反应,外周血中炎性因子的升高属于"冲刷"效应,且炎性因子的水平与病变血管直径、术前血流、冠脉病变支数、心梗位置、合并糖尿病以及吸烟史有明显相关性。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炎性因子 冠脉病变 临床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携带和未携带CYP2C19功能缺陷基因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选择不同P2Y12抑制剂与其远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3月至2016年10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CS患者289例,进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分为携带CYP2C19功能缺陷基因组(A组,199例)和未携带CYP2C19功能缺陷基因组(B组,90例)。PCI术后选择不同的P2Y12抑制剂,随访3年,失访23例,最终A组入组182例,B组入组84例。根据随访3年内有无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将A、B组各分为MACE亚组(58例、32例)和无MACE亚组(124例、52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与介入情况以及术后药物治疗方案,对A、B组内两亚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危险因素入选,再分别对A、B组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不同P2Y12抑制剂对两组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A组中两亚组间比较,血小板体积、空腹血糖、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HbA1c)、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单支病变比例、干预左主干病变比例及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中两亚组间比较,低密度脂蛋白、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双支病变、三支病变比例及术中使用替罗非班比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A组患者中,不同的P2Y12抑制剂是影响其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替格瑞洛方案相比,氯吡格雷75 mg/d方案患者远期MACE的发生风险是其12.971倍(OR=12.971,95%CI:5.028~33.464,P<0.001),氯吡格雷100 mg/d方案患者远期MACE的发生风险是其6.029倍(OR=6.029,95%CI:2.278~15.958,P<0.001);在B组患者中,不同的P2Y12抑制剂与其远期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携带CYP2C19功能缺陷基因的ACS患者PCI术后选择不同的P2Y12抑制剂与其远期MACE相关,且采用替格瑞洛方案的远期MACE发生风险最低;而未携带CYP2C19功能缺陷基因者选择不同的P2Y12抑制剂与其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CYP2C19基因多态性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