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我国呼吸专科医师临床实践中对于门诊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诊断和评估工具应用现状,为推广实施诊疗规范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通过问卷星平台对中国慢阻肺联盟(含94家单位)、北京市慢阻肺联盟(含108家单位)和中国基层呼吸疾病联盟(覆盖除港澳台及西藏外30个省市自治区)的呼吸专科医师发放和回收由研究者自行编制的问卷,调查我国呼吸专科医师对于门诊稳定期慢阻肺诊断和评估工具的应用情况,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3 204份。71.7%(2 297/3 204)的受访医师来自三级医院。75.4%(2 415/3 204)的医师依据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的肺功能结果诊断慢阻肺,且三级医院高于二级医院(78.7%比66.9%,P<0.01)。99.3%的医师在诊断过程中会询问/评估呼吸困难症状,但26.8%的医师未使用评分系统(慢阻肺评估测试问卷和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进行量化评估。尽管83.8%的医师会在工作中使用指南推荐的综合评估(即ABCD分组),但只有45.1%完全依据分组制订初始治疗方案。另外,28.5%的受访医师没有常规检查血嗜酸粒细胞计数,20.1%的医师没有主动询问肺结核病史。结论虽然大多数呼吸专科医师在临床实践中能够基本依照指南对门诊稳定期慢阻肺患者进行诊断和评估,但在评估工具的使用上仍有所不足,在诊治规范的推广和培训中应予以重点关注。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问卷调查 诊断 评估工具
  • 简介:摘要流感疫苗接种可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需要住院的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降低病死率,减少急性加重频次,因此专业指南均推荐所有慢阻肺患者均应接受流感疫苗接种,但目前普遍存在慢阻肺患者流感疫苗接种率不足的情况。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大规模接种有可能改变人们对疫苗接种的认识,医务人员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慢阻肺患者流感疫苗接种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者男性,16岁,入院前1年反复气胸、咯血、呼吸困难,于外院先后行5次胸腔闭式引流术,胸部CT示胸膜下肺大疱、右下肺团片状实变伴厚壁空洞形成,体检双手掌指关节、近端指关节、远端指关节可见过度活动,左侧踝部可见最大径1.5 cm淤血斑,基因检测结果显示COL3A1 c1816-2A>G剪切突变阳性。最终诊断为血管型Ehlers-Danlos 综合征。

  • 标签: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是慢阻肺病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危及生命的急性加重患者需要及时收住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进行救治。营养不良在慢阻肺患者中普遍存在,营养风险在慢阻肺急性加重的患者亦有较高的发生率,与患者的临床结局及病死率密切相关。甄别营养风险增高的患者并给予适当的营养治疗和管理,有助于提高生存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本文将阐述慢阻肺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机制、慢阻肺急性加重RICU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评估、营养治疗方式和配方的选择、无创通气患者营养管理的相关问题等,希望对慢阻肺急性加重营养治疗策略的优化以及未来临床研究的探索提供帮助。

  • 标签: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5—2021年接受烟曲霉特异性IgG检测的18例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患者的资料。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18~79岁。全部病例均有哮喘病史或咳喘症状,烟曲霉特异性IgE均阳性;血清总IgE>500 U/ml者16例,其中血清总IgE>1 000 U/ml者13例。在其他诊断指标中,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0.5×109/L者16例;肺部CT显示有支气管扩张者15例;血清烟曲霉特异性IgG阳性(>120 AU/ml)者10例。烟曲霉特异性IgG阳性与阴性病例比较,血清总IgE水平、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支气管扩张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发现,ABPA患者烟曲霉特异性IgG阳性率>50%,对ABPA的诊断具有辅助价值。

  • 标签: 曲霉菌病,变应性支气管肺 哮喘 烟曲霉特异性IgG 烟曲霉特异性IgE
  • 简介:摘要无诱发因素肺血栓栓塞症(肺栓塞)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特点。对于首次发作的无诱发因素肺栓塞,指南推荐3个月抗凝后出血风险低的患者进行延展期抗凝。但目前对于无诱发因素肺栓塞延展期的抗凝药物安全剂量选择、随访周期、复发评价、潜在病因等一系列重要临床问题仍需要深入探索,本文对以上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血栓栓塞 肺栓塞 随访研究 流行病学 抗凝
  • 简介:摘要正常的黏液对于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及不被感染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黏液异常的表现,以及不同慢性气道疾病中黏液高分泌的异同和研究进展,特别介绍了近来提出的黏液阻塞性肺疾病的概念。了解不同慢性气道疾病黏液高分泌的特征和发生机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促进新的诊疗方法的研发。

  • 标签: 黏液高分泌 黏液阻塞性肺疾病 Muc5ac Muc5b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合并支气管扩张(简称支扩)的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临床特征及短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合并支扩分为合并支扩组与未合并支扩组,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合并疾病、肺功能、哮喘急性发作严重程度、实验室检查及住院期间短期预后特征。结果共纳入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者580例,其中合并支扩组132例(22.76%),未合并支扩组448例(77.24%)。合并支扩组合并陈旧性肺结核和焦虑/抑郁比例显著高于未合并支扩组(13.64%比5.36%和7.58%比2.68%)(均P<0.05)。合并支扩组用药前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预计值)、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FEV1/FVC、用药后FEV1均显著低于未合并支扩组[2.44(1.90,3.01)比2.69(2.10,3.68)L、1.55(1.13,2.00)比1.78(1.25,2.52)L、70.14%(67.39%,85.92%)比79.63%(70.00%,89.52%)、70.00%(54.38%,78.11%)比70.00%(61.47%,85.00%)、61.57%(56.29%,73.03%)比66.67%(60.00%,75.00%)、1.72(1.21,2.18)比1.89(1.37,2.55)L](均P<0.05)。合并支扩组前一年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比例显著高于未合并支扩组(15.15%比8.93%)(P<0.05)。合并支扩组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高峰月份为4月、7月与10月,未合并支扩组高峰月份为4月与9月。合并支扩组住院时间、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比例显著高于未合并支扩组[10.06(7.62,13.94)比9.95(7.15,13.76)d、5.30%比2.01%](均P<0.05)。合并支扩、吸烟、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血肌酐和肌酸激酶升高是哮喘患者急性发作住院期间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险因素。结论合并支扩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更频繁,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时间更长,住院期间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比例更高。

  • 标签: 哮喘 支气管扩张症 急性发作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10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12月北京同仁医院呼吸科诊断稳定期慢阻肺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10年随访,对影响患者全因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稳定期慢阻肺患者182例,中位随访时间89个月,10年病死率51.1%(93/182),呼吸系统、心血管及脑血管疾病为前3位致死原因。9例患者1年内死亡,173例患者稳定期慢阻肺患者全因病死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龄(HR=1.936,95%CI:1.610~2.328,P<0.01)、入组时高慢阻肺评估测试评分(CAT评分)(HR=1.331,95%CI:1.049~1.689,P=0.02)及随访1年时CAT评分升高(HR=1.314,95%CI:1.197~1.420,P<0.01),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入组时高CAT评分(HR=1.719,95%CI:1.026~2.880,P=0.04)、随访1年时CAT评分升高(HR=1.342,95%CI:1.198~1.505,P<0.01)及经肺CT测定的肺气肿指数(LAA%)(HR=1.062,95%CI:1.007~1.120,P=0.03)。结论高龄、入组时高CAT评分、治疗1年后CAT评分升高及LAA%分别是影响稳定期慢阻肺患者全因死亡及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死亡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在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危重症患者中,合并OSA者所占的比例较高,考虑与OSA本身合并症较多、OSA易引起高碳酸性呼吸衰竭、镇静镇痛药物的使用、ICU患者的体位、OSA本身的高凝状态等多种因素有关。目前关于这部分患者转归情况的研究结果尚有争议。对疑诊OSA的患者需及早进行多导睡眠监测,正确识别与睡眠呼吸障碍有关的呼吸衰竭,有助于后期的精准施治和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10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12月北京同仁医院呼吸科诊断稳定期慢阻肺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10年随访,对影响患者全因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稳定期慢阻肺患者182例,中位随访时间89个月,10年病死率51.1%(93/182),呼吸系统、心血管及脑血管疾病为前3位致死原因。9例患者1年内死亡,173例患者稳定期慢阻肺患者全因病死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龄(HR=1.936,95%CI:1.610~2.328,P<0.01)、入组时高慢阻肺评估测试评分(CAT评分)(HR=1.331,95%CI:1.049~1.689,P=0.02)及随访1年时CAT评分升高(HR=1.314,95%CI:1.197~1.420,P<0.01),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入组时高CAT评分(HR=1.719,95%CI:1.026~2.880,P=0.04)、随访1年时CAT评分升高(HR=1.342,95%CI:1.198~1.505,P<0.01)及经肺CT测定的肺气肿指数(LAA%)(HR=1.062,95%CI:1.007~1.120,P=0.03)。结论高龄、入组时高CAT评分、治疗1年后CAT评分升高及LAA%分别是影响稳定期慢阻肺患者全因死亡及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死亡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阴性重症肺孢子菌肺炎(PJP)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86例PJP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氧合指数将患者分为2组:重症组[氧合指数≤300 mmHg(1 mmHg=0.133 kPa)]49例,非重症组(氧合指数>300 mmHg)37例,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共纳入PJP患者86例,中位年龄(P25,P75)为52.0(39.0,65.0)岁,男47例(54.7%)。基础疾病以肾移植(33例,38.4%)、肾脏疾病(18例,20.9%)和自身免疫性疾病(17例,19.8%)最常见。与非重症组相比,重症组患者年龄、发生高热比例、呼吸频率、肺部湿啰音者比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降钙素原、合并细菌感染者比例显著增加(P值均<0.05),血清白蛋白和血清肌酐水平显著降低(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大(OR=1.045,95%CI:1.011~1.081,P=0.010)、血清白蛋白水平低(OR=0.806,95%CI:0.720~0.930,P<0.001)和呼吸频率快(OR=1.314,95%CI:1.125~1.535,P=0.001)为重症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非重症组相比,重症组患者应用无创通气(20.4%比0.0%)和有创机械通气(4.1%比0.0%)、医院获得性感染(36.7%比10.8%)比例更高,病死率更高(20.4%比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HIV阴性重症PJP患者病死率高。老年人、低白蛋白血症、呼吸频率快为重症PJP的独立危险因素,值得临床关注。

  • 标签: 重症 肺孢子菌肺炎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简介:摘要75岁女性因“咳嗽、气短”行胸部CT显示双肺弥漫网格影,小叶间隔明显增厚,双侧胸腔积液。住院后发现患者贫血、血癌胚抗原明显升高和低氧血症,进一步行胃镜证实为胃印戒细胞癌。综合临床、影像和病理,考虑肺内病变为胃癌伴肺淋巴管癌病。小叶间隔增厚是一个有特征性的HRCT征象,肺淋巴管癌病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鉴别诊断,掌握其特征,有助于缩小弥漫性肺病的鉴别诊断范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诊断是基于临床表现的排除性诊断,缺少能够反映病理生理改变的生物标志物。近年来的影像学研究、特别是基于肺部CT的影像学研究发现了一些有望成为诊断指标的影像学特征,包括气道壁面积增加、气体滞留加重以及肺血管改变等。这些影像学特征是否可以作为影像学生物标志物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急性加重 影像学检查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骨骼肌功能障碍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常见的合并症,是导致运动耐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并且常伴随不良预后, 但目前对于肌肉功能障碍的治疗手段仍然有限。早期干预肌肉功能障碍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疾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目前关于慢阻肺合并骨骼肌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进展作简要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山西省基层医院(县医院及乡镇医院)的内科/呼吸科医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的基本认知和管理现状。方法设计调查问卷,2018年8月20—30日,采用基于方便样本的横断面调查,通过山西省基层医生联盟网络发放问卷,对山西省基层医院的内科/呼吸科医生进行慢阻肺认知水平调查,包括疾病特征、流行病学、诊治和管理等内容。统计回答问题的准确率,并比较乡镇医院与县医院医生、内科医生与呼吸科医生回答问题的准确率。结果收到问卷1 162份,有效问卷共1 100份,882份来自县医院,218份来自乡镇医院。1 100名医生中,768人(69.8%)认为吸烟和接触生物燃料是慢阻肺最主要的危险因素,639人(58.1%)认为慢阻肺患者需要戒烟。334人(30.4%)表示其慢阻肺知识来源于指南。764人(69.5%)知晓"肺功能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但对肺功能具体指标回答正确者仅407人(37.0%),对重度慢阻肺诊断标准回答正确者仅98人(8.9%)。乡镇医院与县医院医生相比,慢阻肺知识来源于指南者更少[23.9%(52/218)比32.0%(282/882),χ2=5.450,P<0.05],更多医生表示在慢阻肺诊治中存在困难,所在医院肺量计配备不足[59.6%(130/218)比45.2%(399/882),χ2=14.509,P<0.01],慢阻肺药物配备不足[42.7%(93/218)比34.2%(302/882),χ2=5.385,P<0.05]。内科医生与呼吸专科医生相比,对慢阻肺患者开展肺功能检查的比例更低(χ2=12.638,P<0.01),对疾病严重度分级标准回答正确率更低[6.6%(46/692)比12.7%(52/408),χ2=11.760,P<0.01]。结论目前山西省基层医生对慢阻肺认知不足,有待加强教育及推广指南学习;基层医院肺量计及慢阻肺药物不足,影响慢阻肺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有待改善。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问卷调查 认知
  • 简介:摘要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primary ciliary dyskinesia,PCD)是一种由于纤毛结构发育缺陷,导致纤毛运动障碍的常染色体隐性或性染色体相关的遗传疾病。PCD的患病率主要来自西方国家的研究数据,约为1∶10 000,目前尚未检索到有关中国PCD患病率的报道。由于该病临床特点呈多样性且个体差异较大,其真实患病率往往被低估,易漏诊。本文重点对PCD诊断方法和流程的有关进展进行阐述,以有助于及时识别可疑患者明确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我国,农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病率显著高于城市,以慢阻肺为主要疾病组成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多年来居致死性疾病首位。因此慢阻肺防控重心应在基层,然而目前我国基层的整体防治水平不容乐观。基层医生对慢阻肺的认知依然不足,肺功能检查使用率低,并存在较高的漏诊、误诊以及治疗不规范等问题。本文将根据国内外指南,从主动筛查到诊断、治疗、转诊,再到社区管理,对慢阻肺基层临床实践作简要介绍,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以供基层医务人员参考。

  • 标签:
  • 简介:自古以来,我国有“名医不治喘”的说法,指哮喘病无良药可医,反复不愈。但近20多年来,哮喘的治疗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只要及时诊断,规范治疗,哮喘是完全可以控制的,也就是说基本上没有症状、不发作、不影响工作学习、不影响锻炼、肺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但是,我国的哮喘控制状况却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是人们对哮喘本身的认识还不充分,对哮喘的长期治疗存在顾虑。

  • 标签: 哮喘病 规范治疗 控制状况 长期治疗 肺功能
  • 简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断、管理和预防策略2011年修订版中新增“COPD与合并症”一章,重点阐述了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焦虑和抑郁、肺癌、感染、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与COPD的相互影响及治疗原则。该策略强调了COPD常与其他疾病合并存在.可对疾病的进展产生重要影响。COPD患者无论病情轻重都可以出现合并症。在治疗方面.该策略提出了一条原则性建议.即合并症的存在不应影响COPD的治疗.同样COPD的存在也不应影响合并症的充分治疗。关注COPD合并症的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和预后意义。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合并症 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