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国内建筑工程行业随着时代、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十分显著的发展成果,而经由针对当下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发展状况进行的分析可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仍然有待进一步的优化及调整。因此,质量管控人员应该结合实际发展的需要,通过采取转变管控理念、建立完善的管控制度等各种措施,来切实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

  • 标签: 建筑工程管理 施工质量控制 策略
  • 简介:摘要:在现代装修装饰工程中,施工技术的优化与创新是确保工程的质量、效率和可持续性的关键。对于装饰装修施工来说,施工质量源自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而明确技术要求和技术要点是保证施工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施工单位应当仔细做好各个施工环节的规划与管理工作,最大限度的提高装饰装修施工效率与质量,推动了建筑行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工程装饰装修施工的技术。

  • 标签: 建筑工程 装饰装修 施工技术 施工工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神经突起导向因子1(Netrin-1)与结直肠癌肝转移发生风险的关系,且与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5—2020年于本院收治的230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Dukes分期法将纳入患者分为有、无肝转移组。血清学Netrin-1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对单项指标、预测模型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ROC下面积(AUC)、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肝转移组血清Netrin-1水平均明显高于无肝转移组(P < 0.001)。经校正后血清Netrin-1水平与结直肠癌肝转移发生风险呈正相关(OR=1.003,95%CI为1.001~1.005,P=0.001)。建立CEA和Netrin-1联合判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预测模型(AUC=0.748,95%CI为0.669~0.826,敏感性为0.582,特异性为0.846,准确度0.783),优于CEA及Netrin-1单独检测(均P < 0.05)。结论血清Netrin-1水平升高是结直肠癌肝转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Netrin-1联合CEA检测对结直肠癌肝转移发生的预判模型具有良好表现,这为临床结直肠癌患者管理及肝转移早期诊断提供新思路。

  • 标签: 结直肠癌肝转移 神经突起导向因子1 癌胚抗原 肿瘤标记物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9年8—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胆胰外科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T形管引流或Ⅰ期缝合患者7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行Ⅰ期缝合者68例,置T形管引流者6例。行Ⅰ期缝合者的手术时间(88.1±29.9)min、术后住院时间(3.9±1.5)d、住院费用(29 578±1 072)元,短于T形管引流者的手术时间(144.2±30.7)min、术后住院时间(7.2±3.8)d及低于其住院费用(37 468±2 844)元(均P<0.05);两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腹腔镜下胆管Ⅰ期缝合的治疗效果优于T形管引流,但由于两者具有不同的适应指征,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Ⅰ期缝合 T形管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交替性区域入肝血流阻断与Pringle阻断在腹腔镜肝右前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胆胰外科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连续行腹腔镜肝右前叶切除54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7例,女性27例,年龄40~60岁。54例患者中交替性区域入肝血流阻断24例纳入交替阻断组,Pringle阻断30例纳入Pringle阻断组。比较两组术后肝功能指标、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Pringle阻断组术中出血量(534±42)ml、术中输血量(2.88±0.54)U,均高于交替阻断组(374±21)ml、(1.86±0.29)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ringle阻断组手术时间少于交替阻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2例发生CO2气体栓塞,交替阻断组2例中转开放。交替阻断组术后肝功能指标(除白蛋白)优于Pringle阻断组,术后住院时间少于Pringle阻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交替阻断组发生术后并发症6例(25.0%),Pringle阻断组8例(26.7%),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肝右前叶切除术中,交替性区域入肝血流阻断能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肝功能损伤,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但对手术操作技巧要求更高,可逐步推广。

  • 标签: 肝切除术 腹腔镜 血流阻断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下脾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splenectomy,LPS)在脾良性实体肿瘤治疗中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行腹腔镜手术的脾脏良性实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LPS组和腹腔镜下全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total splenectomy, LTS)组。结果46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LPS组21例,LTS组25例。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引流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总住院费用、术后第1天及1个月白细胞计数、术后第1天及第5天血小板计数、术后并发症(出血、发热、脾窝积液、胰瘘、静脉血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LPS组术后第5天白细胞计数、术后1个月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增多症发生率均低于LT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2.146,-2.089,χ2 =4.293,均P<0.05)。结论LPS能为脾脏良性实体肿瘤患者获益,符合精准外科发展理念。

  • 标签: 脾脏肿瘤 脾切除术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肝血管瘤剥离术的手术途径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苏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肝血管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改进的技术要点在于剥离途径的角度、方位,使其充分暴露瘤体下极假包膜。结果40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了腹腔镜下肝血管瘤剥离术。手术时间(90.3±32.3)min;术中出血量(50±500 ml);肝门阻断时间(12.5±35.4)min。术后第1天引流量10~150 ml,逐渐减少第3天<30 ml予以拔除。平均住院时间(5.5±2.7)d。血清ALT、AST、总胆红素和前白蛋白水平,术后第1天和第3天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81,-4.182, -2.235, 9.722, P<0.05),而术后7d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7,-1.392,1.000,-2.531,P>0.05)。结论肝血管瘤剥离术其技术要点在于剥离途径的角度、方位,使其充分暴露瘤体下极假包膜。具有操作简单、安全、肝门阻断时间短、正常肝组织保留多、对肝功能影响小等优点。

  • 标签: 血管瘤,肝 腹腔镜 剥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