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基于改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建立的联合预测模型(下称联合预测模型)对大面积烧伤患者入院24 h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外科200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大面积烧伤患者158例,其中男111例、女47例,年龄40(28,50)岁,以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致伤原因、有无吸入性损伤、吸入性损伤严重程度、气管切开情况,计算患者的改良SIRS评分、修正Baux评分。根据最终结局,将患者分为存活组123例和死亡组35例,使用χ2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患者除修正Baux评分外的其他临床资料,筛选出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患者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联合改良SIRS评分构建预测模型。绘制158例患者改良SIRS评分、修正Baux评分与联合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三者对患者死亡的预测性能,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以及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采用Jonckheere-Terpstra检验对3种预测指标AUC的质量进行比较。结果(1)2组患者在改良SIRS评分、年龄、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吸入性损伤严重程度及有无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56、-3.568、-5.291、-6.052、-4.720,χ2=12.967、19.692,P<0.01)。(2)改良SIRS评分、年龄、Ⅲ度烧伤面积是大面积烧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2.699、1.069、1.029,95%置信区间=1.447~5.033、1.029~1.109、1.005~1.054,P<0.05)。(3)对158例患者入院24 h内死亡预测的改良SIRS评分、修正Baux评分、联合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AUC分别为0.730、0.879、0.895(95%置信区间=0.653~0.797、0.818~0.926、0.836~0.938,P<0.01),三者的最佳阈值下对死亡预测的敏感度分别为54.3%、91.4%、82.9%,特异度分别为81.3%、76.4%、84.6%。联合预测模型与修正Baux评分的AUC质量相近(95%置信区间=-0.057~0.088,P>0.05),均明显优于改良SIRS评分(95%置信区间=0.072~0.259、0.023~0.276,P<0.05或P<0.01)。结论联合预测模型与修正Baux评分均对大面积烧伤患者入院早期病死率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其中联合预测模型有评分项目简单、数据获取较易的优势,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烧伤 预测 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死亡风险 改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 联合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尝试建立北京地区胎儿颈部透明层(NT)厚度测量值的正常值范围并探讨用于筛查唐氏综合征的界值。方法收集4 879例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建档、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单胎妊娠孕妇,回顾性分析其妊娠11~13周+6超声检查中的头臀长(CRL)和NT厚度测量值,并随访妊娠结局。采用百分位数法估计正常单胎胎儿NT厚度测量值的正常值范围;分析NT厚度与CRL的相关性。比较非高龄组(<35岁)与高龄组(≥35岁)的NT厚度值。分别以NT厚度≥第95百分位数(P95)和NT厚度≥2.5 mm为标准计算两方法对于21三体的诊断率。结果(1)4 879例单胎胎儿中,正常胎儿4 517例,异常胎儿中21三体11例。(2)正常胎儿不同CRL分层对应的NT厚度值不同,45~<50、50~<55、55~<60、60~<65、65~<70、70~<75和75~84 mm对应的NT厚度的P95分别为1.98、2.02、2.05、2.19、2.30、2.41和2.43 mm;正常胎儿的CRL与NT值呈正相关(r=0.403,95%CI为0.378~0.427);非高龄组孕妇与高龄组孕妇的NT值无显著差异(P>0.05)。(3)应用NT厚度≥P95诊断21三体的敏感度为72.73%,特异度为94.25%;以NT厚度≥2.5 mm为界值诊断21三体的敏感度为54.55%,特异度为97.41%。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北京地区妊娠早期正常单胎胎儿不同CRL对应的NT厚度正常值范围,并发现以P95作为21三体筛查界值时敏感度更高,具有更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淋巴细胞/血小板比值(LPR)的变化趋势及特点,探讨LPR对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2008年1月—2018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大面积烧伤患者244例,其中男181例、女63例,年龄(44±16)岁,烧伤总面积为60.0%(42.0%,85.0%)体表总面积。收集患者入院后第1、2、3天血小板和淋巴细胞的检测结果并计算LPR,分析患者入院3 d内LPR的变化趋势。对患者年龄、性别、烧伤总面积、Ⅲ度及以上烧伤面积、合并吸入性损伤、LPR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或独立危险因素。根据患者入院后第1天的LPR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找到LPR的最佳临界值并以此将患者分为高LPR组(136例)和低LPR组(108例),比较2组患者烧伤总面积、Ⅲ度及以上烧伤面积,合并吸入性损伤发生率、气管切开发生率、28 d内脱机时间、病死率等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预测2组患者入院90 d内存活率差异。对数据行Student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结果入院3 d内,患者的LPR基本呈时间依赖性上升趋势。入院后第2、3天患者的LPR分别为8.6(5.3,14.4)、8.6(4.9,13.7),均明显高于入院后第1天的6.3(4.2,9.8),Z值分别为-4.25、-3.43,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烧伤总面积、Ⅲ度及以上烧伤面积、合并吸入性损伤、LPR均为影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1.03、1.73、1.31、4.74、3.11,95%置信区间分别为1.01~1.06、1.40~2.13、1.21~1.42、1.62~13.86、1.41~6.88,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Ⅲ度及以上烧伤面积、LPR均为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1.06、1.36、2.85,95%置信区间分别为1.03~1.09、1.19~1.55、1.02~7.97,P<0.05或P<0.01)。入院后第1天LPR预测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1(95%置信区间为0.51~0.71,P<0.05),最佳临界值为5.8,对应的敏感度为77%,特异度为52%。高LPR组患者烧伤总面积、Ⅲ度及以上烧伤面积、合并吸入性损伤发生率、气管切开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高于低LPR组(Z值分别为-3.06、-3.19,χ2值分别为5.42、11.64、8.45,P<0.05或P<0.01);高LPR组患者的28 d内脱机时间明显短于低LPR组(Z=-2.98,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低LPR组患者入院90 d内的存活率显著高于高LPR组(χ2=8.24,P<0.01)。结论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LPR呈时间依赖性上升趋势。患者入院后第1天的LPR与烧伤总面积、Ⅲ度及以上烧伤面积、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及患者病死率密切相关,且为评估大面积烧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入院后第1天的LPR与患者入院90 d内的存活率存在明显相关性,可作为大面积烧伤危重程度的评估指标。

  • 标签: 烧伤 危险因素 预后 早期 应激 淋巴细胞/血小板比值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