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下肢静脉为临床常见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可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甚至引发下肢肢端溃破,若栓子脱落还可导致重要脏器栓塞等,进而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需予以及时治疗。介入治疗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下肢静脉的方法,因其为侵入性操作,术后存在一定并发症发生几率,因此需强化患者介入治疗术后护理,以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预后效果。本文主要综合阐述了下肢静脉介入治疗术后护理的相关情况,以供参考。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介入治疗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fast track surgery,FTS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的降低发生率的效果。方法:在 2019年 3月 -2020年 3月之间,本院骨科选择 100例患者,将这 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 FTS护理观念,对照组使用传统护理观念,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及下肢静脉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发生下肢静脉的几率少于对照组( P<0.05);治愈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FTS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减少下肢静脉的发生,对患者疾病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快速康复 外科理念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多层感知器评价经胸超声对"术中右上肺静脉鞘管压迫"测量房间隔缺损(ASD)压管值对选择封堵器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功进行封堵治疗的残缘为软缘、发育菲薄或合并房间隔瘤的中央型ASD患者460例,年龄(34.32±18.84)岁,男性129例,女性331例。记录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测量的ASD大小,以及术中TTE测量经右上肺静脉鞘管压迫后所得的ASD压管值大小。以手术最终选择的封堵器大小作为因变量,分别将术前和术中超声测量值作为协变量。将所有患者按照5∶2∶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测试集及验证集导入多层感知器,采用梯度下降法优化调整权重,分别进行10次运算,计算相对误差平均值,评价两种超声测量方法对封堵器选择的准确性。结果所有患者术前超声测量的ASD大小为(15.26±5.33)mm,术中压管值为(23.83±6.39)mm,术后封堵器大小为(25.14±6.55)mm。术前、术后及封堵器大小依次递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0.450,P<0.00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运行10次多层感知器,获得基于术前TTE和术中右上肺静脉鞘管压迫后TTE测量的ASD压管值预测封堵器大小的训练模型。其中采用术前TTE获得的模型在验证集的相对误差为(16.55±0.02)%,术中右上肺静脉鞘管压迫后TTE测量的ASD压管值获得的模型在验证集的相对误差为(4.81±0.01)%,两种测量方法的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185,P<0.001)。结论ASD封堵术中使用右上肺静脉鞘管压迫法、经胸超声测量ASD压管值的大小,对ASD封堵器的选择更加准确。对于ASD后缘、下缘、后下缘残缘为软缘,且发育菲薄或合并房间隔瘤的ASD患者封堵器的精确选择有重要指导作用。

  • 标签: 超声检查 多层感知器 房间隔缺损 右上肺静脉鞘管压迫法 封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