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患者下肢静脉形成(DVT)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7月1日—2021年11月31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发生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有114例患者发生DVT,肌间静脉是下肢DVT病人最为常见受累部位(82.46%)。DVT患者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得分为8.85±2.70分,99.12%的患者处于血栓的高危及极高危水平。结论:重症患者静脉大多发生于下肢小腿肌间静脉,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得分≥8分、分型为高危和极高危的患者更易发生DVT,肢体肿胀是DVT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及早进行超声检查可以明确DVT诊断。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特点 ICU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唐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09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5期
  • 机构:重庆市梁平区人民医院,重庆梁平405200
  • 简介:目的:探究微泵注射尿激酶对于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内血栓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5位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尿激酶封管法和尿激酶微泵注射法对其进行治疗,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从两组导管的再通情况,透析中血流量及通畅率,以及治疗前后PT、APTT的变化情况的比较来看,尿激酶微泵注射法治疗效果更为理想。结论:尿激酶微泵注射法在对患者静脉导管溶栓的治疗效果更佳,应该进行宣传和推广。

  • 标签: 微泵注射尿激酶;中心静脉导管;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型号针头行小儿颞浅静脉穿刺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住院患儿100例,采取两种颞浅静脉穿刺方法,实验组采用5号头皮针行静脉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4.5号头皮针行静脉穿刺,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采用的方法在穿刺一次成功及穿刺成功率上均优于对照组(χ2=6.21,P<0.05)。结论采用5号头皮针进行静脉穿刺明显提高了小儿颞浅静脉穿刺成功率,可在临床推广。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血管 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