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胎妊娠早孕期甲状腺功能与妊娠期糖尿病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的相关性,以及双胎妊娠GDM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且妊娠28周后分娩的双胎妊娠孕妇745例,根据是否诊断为GDM,分为GDM组186例和对照组559例。根据单胎、双胎妊娠甲状腺功能参考值范围诊断甲状腺疾病。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的一般临床特征及甲状腺功能,Spearman秩相关分析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 F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 TPOAb)与早孕期空腹血浆葡萄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及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各时点血糖的相关性,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水平FT4、TSH与GDM检出率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双胎GDM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1)双胎妊娠GDM发生率为25.0%(186/745),TPOAb阳性率为13.6%(101/745)。GDM组早孕期FPG高于对照组[(4.7±0.5)与(4.5±0.4) mmol/L,t=-5.08,P<0.001]。(2)早孕期FT4、TSH水平、TPOAb状态与早孕期FPG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各时点血糖之间均无相关性(P值均>0.05)。(3)使用双胎妊娠甲状腺功能参考值范围与使用单胎妊娠甲状腺功能参考值范围诊断甲状腺疾病相比,所纳入研究对象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0.5%(4/745)与0.4%(3/745)]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2%(9/745)与1.3%(10/745)]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单纯低甲状腺素血症[25.0%(186/745)与12.9%(96/745)]、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4%(18/745)与12.9%(96/745)]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5.8%(43/745)与12.1%(90/745)]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5.43、33.43和18.24,P值均<0.001);GDM组与对照组各甲状腺疾病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根据FT4、TSH水平进行四分位数分组(Q1、Q2、Q3和Q4),FT4水平处于Q1时GDM检出率最高[27.8%(52/187)],Q2时GDM检出率最低[23.0%(43/187)];TSH水平处于Q1时GDM检出率最低[24.1%(45/187)],Q4时GDM检出率最高[27.4%(51/186)]。以FT4、TSH的Q1作为参照,校正年龄、孕前体重指数、糖尿病家族史、受孕方式和绒毛膜性后,logistic回归未发现不同水平FT4、TSH与GDM发生率相关(P值均>0.0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0,95%CI:1.05~1.15)、孕前体重指数(OR=1.13,95%CI:1.07~1.21)、糖尿病家族史(OR=2.73,95%CI:1.53~4.85)和早孕期FPG(OR=2.14,95%CI:1.38~3.32)是双胎妊娠发生GDM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孕妇年龄、孕前体重指数和早孕期FPG高,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双胎妊娠孕妇发生GDM的风险高。早孕期甲状腺功能与双胎妊娠GDM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 标签: 糖尿病,妊娠 甲状腺疾病 妊娠,双胎 妊娠初期 甲状腺素 促甲状腺素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已诊断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妇女早孕期促甲状腺素(TSH)达标与否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规律产检、自然受孕且首次产检孕周≤13+6周的单胎孕妇6 978例,其中甲减组186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组6 792例;甲减组中,按首次检查TSH是否达标(TSH<2.5 mU/L为达标)再分为TSH达标组(124例)与TSH未达标组(62例)。收集首次产检的基本信息,同时空腹采血检测甲状腺功能[TSH、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空腹血糖(FPG);在孕24~28周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甲减组与正常组、TSH达标组和未达标组GDM发生率的比较采用χ²检验,同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GDM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甲减组GDM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1.5%(40/186)和 13.7%(929/6 792),P=0.002]。TSH未达标组[24.2%(15/62)]与达标组[20.2%(25/124)]GDM的发病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孕前体重指数、甲减病史、FPG、TPOAb阳性及甘油三酯为GDM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为1.071~2.979,均P<0.05),TSH是否达标未能进入方程。结论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妇女比较,甲减妇女无论早孕期TSH是否达标,其孕期GDM的发生风险仍明显增加。

  • 标签: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促甲状腺素 早孕期 妊娠期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合并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围产结局,并分析双胎GDM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分娩的双胎妊娠孕妇757例,根据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分为双胎GDM组196例,正常双胎组(双胎未合并GDM)561例。收集各组母儿的临床资料、围产结局和新生儿结局,并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评价双胎GDM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双胎GDM组的75 g OGTT FPG、1 h血糖和2 h血糖均大于正常双胎组;双胎GDM组的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小于正常双胎组,<37周的早产率大于正常双胎组;双胎GDM组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感染及贫血发生率大于正常双胎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相比,年龄、孕前体重指数(Pre-BMI)、孕次、产次、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占比、绒毛膜性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病史及糖尿病家族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以上因素进行多因素的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OR值为2.335)、Pre-BMI≥24.0 kg/m2(OR值为2.356)、PCOS病史(OR值为1.932)、糖尿病家族史(OR值为3.127)是双胎GDM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双胎GDM增加了<37周的早产、新生儿RDS、感染及贫血发生率;年龄≥35岁、Pre-BMI≥24.0 kg/m2、PCOS病史和糖尿病家族史是双胎GDM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糖尿病,妊娠 双胎妊娠 围产结局 危险因素