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和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经常共存,导致中老年患者的病死率大幅度提升,两者严重的并发症为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T2DM患者中存在“糖尿病骨脆性悖论”,出现高骨密度高骨折风险的现象,加之有些降糖药物也能引起骨代谢异常,T2DM患者更易出现骨质疏松。但临床工作中往往忽视了对糖尿病患者骨质的保护,即使明确了OP的诊断,但因抗骨质疏松药物的副作用多、成本高、依从性差等原因,导致长期使用受限。抗阻运动有降糖护骨的作用,可作为一种有早期预防和治疗作用的非药物策略在T2DM患者合并OP患者中推广。我们从T2DM与骨代谢之间的关系及相关发病机制,抗阻运动对血糖、骨骼肌质量的影响,抗阻运动降糖、防治骨质疏松的机制以及抗阻运动方案制定四大方面进行阐述,对抗阻运动在T2DM合并骨质疏松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2型糖尿病 骨质疏松症 抗阻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海汉族人群中骨钙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分布特征及其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2月到2021年1月就诊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内分泌科的上海汉族T2DM患者和健康对照者。收集研究对象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收集其空腹C肽、空腹血糖(FPG)和空腹胰岛素(FINS)等指标,并计算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稳态模型评估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提取研究对象DNA并对骨钙素基因9个位点(rs1543294、rs2277872等)进行基因分型,计算各基因型的分布频率。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²检验对健康对照者与T2DM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不同模型(加性模型、共显性模型、显性模型、隐性模型)下两组研究对象骨钙素基因型的分布频率进行比较,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对骨钙素基因9个位点基因型与HOMA-β、HOMA-IR、空腹C肽和FINS的关联进行分析。对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和BMI等因素进行校正。结果共纳入221例T2DM患者及113名健康对照者。两组研究对象不同骨钙素基因型在4个模型下的分布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和BMI后,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2DM患者骨钙素基因位点rs1543294 TT基因型与HOMA-β[OR值(95%CI)为359.10(173.20~545.00),P<0.001]、空腹C肽[OR值(95%CI)为7.68(4.06~11.29),P<0.001]及FINS[OR值(95%CI)为46.45(23.82~69.07),P<0.001]均相关;位点rs2277872 GG基因型与HOMA-β[OR值(95%CI)为354.40(159.30~549.50),P<0.001]、空腹C肽[OR值(95%CI)为8.12(4.38~11.93),P<0.001]及FINS[OR值(95%CI)为49.98(26.38~73.57),P<0.001]均相关。结论骨钙素基因rs1543294位点TT基因型、rs2277872位点GG基因型与上海汉族T2DM患者的HOMA-β、空腹C肽、FINS均相关,可能是骨钙素影响糖代谢的潜在基因型。

  • 标签: 糖尿病,2型 骨钙素基因 多态性,单核苷酸
  • 作者: 刘雨晨 周尊海 杨架林 顾明君 吴坚 陆灏 黄珊 陈凤玲 刘志文 苏青 孙姣 李晓华 冯波 刘连勇 鲁瑾 张敏 雷涛 季黎明 赵琳 李小英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2年第06期
  • 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上海 200032,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 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内分泌科,上海 200090,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上海 201100,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内分泌科,上海 200135,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上海 20008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内分泌科,上海 20002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内分泌科,上海 200336,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上海 201999,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上海 20002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内分泌科,上海 200092,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24 h持续葡萄糖监测(CGM)技术,探究短期1.5 mg度拉糖肽周制剂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及血糖控制的作用。方法研究采用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设计,共纳入149例T2DM患者,受试患者均接受度拉糖肽周制剂1.5 mg治疗2~4周,同时使用瞬感CGM设备监测患者动态血糖水平。研究分析的主要指标包括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平均血糖(MDG)、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高血糖时间(TAR)及低血糖时间(TBR),次要指标包括合并药物剂量变化、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及血压变化情况。使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混合效应模型(MEM)或配对Mann-Whitney秩和检验对治疗后每周的主要指标间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在接受1.5 mg度拉糖肽治疗4周后,受试患者的MDG水平和MAGE分别降低(0.76±0.31)和(0.50±0.13)mmol/L(均P<0.05)。治疗2周后患者每日TIR由治疗后首周内的73.91%(IQR为25.20%)升高至77.49%(IQR为24.89%),中位差异为3.58%(P<0.01),TAR(>10.0 mmol/L)则由首周内的2.95%(IQR为10.76%)降低至1.94%(IQR为7.24%),中位差异为1.01%(P<0.001),而TBR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患者的收缩压较基线降低(5.2±1.5)mmHg(1 mmHg=0.133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14例患者报告了可能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和低血糖事件。结论在T2DM患者人群中,使用1.5 mg度拉糖肽周制剂治疗2~4周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血糖波动、改善短期血糖控制指标并降低血压,同时不会显著增加患者发生低血糖事件的风险。

  • 标签: 糖尿病,2型 度拉糖肽 血糖波动 前瞻性研究
  • 简介:摘要近来应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肿瘤越来越普遍,其不良反应也逐渐被认识。今报道2例应用PD-1抑制剂后引起高血糖症患者。病例1,女性,87岁,因“口腔鳞癌”应用信迪利单抗3个周期后出现口干多饮多尿,最终进展为1型糖尿病合并酮症,予胰岛素治疗后血糖较平稳,最终因原发病进展死亡。病例2,男性,49岁,因“肾癌”应用纳武利尤单抗18个周期后出现血糖异常升高,予调整降糖方案后,血糖逐步平稳。对于应用PD-1抑制剂患者,临床医生需加强观察内分泌腺体功能的随访,及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 标签: 高血糖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 个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