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人脂肪干细胞(hASCs)与软骨脱细胞基质(CAM)3D打印构建适合细胞生长的三维细胞生物支架。方法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0例抽脂患者的脂肪组织中提取脂肪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取第3代hASCs进行软骨诱导,用阿利新蓝染色检测hASCs的软骨分化。通过脱细胞方法对猪耳软骨进行脱细胞,后对脱细胞效果进行检测。利用制备的CAM和海藻酸钠(SA)按(CAM∶SA 7∶3、6∶4、5∶5、4∶6)进行混合,用3D打印机打印成个性化三维生物支架,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进行支架细胞毒性检测,对不同比例支架的生物学特性如孔隙率、力学性能、降解率进行比较,找出最优的支架混合比例。用上述最优比例接种hASCs(1×106个)行3D打印,三维细胞生物支架体外培养1周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存活情况。组间采用t检验。结果hASCs传代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呈梭形、多角形,胞质丰富,胞核清楚。hASCs经软骨诱导剂诱导后,hASCs可向软骨分化。猪耳软骨经脱细胞后效果良好,内部无细胞残留,DNA残留量和未脱细胞软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420,P<0.05)。支架浸提液和完全培养液分别培养hASCs比较,培养后第2、4、6天时间点,细胞增殖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50、2.365、2.106、P>0.05)。3D打印不同比例的支架,CAM含量越多,降解速率越快,力学强度和孔隙率越小。其中5∶5和4∶6混合比例形成的支架生物学性能更优。hASCs(1×106个)混合这两种比例支架经3D打印形成个性化三维支架,活死细胞染色显示,第3天和第7天时间点,5∶5支架混合的hASCs活细胞更多。细胞增殖比较,第3天和第7天时间点,5∶5支架混合的hASCs增殖数量多余4∶6比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50、4.922,P<0.05)。结论比例为5∶5的CAM-SA经3D构建的三维生物支架最适合细胞生长。

  • 标签: 人脂肪干细胞 软骨脱细胞基质 海藻酸钠 3D打印 细胞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挛缩手与烫伤后瘢痕挛缩手的形态学异同。方法将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挛缩手(A组,10例)与烫伤后瘢痕挛缩手(B组,10例)进行大体观察,手部行三维CT成像影像学检查,取挛缩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及马松(Masson)组织病理学检测,将大体观察、检测、检查结果比较。组间采用t检验。结果大体观察结果显示:A组各指均出现粘连挛缩,成握拳状,手部大部分功能受限;B组受累手指瘢痕挛缩,手及指功能部分受限。手部三维成像结果显示:两组受累手指都会出现相应的屈曲畸形,关节脱位。HE染色结果显示:A组组织表皮内、表皮与真皮交界均可见裂隙,真皮内胶原纤维均质淡粉红色,玻璃样变;B组组织胶原纤维纵横交错,均质淡粉红色,玻璃样变;Masson染色结果显示:A组胶原纤维密度(++),B组胶原纤维密度(++);阳性面积比值,A组为(70.55±18.06)%,B组为(61.06±8.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7,P>0.05)。结论大疱表皮松解症挛缩手与烫伤瘢痕挛缩手的临床及病理变化具有相似形态学变化。

  • 标签: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手部瘢痕挛缩 形态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3DP)在颅颌面多发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1年1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48例颅颌面多发性骨折患者,术前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颅颌面部三维重建,将数据输入3D打印机,智能化地模拟颅颌面多发性骨折内固定手术,并打印3D模型。利用模型设计复位治疗方法:如设计手术切口,置入固定钛板的长度、定位及数目等,完成内固定置入手术。术前、术前3D模拟复位模型和术后分别测量:额结节至鼻根部点直线距离(双侧Fr-N),下颌角点至髁突点直线距离(双侧Co-Go),双侧额结节点直线距离(Fr-Fr′),鼻根部点至颏下点直线距离(N-Me),下颌角点至颏下点直线距离(双侧Go-Me),鼻根部点至眶下点直线距离(双侧N-Or)。对比分析患者术前、术前3D模拟复位模型和术后左右两侧Go-Me/Co-Go、Fr-N/N-Or、Fr-Fr′/N-Me及Or-Or′/N-Me,采用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各组数据均服从正态分布。结果患者术后面部外观对称,颞颌关节功能得到改善,与术前设计吻合度较高,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感染、神经损伤、咬合功能受限等并发症。患者术前与术后左右侧Go-Me/Co-G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12、0.006,P<0.05),术前3D模拟复位模型与术后左右侧Go-Me/Co-G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1、0.167,P>0.05);患者术前与术后左右两侧Fr-N/N-O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50、0.044,P<0.05),术前左右两侧3D模拟复位模型Fr-N/N-O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55、0.003,P>0.05);患者术前、术后Fr-Fr′/N-M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65,P<0.05),术前3D模拟复位模型与术后Fr-Fr′/N-M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9,P>0.05);术前及术后Or-Or′/N-M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76,P<0.05),术前3D模拟复位模型与术后Or-Or′/N-M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9,P>0.05)。结论3D打印技术在颅颌面多发性骨折治疗中能够显著提高术中切口定位的精准度、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长,减少感染、损伤重要神经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并能达到较好的修复效果。

  • 标签: 3D打印 颅颌面多发性骨折 三维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