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使用VA-ECMO治疗的严重心源性休克患者早期容量特点,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回顾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中心接受VA-ECMO治疗的患者,筛选出VA-ECMO运行≥72 h的心源性休克患者。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分析存活患者与死亡患者的前72 h容量平衡情况。根据患者前72 h容量平衡结果分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预后、CRRT上机率、IABP上机率、有创机械通气上机率,并计算与预后的相对危险度,比较预后是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入选77例重症心源性休克患者。共存活41例,总存活率53.2%。48~72 h容量平衡和前72 h总容量平衡在不同预后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72 h总容量负平衡组患者,与正平衡组比较,较少联合CRRT或有创机械通气。前72 h负平衡组患者存活的相对危险度为1.81,95%可信区间(1.101~2.985),有更好的存活率。但根据每24 h容量平衡情况比较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接受VA-ECMO治疗的严重心源性休克患者,前72 h总容量平衡呈负平衡的患者存活的可能性更大,且较少需要CRRT或有创机械通气。

  • 标签: 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 心源性休克 容量管理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早期识别具有大血管闭塞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以提高转诊效率以及缩短再灌注时间,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大血管闭塞组患者的特征并筛选出其中能够预测大血管闭塞的因素。方法研究回顾性分析了432例经脑卒中绿色通道诊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了大血管闭塞组(LVO组)和非大血管闭塞组(非LVO组)之间的差异,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LVO组的独立危险因素:基线NIHSS评分和D-二聚体。进一步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NIHSS评分和D-二聚体的预测截断值。结果43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完整的影像学资料,年龄(68.5±12.4)岁,男性275例(63.7%),其中LVO组245例(56.7%),非LVO组187例(43.3%),两组在年龄、脑梗死出血转化、溶栓治疗、血管内治疗、合并心房颤动、基线NIHSS评分[14.0(6.0~20.0)分vs. 3.0(1.0~6.0)分,P<0.05]、入院时D-二聚体值[0.9 (0.4~2.3) mg/L vs. 0.3(0.2~0.5) mg/L,P<0.05]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较高的NIHSS评分(OR=1.22,95%CI:1.17~1.27)和较高的D-二聚体值(OR=3.10,95%CI:2.14~4.47)是大血管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基线NIHSS评分联合D-二聚体值对大血管闭塞有较好的预测价值[AUC=0.85(0.81~0.89)]。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提示NIHSS评分>6.5分和D-二聚体>0.57 mg/L是预测大血管闭塞的临界值。结论基线较高的NIHSS评分和D-二聚体值具有早期预测大血管闭塞的价值,NIHSS评分>6.5分及D-二聚体>0.57 mg/L的患者应该及时转诊至高级卒中中心进行治疗。

  • 标签: D-二聚体 NIHSS评分 缺血性脑卒中 大血管闭塞 血管内治疗 溶栓治疗 心房颤动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