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神经内科病人普遍疾病的性别差异、年龄分布以及各类疾病的比例。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科室收治的98位神经内科患者,对他们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男性患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60岁及以上的患者群体中,疾病发生率明显增加,与60岁以下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神经内科疾病谱中,以脑血管疾病最为常见,尤其是脑梗死,其发病频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的临床实践中,年龄较大和男性性别是重要的风险因素,最常见的疾病类别为心脑血管疾病。因此,临床预防策略的实施对于降低此类疾病的发病率至关重要。

  • 标签: 神经内科 疾病 早期识别 诊断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早期识别具有大血管闭塞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以提高转诊效率以及缩短再灌注时间,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大血管闭塞组患者的特征并筛选出其中能够预测大血管闭塞的因素。方法研究回顾性分析了432例经脑卒中绿色通道诊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了大血管闭塞组(LVO组)和非大血管闭塞组(非LVO组)之间的差异,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LVO组的独立危险因素:基线NIHSS评分和D-二聚体。进一步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NIHSS评分和D-二聚体的预测截断值。结果43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完整的影像学资料,年龄(68.5±12.4)岁,男性275例(63.7%),其中LVO组245例(56.7%),非LVO组187例(43.3%),两组在年龄、脑梗死出血转化、溶栓治疗、血管内治疗、合并心房颤动、基线NIHSS评分[14.0(6.0~20.0)分vs. 3.0(1.0~6.0)分,P<0.05]、入院时D-二聚体值[0.9 (0.4~2.3) mg/L vs. 0.3(0.2~0.5) mg/L,P<0.05]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较高的NIHSS评分(OR=1.22,95%CI:1.17~1.27)和较高的D-二聚体值(OR=3.10,95%CI:2.14~4.47)是大血管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基线NIHSS评分联合D-二聚体值对大血管闭塞有较好的预测价值[AUC=0.85(0.81~0.89)]。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提示NIHSS评分>6.5分和D-二聚体>0.57 mg/L是预测大血管闭塞的临界值。结论基线较高的NIHSS评分和D-二聚体值具有早期预测大血管闭塞的价值,NIHSS评分>6.5分及D-二聚体>0.57 mg/L的患者应该及时转诊至高级卒中中心进行治疗。

  • 标签: D-二聚体 NIHSS评分 缺血性脑卒中 大血管闭塞 血管内治疗 溶栓治疗 心房颤动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