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面瘫患者实施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将本院2022年3月-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面瘫患者40例作为此次治疗研究对象,对40例面瘫患者实施双盲分组法处理,其中参照组给予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中医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症状缓解时间、面部神经功能评分、治疗优良率优于参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中医针灸治疗面瘫的效果十分显著,不仅能尽快缓解患者的面瘫症状,还能改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面瘫 中医针灸 中医症状评分 治疗优良率 面部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胺碘酮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情况,以便更好的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4月期间应用胺碘酮发生不良反应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对发生不良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累及系统为,皮肤及其附件4例,呼吸系统2例,消化系统15例,内分泌系统2例,心血管系统2例,用药部位损害12例,全身性损害3例。对发生不良反应经治疗,治愈12例,好转26例,有后遗症2例,无死亡。结论胺碘酮是临床抗心律失常的理想用药,但不良反应表现多样,在临床用药中就加强监测不良反应情况,有利于提高胺碘酮的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胺碘酮 心律失常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抗生素在呼吸内科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整理收集我院自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的呼吸内科的处方随机抽取200张,对其抗生素使用的品种、使用情况等进行分析评价。结果通过分析,其中142张处方使用抗生素,使用比例较高的为头孢他啶、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环丙沙星、阿奇霉素,青霉素钠等抗生素药物,共使用37种抗生素;在142张处方中有单用抗生素59张,二联用药55张,三联用药16张,四联用药12张。抗生素的使用率达到了71%。结论抗生素在我院呼吸内科存在使用过度现象,出现滥用、多用等不合理的情况,临床上应保证抗生素的合理应用,避免滥用,多用。保证药物的合理应用对提高呼吸内科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呼吸内科 抗生素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慢性胃炎护理的临床效果和影响。方法以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的50例慢性胃炎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正常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5例。正常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进行健康教育的干预治疗,回顾统计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组患者中对于疾病知识基本了解的有19例,部分了解的有5例,未了解的有1例,了解率为96%,正常组患者中对于疾病知识基本了解的有14例,部分了解的有6例,未了解的有5例,了解率为80%;研究组患者中对于护理非常满意的有20例,满意的有4例,不满意的有1例,满意率为96%,正常组患者中对护理非常满意的有15例,满意的有5例,不满意的有5例,满意率为80%。结论在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采用健康教育干预的护理手段,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比单纯的应用基础护理效果更加显著,并且能够提高对于疾病的了解程度,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值得在临床中有效推广。

  • 标签: 健康教育干预 慢性胃炎 应用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中帮助患者最大限度的达到生理与心理社会的平衡与适应是每一名护理人员的职责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 标签: 健康教育 临床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介入护理工作中精细护理的应用价值,及其应用于神经介入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4月-2020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神经介入治疗的7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n=36)和研究组(n=36),对两组研究对象实施对照实验,方法分别为常规护理和精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方式下患者的满意度、感染的发生情况,作为判定两组护理方式应用效果的标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7.22%>72.22%),p<0.05,且研究组患者发生治疗后感染的几率是,对照组的几率是,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神经介入护理中精细护理的应用效果更为理想,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水平。

  • 标签: 精细护理 神经介入护理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硝普钠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60例应用硝普钠治疗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60例硝普钠治疗的患者显效32例,有效21例,无效7例,发生不良反应6例,死亡3例,总有效率88.33%。结论硝普钠对高血压危象、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抢救治疗效果显著。临床不良反应小,安全性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硝普钠 临床应用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技术联合应用对改善晚期肿瘤患者临床症状的效果。方法:本研究课题围绕我院2020年内收治的部分晚期肿瘤患者开展临床研究,筛选其中的52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课题的观察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将上述患者分为一般组和联合组,对前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后者在其基础上联合多种中医护理技术,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本研究各项数据的整理可以发现相对于一般组中的患者,联合组患者在围治疗期间出现的不适感明显较少,各项功能恢复情况明显,并且各项临场症状的改善程度较高(P<0.05)。结论:研究发现晚期肿瘤患者的病情已经发展到较为严重的程度,对患者采用多种中医护理技术联合运用能够有效地减轻疾病本身以及治疗对患者造成的不适感,改善临床症状,优化治疗效果。

  • 标签: 中医护理技术 晚期肿瘤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0年11月-2021年10月期间,选取本院急诊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对患者分组,采用常规护理患者为对照组,34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患者为观察组,34例,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明确预见性护理在急诊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89%VS20.59%),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和整体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应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0月我院行手术治疗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和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不同护理,观察组手术有效率较高,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较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循证护理 整体护理 手术室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时期社区临床合理用药进行探讨。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本社区的药品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并在本社区随机抽取100位患者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临床药品的使用及合理用药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00位患者问卷调查满意度结果显示满意率高达94.0%。结论对社区临床药物的使用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工作,对保证社区患者在临床用药过程中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社区 合理用药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层医院临床小药柜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方法对临床各病区的小药柜进行实地抽查,对他们的所出现的问题,整合归类。结果基层医院临床小药柜管理存在无专人管理、无质量管理负责制、药品标志不清等问题,储存条件有待改善。结论应规范和加强基层医院临床小药柜管理,以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 标签: 基层医院 临床小药柜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梗死并发癫痫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并癫痫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与单纯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比较。结果并发癫痫的脑梗死患者组,其脑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单纯脑梗死患者组,P<0.05;经过治疗后,癫痫患者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高于单纯脑梗死患者组,在治疗有效率上,癫痫组患者明显低于单纯组患者,P<0.05。结论脑梗死并发癫痫会加重患者脑梗死的病情,使病情趋于复杂化,增加治疗困难,因而应该提前采取相应措施预防癫痫的发生。

  • 标签: 脑梗死 癫痫 临床检查
  • 简介:摘要正常羊水量对胎儿生长发育有重要意义。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可提前发现羊水过少并加以干预和治疗,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由于羊水过少对母儿均有不利影响,如何处理羊水过少对母婴保健有很重要的意义。目的探讨羊水过少相关因素及对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并对不同程度的羊水过少的处理方式进一步分析,加强羊水过少围产期管理,降低围产儿病死率。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分娩总数1989例,75例羊水过少病例进行分析。结果羊水过少75例发生率3.77%。羊水过少是围生儿危险信号之一,羊水量越少,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越高,重度窒息、病死率越高。75例中有55例行剖宫产终止妊娠,剖宫产率高达73%,新生儿窒息率占12.5%围产儿死亡率为1.05%。结论羊水过少严重影响围产儿的预后,应加强产前监护,一旦确诊应尽快终止妊娠,如合并其他高危因素,应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可明显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 标签: 妊娠晚期 羊水过少 胎儿宫内窘迫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几年来收治的46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46例肺心病患者心绞痛(8.7%)、胸闷不适(45.7%)、急性心肌梗死(2.2%)、高血压(28.3%)、心界扩大(60.9%)、心电图V5、V6ST段压低(78.3%)、超声心动图LVEDd≥50mm(67.4%)、LVEF<40%(60.9%),心功能不全(LVEF<40%)者,强心、利尿剂、血管扩张剂使用(60.90%)。结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需综合各种临床资料才能确诊,用药也与单纯肺心病有明显差异。

  • 标签: 肺源性心脏病 冠心病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Leep刀治疗宫颈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经过妇科检查初步诊断为不同类型宫颈疾病且要求物理治疗的患者147例进行Leep刀治疗。结果通过对147例患者的观察,Leep刀治疗宫颈疾病一次性成功率高,无继发出血和感染的发生。结论Leep刀治疗宫颈疾病效果优良,恢复快,痛苦轻,经济简便,能给更多的宫颈疾病患者带来福音,通过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高频电刀 宫颈疾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双主动脉弓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第四对主动脉弓发育异常所致的一类先天性主动脉弓畸形。该病临床表现并不典型,常压迫气管食管,严重时引起呼吸困难和吞咽困难,甚至危及生命。目前主要通过超声心动图、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心导管造影等影像学成像技术诊断,治疗以手术为主。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避免气管软化,对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该文将对双主动脉弓的胚胎发育机制、分型、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以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

  • 标签: 双主动脉弓 血管环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导尿管固定装置应用临床情景,找出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障碍因素。方法于2018年9—10月,便利选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病房工作的19名护士进行半结构访谈,基于理论域框架制订访谈提纲并进行内容分析,并再次提取主题。结果本研究找出了与理论域框架5个领域有关的障碍因素,分别为"知识、社会/职业角色及认同、动力和目标、环境因素、社会影响"。再次提取主题,分别为"证据实施的系统层面(组织因素、培训、产品种类)有待优化;证据实施的使用者(患者)意愿水平有待提高及证据应用的持续性需要加强"。结论影响导尿管固定装置临床应用的因素是多重的,今后研究需要根据找出的障碍因素,基于证据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方案。

  • 标签: 导尿管固定 理论域框架 半结构访谈 障碍因素 知识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垂体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7月病理诊断的垂体细胞瘤5例,总结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及预后分析。结果5例垂体细胞瘤中男性1例,女性4例;患者年龄32~61岁,平均年龄46岁;患者主要表现包括头痛、视物模糊、眩晕、恶心伴睡眠差;部分患者伴尿毒症、泌乳素升高及性功能减退。影像头颅CT和磁共振成像(MRI)显示肿瘤位于鞍区或鞍上区,肿物表现为性质均一、界限清楚的实性占位性病变。送检碎组织一堆,最大径0.5~2.0 cm。镜下观察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或梭形,边界清楚,胞质丰富,嗜酸性,呈纤维束状或席纹状排列,细胞异型性小,核分裂象罕见。免疫表型:5例波形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甲状腺转录因子1均阳性,1例SSTR2和上皮细胞膜抗原弱阳性,广谱细胞角蛋白及垂体6项5例均阴性。5例均行单纯性手术切除,1例术后辅以放疗,随访时间0.6~24个月,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垂体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位于鞍区和鞍上区的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属于WHO 1级,好发于年轻患者,预后良好,需与垂体腺瘤、纤维型脑膜瘤等鉴别。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